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伴有失眠?中医有一方,可补脾行气、化痰祛瘀、宁心安神

 laohan818 2024-04-15 发布于黑龙江

临床工作中,冠心病与失眠,往往相兼发病。

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应归属中医学“胸痹”这一范畴。

该病病因多与寒邪、饮食、情志、年龄等相关。

病机为心脉痹阻,本虚标实,其总纲为阳微阴弦(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

失眠症则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内经》中认为是邪气潜伏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致。

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情志、劳累、久病体质虚等有关,总属阳盛而阴衰,阴阳失和。

冠心病合并失眠症,二者虽属相异的疾病,但是其病因相关联。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教授程晓昱在病机上做了归纳:

“一本三因”,即心脾两虚为本,肝郁气滞,痰饮内潜,瘀血久停为因。

肝郁气滞是发病的基础,肝具有通达情志之用,是人体气机调节的重要器官。

若情志不畅,郁怒易伤及肝脏,肝失其疏泄,气血津液分布失常,从而产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之物。

图片

若壅阻心脏血管,则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

若肝气郁遏,日久化火,阳亢难入于阴。

又或是肝郁化火变重,火热灼阴损气,由实而转为虚,阴虚不能纳受阳,则发为不寐。

《医林改错》中有“失眠一证乃气血凝滞”之说。

痰瘀互结是病程缠绵的关键。气血畅达则阴阳和,若痰湿、瘀血阻遏,气血失其调达,则夜寐失常。

痰瘀交搏,胶着难化,或阻滞心脉血络,或蒙蔽清窍,心神失其养,脑府失其濡,则睡眠难安。

心脾两虚为疾病发展的根本。心者,君主之官,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心脾两虚,则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气难以推动气血运行。

气滞痰阻,脾运亦受损,久之则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无所主,神无所归。

总之,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病因病机总特征,本虚为心脾两虚,标实为郁痰瘀夹杂。

这样分析,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

如何治呢?教授程晓昱提出:

应以疏肝解郁为先导,以祛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为根本。

程老师针对临床,自拟宣痹安神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症。

其药用党参15g,黄芪30g,川楝子10g,佛手10g,炙甘草9g,川芎9g,郁金10g,川贝6g,茯神12g,酸枣仁15g。

方中党参、黄芪共为君药,补心脾之虚治其本;

川芎、郁金为臣药,活血化瘀治其标;

佐以川楝子、佛手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鉴于“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停,气行则血运”,在活血化瘀药中加用行气药,寓行气于其中。

再佐川贝祛湿化痰;予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助眠,并使甘草调和诸药。

图片

全方行而不滞,滋而不腻,共奏补脾行气,化痰祛瘀、宁心安神之效。

其实,中医依据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理念,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症患者,具有改善机体心功能、助眠,减少疾病反复、减短疗程、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优势。

尤其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脾养心之法,不但能增加心肌供血,还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而且帮助睡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除用药外,还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排解忧虑,帮助患者及早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