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身健体不二选,益寿延年第一功!

 太极的秘密 2024-04-15 发布于江苏


前不久,薛文宇老师的《太极周身行气法》面向全国正式出版发行了。我很庆幸,在苏州基地学习的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本让我盼望已久的著作。因为,我此前在学习群里时不时的就能看到有习练此功法的受益者,所以,想更多的深入了解它的心情可想而知。

长话短说,下面我就这本书的读后感谈一下我的认识。

第一个让我读后惊喜且有收获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功架都配了对应的歌诀。歌诀可谓既言简意赅,又意境悠扬。如第一式初开势的歌诀:两臂上捧如兜泥,轻柔匀缓慢慢移,松肩起落自圆活,气沉丹田莫上提。

歌诀提纲挈领。既点明了习练时要注意的关键点,两个肩要始终保持放松,丹田气不许上提,又从中把人带入一种意境,如两臂上捧如兜泥,让人瞬间就能想到手臂运动的时候要有一种黏稠感;又如轻柔匀缓慢慢移,让人会联想到习练时好似天上飘逸的白云,风中微拂的杨柳。

真是一语双关,妙不可言。我当时就在想,这不是太极心法还什么是太极心法?老师真是功德无量,毫不保守!

书中正文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对于每一动演示和说明的都非常清晰,详细,并且在图文的后面还配上了动作说明,呼吸方法,意念活动,技术要点等详尽的阐述,使之在习练的时候让人更加直观,更加清楚——解决了过往记不住细节,抓不住要点的问题。

书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附录中的五十一篇受益案例。虽然案例中的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各有不同,但所叙述的都是通过习练太极周身行气法后所显现出的神奇功效以及各种慢性病症及亚健康状态均得以明显的好转和改善后的真实例证。

这些真人真事能让我们学习的人和想要健康的人看到希望,坚持练习。所以,就某种程度而言,其意义远远大于案例的本身。

在本书的后记中,薛老师以极其精妙的语言就《太极周身行气法》(上部功)出版面世做了如下论述(节选):古代修真有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行气主,便可成仙人。”此处所说的“仙人”就是身康体健,延年益寿的练功者。而若想成为这样的“仙人”非通过炼气、养气而不可。

这部功法……侧重的是以形导气,习练的气脉以十二正经为主。意在通过对功法的练习将周身僵紧的骨肉柔化,堵塞的经络通开,羸弱的血气变强。进而使得诸多的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等情况随之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最后,薛老师以“当你能从中受益,气遍周身、元气满满的时候,我们无论相隔多远,那种奇妙的感受会跨越时空的距离,超越语言的限制”这段非常精彩的话作为结束。

总之,薛老师的这部书籍,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他所为之付出的辛勤汗水和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帮同学之所需的良苦用心!

阅读分享者:刘玉

下面本人就阅后的一点不够成熟的体会和肤浅的感悟,在此和各位交流分享如下:

通过对本书第二章功法基础和功法操作的学习,结合日常的习练,我总结出如下四点方法和所应需遵循的原则:

一、“三部曲”原则

在刚刚结束的基地初级班,胡玉杰老师在带练过程中要求大家要本着“先粗后细再精”的学练原则,我将其称之为练功“三部曲”,或者叫初、中、高“三阶段”。

实践证明此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行之有效,值得遵循!

道理很简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楼要一层一层的盖。薛老师经常说,慢工出细活,更何况此功法的次第性很强,切勿操之过急,故须循序渐进。

例如在本书的第二章功法基础和功法操作篇,介绍了手、步、身“三型和三种呼吸方法外,从第二节开始,十四式功法均都涉及动作说明,呼吸方法,意念活动及技术要点,所以必须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我现在采取的练功方式就是遵循“三部曲”层层递进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的。

首先,通过在基地的两周时间线下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和带练,对太极周身行气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结合着老师的口令也能稀里糊涂的比划下来,但是根本谈不到标准,这个阶段我称之为初(粗)级阶段。

回到家里后,在基地线下学习的基础上,现在结合老师随书所带的U盘视频反复观看,一式式、一节节的熟悉和规范动作,使动作趋于标准和规范,我将这个阶段称之为中(细)级阶段。

下一步我将在动作相对规范和熟练的基础上,再行认真的研读太极周身行气法中的第二章的功法功理部分,结合图像及文字,重点在动作说明,呼吸方法,意念活动和技术要点上下功夫,将这些要求融入到功法中,向更高(精)级阶段冲刺!

二、审时“度”势原则

在以上这句成语中“度”应发(夺)音, 而我在这里要当量词 “度”(肚)来使用,我之所以如此费些周折的解释,是因为这个“度”字在习练此功法的过程中很重要。有了它,才能在质与量之间相互转化。

我们就以水为例,水在零度和一百度之间方为水,可是如果超出一百度就变成了蒸汽,低于零度则成了冰。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个度在我们习练“太极周身行气法”方面同样重要。

太极周身行气法”在力度和速度上的特殊要求都与度有关——动作的大小叫幅“度”,动作的快慢叫速“度”。

幅度涉及到动作是否到位和精准,而速度又涉及到动作是否匀缓和松柔,精准和松柔则是太极周身行气法的底层逻辑和最本质的要求。

在老师的带功口令中有很多涉及到动作的定位,比如:手提到胸,下沉到腹,抬高至头等等,还有“轻轻的”“柔缓的”等口令。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力度和速度的控制,如果不注意这一关键环节,其功效就会大打折扣,或者事倍功半!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特意和大家提到习练此功法过程中掌握好度该有多么的重要。

三、依令而行原则

这里所说的“令”就是老师的口令,如果说掌握没掌握好“”关系到练功成与败的话,那么是否依令而行则关乎练功的失与得。

老师的口令是经过反反复复的多次实践和尝试后的结果,它节奏适中,张弛有度,轻柔匀缓,快慢相宜,环环紧扣每个动作细节。

所以我们在行功之时必须凝神静气,精力集中的倾听老师的口令,并和老师的口令环环相扣,句句相随,既不能超前,更不能滞后。

这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舞者之所以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就是因为她把音乐铭刻在心,融入于动,做到了韵律和动作有机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能把老师的口令当成是美丽动听的音乐,那么动作与口令两者相得益彰做到有机的结合,就会从而得到心境上和身体上的双重享受,岂不更好!

四、熟能生巧原则

这一点非常直白也并不费解,但真能做到了也不容易,需下一番功夫。因为只有熟才能生巧,只有熟才能松柔,也只有熟才能和老师的口令做到轻松自如的融合,也只有熟才能收到预期的功法效果。

就以大家都非常熟悉和流行的广场舞为例吧!在刚刚参与其中,动作还不熟的情况下,既跟不上节奏也踩不到点上,总是和节奏难能协调一致,不是慢半拍就是慢一拍,那么随之而来的就会感觉心浮气躁,手忙脚乱,然后就没有了跟着跳的兴趣。

练功也是如此。在动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势必只会想着动作而无暇顾及老师的口令,甚至这个动作没做完就想着下个动作该怎样做,其结果定会手忙脚乱,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又势必会带来肢体的僵硬。

如果这样,谈何松柔匀缓!谈何气血运行!又谈何健康功效呢!所以,在正确掌握动作要领的前提下,还须多做多练,功到自然成,量变决定了质变。

多做多练就是坚持,将练功日常化,恒定化,持久化。此中真理正如古人所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