分享

眼睛干涩,也是身体的提醒

 为什么73 2024-04-15 发布于北京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4-04-13 17:01

在热播剧《狂飙》中,主角称自己得了“绝症”,而诊断书上赫然写着“干眼症”,幽默桥段一时引起很多网友热议。

#01
每3人中,就有1人是干眼症患者

随着电脑、手机、电子书的广泛使用,人们普通存在眼睛过度使用的情况。加上空气污染,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办公室白领、北方人群、中年女性、IT人士,都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诱发干眼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昼夜颠倒。

#02
干眼症不是小问题
图片

眼干燥症的临床主症是患者感觉眼睛异常干涩、酸胀疼痛、有异物感和烧灼感。由于眼干不适,眨眼会比正常情况频繁,畏光明显且不耐久视。

如果眼干燥症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引起黑睛暗淡不润,也就是角膜层出现干燥的情况。早期轻度影响视力,后可渐变为角膜炎、角膜穿孔并严重影响视力。全身症状有口干鼻干,更严重时身体各部位黏膜干燥。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西医常通过人工泪液、抗炎、手术等方式来治疗干眼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不适症状,但是不能根治。中医通过全身脉证结合,整体调理,在治疗干眼症的同时,调理全身健康。

图片
中医对于干眼症的认识

干眼症也称为干眼病、角结膜干燥症,类似于中医眼科文献所记载之神水将枯症。是由于泪水减少甚至枯竭,造成白睛黑睛无以润泽,甚至于黑睛出现浑浊的病症。

中医认为泪属津液之一,唾液、汗液、鼻腔中润泽之液,都属于津液范畴。而泪液的枯竭或缺少亦是与津液不足相关。

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肾为水之下源,肺为水之上源。全身的津液由脾气通过水谷之精微吸收;肾与膀胱化气行水,通过肺气推动,使得津液能够疏布于全身,其中包括泪液。所以中医眼科认为眼干涩、泪液缺少一类的疾病,多属阴虚精少,津液不足。从肺、肾、肝、脾四脏失调方面考虑。

从辨证论治角度分析,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1
风热客肺,上乘于目

风热之外邪,侵及肺,使得肺脏之气布津、推动津液运行之功能受到影响。而白睛气轮内应于肺,津液不能正常疏布于此,故而出现干涩之象。常伴有面赤、目赤、口渴、身热,舌苔薄干,脉浮数等症状。应祛风清热、养阴生津。

2
脾湿化热、湿热上泛

津无所源,目睛干涩。患者除眼红眼干涩以外,还会出现眼睑红、黏、肥厚的表现以及舌苔黄腻,脉滑濡或滑数。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困于脾土,津液之源缺乏不足,所以眼干的同时表现湿热之征象。应燥湿健脾,清热养阴。湿邪应燥去,津液还需滋养。

3
肝肾阴虚、诸阴不足

肝开窍于目,肾精上润于目。肾为水之下源,肝肾不足一定会造成眼干涩不适。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伴随症状多为腰膝酸软,睡眠轻浅多梦。现在临床中也有很多中年人属于该种类型,多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所造成肝肾之阴亏耗,相火上攻之象。

治则方面应补益肝肾,生津润目。补益肝肾,以养肝肾之阳为主;润目是养阴生津润目。

眼干燥症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医辨证上,肝郁、气虚、血虚、阴虚都可以始为病因,而以阴虚表现为主症的更为多见。

所以长期眼睛干涩,不可轻视,中医脉证结合,辨证论治,能从根本上改善眼睛干涩和全身健康状况。

本文节选自《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作者:沙凤桐;整理:沙滨、孔令言

图片

孔令言,中医泰斗孔伯华嫡孙。自幼随父亲孔祥琦教授、母亲冯胜芳教授学医,受承一脉家学。又先后拜方和谦、费开扬和沙凤桐等中医大家为师,具备较深厚的中医学术基础和临床能力。

擅长治疗:
内科疾病(温热类疾病、高烧、低热、哮喘、老年慢性肺病、甲状腺疾病、风湿类疾病,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顽固失眠)。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臟病)。
眼科疾病(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糖尿病眼底血管病,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