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写”的任务群逻辑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4-04-15 发布于浙江
《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P19
任务群应具有的内在逻辑关联是怎样的?设计学习任务的逻辑,是依附于任务形式还是任务逻辑?所困惑的一些内容,在今早倾听学生的讲述中有了一丝光亮。
最早听到“任务群”形式的课,是某个学校的老师在上《一块奶酪》。孩子们的学习任务是一整个“评奖、颁奖”的过程,非常隆重,就差走红毯了。接受任务之后,孩子们要细读文本内容,要完成给蚂蚁队长的评比、颁奖,积极性异常高涨。
孩子们的兴趣是比较大的。同样是“读懂”课文,在“任务群”加持下,读得更加“勤快”。无论是任务前的情境,任务中以及任务后,孩子们围绕文本,展开深入的阅读,挖掘蚂蚁队长的品质。
也听过其他的课,课件上写着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
必须承认并佩服教师对“任务群”的“精心设计”,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学习情绪,相较于简单朗读课文,孩子对文本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解剖”。
但心中依然对“任务群”理解有着更为深入的期待,迄今未见最为完美的答案,只能归咎于听课太少,做着井底之蛙,或者说还没有把握对“任务群”的理解。
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指向;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这些关键词的内在逻辑又应当怎样在课堂中呈现?
首先,回顾《课标》课程内容的主体与载体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然语文课最终需要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就不能单一。
从四下第五单元的主题来看“妙手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孩子们谈到“美景与奇观”是原来就在的,我们要学的(老师要教的)是怎么“写、著”,为什么要写?则指向人的素养能力“妙笔、巧手”。
拾掇总结孩子们零碎散乱的思维后,开始感谢努力倾听孩子的习惯,带来前所未有的思考。
这个主题下,单一地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跨学科学习”任何一个设计学习任务,都难以到达理解“文化”的素养目标。
而大单元如果以本单元两篇课文为交流,只是完成“一定顺序”的积累与梳理,虽然也足够,却并不能影响孩子以美景、奇观表达情感的文化传承。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样的语言现象并不只是记录美景、奇观,而是以美景与奇观表达作者内心情感,抒发情怀的文化特征。
这样的思考下,似乎需要孩子们去积累与梳理“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然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美景、奇观的展现之道。再通过积累与梳理 、阅读与交流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素养的内化,以及课堂内外、校内外语言学习和运用领域的拓展,到达跨学科学习质量的提高。
从写、著入手,设计表达美景、奇观的真实的文化认同情境,到达妙笔、巧手的综合素养质量,我似乎看到“任务群”并不单一,也并不分割,而是整合。
以写、著入手,说那些已然而在,人人都见却只有“我”用文字表达清楚的“一定顺序”积累与梳理,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扎实奠定语文基础。
从美景、奇观入手,关注如何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
从妙笔、巧手切入,促进孩子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提高审美品位有到达表达自己独特体验与思考的彼岸,甚至能够独立创作文学作品。
通过“游           ”既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又到达借助山山水水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的综合性活动。
这也是回应本人之前“大单元并不是仅仅一个单元”的理解。
1、一定顺序的“一定”与“顺序”逻辑
2、一定顺序背后的观察逻辑
3、观察逻辑背后的思维逻辑
4、思维逻辑背后的语言情怀逻辑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与探讨,谢谢!


骑着课本,载上课文,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课堂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