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阴阳到伤寒,再到临床治病

 悠哉乐哉 2024-04-1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一、阴阳:

中医,是有理论的,不能说中医经验,比方给你一个病例,没有治过,就不会治了?不是吧,你只要掌握好中医的理论,就能解决好临床遇到的问题。

懂了阴阳,懂了六气,懂了五行,懂了四季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懂了这些规律以后,这些理论深深的扎根儿在你的心里,那就不是经验了,是理论。


大家千万不要把阴阳分开来看,中医看病最忌讳的就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看病,就完了。

要合二为一,把握阴阳,合到哪儿?合到病人的身上,合到你的身上,合到天地之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不可改变的。阴阳是相互协调统一的。


谈到阳尊阴卑,卑不是说卑贱,卑是顺从,阴顺从阳。地要顺从天,万物生长靠的天,靠的是天气,天气以生,地气以成。一个是生一个是成,成是怎么来的,从生来的,所以叫天尊地卑,阳尊阴卑。阳尊阴卑,阳为主导,这个阴,就是完全的顺从,服从,或者说是配合,配合阳,不要把阴阳看的那么对立,阴阳是相抟的。经典上叫阳生阴长,阳生多少阴长多少。阳杀阴藏,杀是肃杀,收敛,收降。然后阴藏,藏就是归藏。阳气要以收敛肃杀之气,一肃杀一收敛,那么阴就开始归藏,阴就跟着阳走。

病症也是一样,病症就含着阴阳。有阴阳就有变化,首先变出春夏秋冬,春为一,夏二,秋三,冬四,是因时之序,必须是春夏秋冬。

在临床治疗当中,必须是春夏秋冬,不能颠倒,这是乾坤定矣。所以凡十一脏者,取决于胆。取决于胆就是取决于少阳,就是春。

所以看病也是一样,治病从春开始查,查这四步。是生发出了问题,还是生长出了问题,还是收敛或者是收降出了问题,还是归藏出了问题。查完这个病的阴阳以后,还要看看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就必须用到六经辨证。太阳寒,少阳火,阳明燥,太阴湿,少阴热,厥阴风。就是这六个方面。

所以看病就先分辨阴阳,分辨阴阳以后,看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风寒暑湿燥火等。同时还要看五行,看病的过程中必须要看五行。
五行是什么?金木水火土,这个金木水火土是在形成这个有质的形质之前,它所表现的一种生的状态,而不是形的状态。生和形是两码事,生就是有形以前,这叫生,这样的五种运行状态,我们就把它叫做金木水火土,是这样运行的一个状态。
  
木,就是一种春的状态,春天生发的状态。火就是夏,就是南方,是木生发到极点而成的状态,这个状态就叫做生长。火是苦味,生长到极点,就要往下降,降到秋,或降到燥,这个状态就是金。金,收敛又成了水。那么中央这个叫戊己土,中央湿土、燥土。土主运化。所以,当我们看病的时候,知道分辨了阴阳,之后看它的春夏秋冬,我说的春夏秋冬是个代词,不是我们大自然的这个春夏秋冬,一定要跟着思路来,完了以后你就可以看五行,五行就会告诉你具体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

然后具体到治疗配合着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看看这个,再结合这个,基本上你就确定了这个患病的性质、部位,到这里基本上这个病你就清楚了,所以在察色按脉的时候,你的大脑思维在飞速的运转,这些东西就会出来,阴阳,春夏秋冬四季,然后五行,然后再这个六气,把这些综合起来。那么这样的话,你在临床上每遇到一个病人,你就会这样留意,然后确定该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治疗最后落实到《伤寒论》里的六经,六经辨证。

二、伤寒:
六经辨证,其实是辩别六病,病、证、脉,对吧,是病、证、脉。仲景《伤寒论》里没有提到六经辨证,是后人这样说的。你一定要记住辨什么呀?辨这种病、证、脉。首先要辨病,这个病不是现在临床说的什么高血压,心脏病。是六气哪里出现了问题,比如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先把它明确了,属于哪类病,是合病或并病?然后再看它是什么证,“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就是证。

《伤寒论》里一条一条的条文,就像卦爻一样,爻就是阴阳的变化,阴阳变化就是爻,给你这么一条你来看,那就是证。证的表里虚实,用脉定它,,用脉来定这个病。《伤寒论》第一篇就叫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完了以后才是并治。其实《伤寒论》里讲的就是六病、脉、证并治,一定要有这样的理念和感觉,不管什么病症,一个病怎么来,你要怎样解决,就必须先要有这种六病、脉、证的观念。记住这个特点,病、脉、证,最后才是治疗。

知道了理论,剩下的就是要知道怎么辨。这是一种功夫,功夫非常重要,你要做中医,就一定要下这种功夫。如果有病证,有症状的这种情况,你比较容易辩证。如果没有症状,是人家检查来的毛病,你也要察之尚精,从蛛丝马迹处入手。只要他检查出不正常,肯定就是正气有所不存内,邪气来干,他就开始有毛病,所以,扶助正气就非常关键。

扶助正气,直观来讲就是扶助人的真阳元气。刚才一开始谈到天尊地卑,也叫做阳尊阴卑,这是乾坤定矣,不要再辩解,是定格的事情。
不能遇到口唇干燥的患者,就给他麦冬啊,沙参啊,就给他养阴的药,这就是没有进行辨病、脉、证,就直接治疗了,你这样治就不对,误治大部分都是这样导致的。只看见了什么症状表现就用对抗的药,看见什么治什么,这也太简单了。

仲景告诉我们要辨病、证、脉后才能治疗。医生就是要察之尚精,从蛛丝马迹中入手,找到那个病根。

往往一个症状,你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件事情,就按这个病、证、脉,首先要辨出这个病,先辨病论治。仲景告诉我们首先要辨病,然后依据脉象来辩证,最后再治疗。那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患者以后,就首先要辨病,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病,首先辨它是什么病。

现在什么病比较多啊?三阴病,三阴病比较多。尤其是中医看到的,大部分是三阴病,是给庸医误治过的病,是因为不善治者给导致的。善治者不是首治皮毛嘛,不善治就是把皮毛的病引到里边去,引到三阴里了。所以,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的都是三阴病,偶尔有一个急症找你看的是,太阳少阴两感证。

所以你把这个病辨别出来以后,你辨其证,怎么辨这个证呢?仲景里边不是说十二字方针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知谁犯了何逆?是原来给看病的那个医生给犯了何逆,逆到哪里去了?逆就是不顺,就是春无秋,冬无夏,这就是不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逆在哪里?错在哪里?这时随证治之,首先确定其病,然后观其脉证,最后就是随证治之。所以你看仲景起这个名字非常棒,所以说经典的东西,圣人的东西一字千金,就是辨病、脉、证治之。

学东西首先要看大方向,这样开始比较慢,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辨病、脉、证的习惯,这个病在你大脑里边一过,马上就跑到证里边去,用什么方药,就会用的得心应手,可以说目前我们看的好多病,《伤寒论》里有三分之一的方子就够大家用了。讲这么多方论,讲这么些东西都要把它学完,为什么?对整体有一个了解,对整体有了一个了解后,其中的某一部分理论就够我们用了。学那么多东西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这一点点。中医是一个类比取象的医学,通过外面的这个大象,看到里边的精微,通过宏观来指导微观,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点,非常人性化的,就是通过这个宏观能看到微观。这就是我在临床上怎么给患者看病的,就是讲这个问题。这个不是经验,是通过《内经》和《伤寒论》学到的这个理论。

《伤寒论》里边尤其脉证,脉证这个经典理论能背诵的尽量背诵一些,背多了以后,临床要用的时候如入囊中取物,书到用时方恨少。各方面的积累,学中医有三分的积累,有三分两分的积累就行。那么中医之外东西,必须有七分八分的积累。

真正中医的东西,不在中医里边,在中医外边,大家学的时间长了会对我说的这句话有理解。就是学中医的这个道理,这个奥妙,不在中医里边,在中医外边。因为经典的东西它都是相通的,你通过看国学等其它的经典,比方说《弟子规》啊,读这个《大学》《中庸》《论语》,包括读老庄方面的书,哎,它就跑到中医里边了。

其实跟写字一样,我业余时间喜欢写字,一开始就每天按这个字帖,怎么写,老研究这个字,研究它怎么写。突然有一天我觉得应该按中医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这样来排写这个字更好一些,哎,结果一写,很好,还老获奖。其实别人看到时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心里边有,原来是这样。写字讲究分间布白,也就是阴阳五行啊!你学中医你也可以从书法写字中领悟道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哈哈大笑。

为什么经典的东西很枯燥,因为我们中国的古人,这些圣人非常聪明,他说的这个东西,既是这个东西,又不是这个。比方说的春天的春,春天的春它既是春天的春,它也是木,那木也是春,少阳也是春,对不对?生发也是春,酸也春,酸的味道也是春。那么你就知道春从哪里来,春从冬来。冬叫什么呢,叫终,春叫始,终始。你看这个经典的话很有意思,它不说始终,为什么它叫做终始啊,没有终就没有始,终始。说明春在生发的时候,阳气生发,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冬,在收敛。

我们说的子鼠丑牛,子鼠就是少阳,丑牛就是厥阴,这个阴的东西就是拉着这个鼠不能让它生发过度,要慢慢生发。这叫少火生气,不能让它壮火散气,不能没有这个丑来拉着这个少阳,拉着这个子,否则它马上就会变成壮火散气,对不对?往往我看这些上火的表现,呼呼往上冒的现象,大都是阴不足,就是收敛功差。我们说的这个阴不是让你滋阴,就是这个人的收敛功能差。收敛功能差是什么呀?是精不足。

如果生发不起来,老在冬天的状态,已经快到夏天了你冬天的冰还没化,这叫什么呢?这叫生发不起来,就是阳不足。就是说这个冬天里的一点阳不足,冬至一阳生,这一阳不足,这一阳生,它生不起来,生不起来原因又是什么呢?寒气太重,怎么办呢?四逆汤啊,四逆辈呀。

一说这个四逆啊,很有意思,四肢厥逆,是不是四?我往往都说手脚冰凉这叫四逆,其实它不单是指手脚冰凉,也指春夏秋冬都逆。你说四逆汤用的广泛不广泛,春夏秋冬的病它都可以管,春夏秋冬四逆啊,是不是?生长收藏,它有逆,就是因为这个寒气,寒邪重必须要用四逆的方法,用它去把这种寒邪先清除掉,让少火生起来,少火生起来,人就有气。

气干什么呢?气就可以降,肺主气嘛,肺气它可以降,降下来干什么?降下来可以生精。精能干什么呢?精能充实什么呀?产生少火。而中央戊己土,它是一个枢纽,是一个圆心,是一个转轴。中焦如什么呀?如沤吧。干的稀的,粗的细的所有这些呀都在这里边沤,沤了以后它分清别浊。

比方说一个腰腿痛的患者,经常来找我来的这个腰腿痛患者,腰痛腿痛,一开始呢这个患者是哪里疼痛呢?是少阳经脉,就是说从这个环跳穴以下沿着大腿的外侧这一条经脉,这里非常的疼痛,酸胀,麻木等等这些症状。有一天你经过治疗,治成什么?这里的症状没了,变成了大腿的正后侧,太阳经这条经疼痛,而且痛的比原来厉害,这个患者来找你,哎呦,我原来这儿不疼,怎么现在大腿后侧疼的这么厉害啊?其实病症由少阳经转到太阳经,是由里出表的好现象啊!你再治太阳不就解除病痛了吗?

当你用药的时候,病从三阴里边往外出,出到三阳的时候,症状可能会加重,所以有些医生就把这种反应叫排病反应。因为病在这个经脉,它就体现这个经脉的症状,在某个经脉的症状表现出来以后,你要知道,如果一个三阴经的症状到了三阳经,出现三阳经的症状,说明你治的非常好,为什么症状变的那么重呢?说明你元气还是不足,元气足了一下子把这个病邪解除了。那你就继续辨病脉证治疗,继续去努力。

《伤寒论》里边谈到太阳病篇,上篇,中篇,下篇那么多,太阳病篇那么多东西,大部分病症都是在这个太篇,太篇里边有没有阳明、少阳病,有没有六病?有,在太篇里都有。你会发现仲景在《伤寒论》里边谈了好多坏病,坏病就是现在好多医生在给人家误治或治坏了的。

比方仲景说的误下,下是什么?不只是说泻下的药,而是包括寒凉滋腻的药物,下就是往下降,用阴寒的药物,用阴的药物。阳是往上升的,阴是往下,阴寒的药物往下降以后,就会出现坏病。因为它还没有生发到头,你就给降了。《素问》里《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夏三月,现在还没到夏三月,刚夏二月,你给人家用了寒凉的药物,寒凉的药物一用就到了秋,这就治成坏病了,没生长到头你就把人家给拉下来了,没有经过夏三月。

比方外感病发高烧,他本来应该要烧到四十度,把寒邪彻底烧完,然后自己会收敛。夏三月既主生长又主收敛,夏至一阴生,它不就是主收敛嘛。这时候它就会主收敛,你不用去管它,它到了夏至这一天,肯定会一阴生,它自己要收敛的。但这个医生呢,他不等患者的本能到夏至,只是到了夏二月,用了滋阴寒凉这样的药物让人的气机收敛。就是那个果子还在夏二月,需要到秋天才成熟。哎,果子还没成熟,刚长出了个半成品,就把它摘下来,那是苦涩的果子。这就叫履霜坚冰至。现在大部分的医生都在做一些履霜的事情,不仅自己给自己履霜,而且还在给患者一些霜,然后导致患者的病情坚冰至。

告诉外感发烧患者,这个烧不怕,让它自己烧,哪怕烧到了四十度,把这些寒邪烧完了以后,自然就会一阴生,一阴生自然就会退烧,人体阳气自然就会往下收敛,而且非常好,人体很舒服,而且很壮实,没有疲软的感觉。

咱们现在的人怕什么呢?怕阳不怕阴,怕发热不怕恶寒。因为精气不足,难以生发,一生发生长就上火,所以就喜欢霜。就一直处在这种半阳半阴的状态,也就是亚健康状态,处在阳气从来没有生发足的状态。没有达到无厌于日,没有华英成秀,万物华实的程度,就开始收敛。收敛的状态还不是一种自然的收敛,是医生给用药用的。

由于同气相求,医生只要给患者用了一点寒凉滋阴的药物,寒气它一走,好嘛,阳气它随着就下来,去攻这点寒凉。我们阳气生发还没生发到头,你中间给它一剂寒凉的东西往下一走,这阳气就不往上上了,马上就下来破这点寒气,一破这点寒凉,生发就没了,以后医生反复的再用寒凉,寒凉入里,症状就很轻,就是没有症状,如同一个汉奸特务潜伏在那,没有症状,但是它有一天终究要爆发,爆到什么程度呢,沉疴痼疾,非常顽固的那种病。

所以,大部分顽固的病都是从太阳病误治来的。都是从太阳病,然后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到厥阴病,厥阴病再治不好就完蛋了,厥阴有病了以后,少阳没有生机,少阳再也生发不起来,一命呜呼!一个好的医生,从厥阴开始,一点一点的治,他刚出现的少阳往上一生,生发以后这里边的正气和邪气就开始争斗,那表现出来的,就是痛苦的症状。

当一个痛苦的症状表现出来以后,你一定要注意,你做为一个医生,你是帮助正气呢还是帮助邪气,帮正气就是帮阳气,听清楚,就是帮人的元阳之气,帮邪气就帮寒凉之气。为什么叫伤寒?这个寒呢不仅仅是外界来的一些寒气,寒指不通,凝滞,堵塞。不通的东西都叫寒,所有的邪都叫寒,只要邪侵犯了人体,就叫寒。这个邪它侵到了人体的三阴它就更加有寒,到了三阴它就更不通了,更加寒。这个道理是大家要明白的,而这个道理大家明白了以后,非常有意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仲景为什么把自己的著作叫做《伤寒杂病论》。

那么仲景治病的原理从哪儿来呢?是从通经脉来,所以我们后来叫六经辨证。

所以,岐伯就说,“欲以微针调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就是说用很轻微的,或者很微妙的,微针就是很微妙的,四两拨千斤的。用很微妙的,四两拨千斤这个方法来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针不只是指针灸,也包括用药等治法,包括方法,以很轻浅微妙的方法来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这里强调逆顺了吧?逆会怎么样?会春无秋,冬无夏,不是按照春夏秋冬来的,它逆,逆时针。不是正常的升降出入,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就是逆升降出入。

你看《伤寒论》里任何一个方子都是用来疏通经脉的,而且任何一个方子都是围绕“中”来治疗的。以前我聊桂枝汤的时候就谈到这个“中”的问题。桂枝汤的作用就是温中补虚,调和营卫。伤寒方证中,运用甘草的机会和用量也很多,就是着眼点在这个“中”。

照这样看病好像就比较简单了,明白这些道理以后,的确就简单了。《内经》不仅告诉我们“欲以微针调其经脉”,而且还强调“气至则有效”。比如我们给一个患者扎针灸,扎环跳穴,当你针进气至以后,这个患肢“呼”的一下,针感的症状就起来了,又麻又胀,有时候还痛,麻胀像过电感一样。这就是气至,气至则有效。

中药呢,你不服中药时没有那么大的症状,一服中药呢,“呼”的一下,症状就出来了,很多症,眩冥啊,呕吐啊,疼痛啊,腹泻啊,等等。这些症状来了你怕什么啊,这叫气至则效,没有这些症状就说明还没得气。把这些道理融会贯通,融在一块,揉在一块,《内经》里边叫什么,叫和,叫“和(huo)”,和面,揉在一块儿就叫和,而且还和的非常好。凡是把学到的东西和的非常好的,这就是高水平,你治病就不怕。

所以《伤寒论》里六病脉证条文,主要的一些条文都把它记牢,在临床上遇到病人时,他从这一个症状变成了另一个症状,而且另一个症状比原来的那个症状还要重,而且更难受,更痛苦,那么你就会判断他是从阴出阳,还是由表入里,你就会告诉患者根本上的轻重。《伤寒论》里边还有一个叫欲解时。你还会判断你这个病多长时间能好,《伤寒论》里都告诉你了,这个病应该还有多长时间好,服上这个药该出现什么表现等等。

其实仲景写《伤寒论》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仅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等,关键是还精通《易经》,易的东西就在《伤寒论》里面。《伤寒论》里边就有逆顺,就有吉凶。你看厥阴病那个里边它谈到死,那个死,死不是死亡,死就是没有生机,没法治了,到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地步就叫死,不是这个患者立马就死啊。亡也不是死亡,亡是丢失。所以文以载道,字里藏医。文以载道,看到这个字以后,你必须要参悟到这个字里边的道。

当你看到《伤寒论》的这个寒字的时候,就不要只认为寒就是寒气,更应该认识到它是一种经络不通,六经的经络经脉不通。什么叫病,病是什么呀,病就伤阳,伤阳就叫病。所以这个病字旁里边有个甲乙丙的丙,丙不就是火嘛,这个阳受了伤,火受了伤,这不就是病嘛,是不是。那证是什么,一个言字旁一个正确的正,证就是“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啊。从表面的象而探知里面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证。

有时我们觉得《伤寒论》里边谈到的好多东西令人费解。比如伤寒二三日,伤寒五日,伤寒几日,这样的问题,它都是一个时空的概念,并不是仅指一天两天三天,不是哪个确切的日,但它包括这个日在里边,它更重要的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许多《伤寒论》里比较难解的条文,需要我们努力做到才高识妙,才能探其理致!

《伤寒论》里边的好多“日”的描述,都是在昭示着种种变化,都包含着种种吉凶悔吝,告诉你这个时空是怎么回事儿,那个时空该怎么回事儿。因为这些东西都在变化,所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它都在变化,所以随证治之。所有的一切每天都在变化,每一妙都在变化。明天太阳又是新的,今天的我就跟昨天的我不一样,明天的我又是另外一个我,又不一样,它都在变化。所以我们中医大脑里边一定要有这个变动的思想。

三、临床治病:
发热发烧是外在的一种表象,在冬季这种发热发烧,往往是病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表象。

一般情况下,脉沉而数的比较多,这是我在临床上每天看到的,甭管是什么外感,只要是恶寒、发热、头痛、身体不舒服,感觉身上冷,这些外感现象,不是属于特殊的某一个症状,只要是这类的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为首选,如果这人体质比较弱,出现恶风还有自汗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桂枝汤。

如果脉出现了浮,收敛不够,收不下去,往往就是体质比较弱的。怎么办,你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桂枝汤,或者把桂枝汤去掉,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附子理中,不用丸,煮成汤,附子理中汤,就是我们的人参汤,这两个汤和在一块。非常之效果好,一般来说一副药两副药就能解决问题。

药不过三,三副药都用不了,非常灵验的,学中医一定要会用这些东西,你要看这个脉,察色看脉,先别阴阳。表里虚实阴阳辩别清楚了,用这些药就行,非常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不要看到热就去退。有的患者,发高烧后,西医看,马上就给退烧,一退烧开始咳嗽,第二天第三天又去看,一查成肺炎了。这是为什么?就是说发烧以后一退烧就又成了肺炎。我说继续治吧,你再输抗生素,我告诉你,你肺炎也会好,但是你将来肾会有毛病。将来会得一个腰腿疼,关节炎。这些病,都是你原来治上边的时候留下的。治上边的时候,上边的病虽然好了,后面的病都会得的。都是由于误治造成的。

中医内经讲,善治者先治皮毛。治皮毛治哪儿?治上焦,这部分都是皮毛,你到治五脏六腑,到这儿就半生半死了。

现在百分之九十多的患者,都是坏病和变症,都是由于这些外感,一年四季的外感没治好,不能说没治好,你说没治好,症状消了没有,症状消除了,症状消了以后,患者就认为是好了,其实是这个证跑到里面去了。

我们说的这个证不是症状的症,这个证,跑到里面去了。人体抗病的原理是,当一个病邪侵害人体时,首先侵害的是太阳。一侵犯太阳以后,元阳的热气就会出来,在太阳上抗邪,这时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发烧。阳气往上升,来抗表寒,抗外邪,不管是表寒还是经络不通。发烧的时候,如果你退烧,如果你用现代的方法或者是西医啊,或者温病学派的人,他一退这个发烧他就会用这个凉药,或者消炎啊清热解毒啊,就用寒凉去退烧。

如果出现太阳表症的时候,人体的里面,少阴的里就会出来,这样元气出来以后就会抗邪,抗这个表邪,表邪力量很足,里面的力量出来很足抗寒,就表现出来一种发烧,发高烧实际上是一种象,当你摸脉的时候,如果脉浮而紧,脉挺浮紧,就是正气很足,你就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麻黄汤之类的就可以解决问题。

可是现在大部分脉不是这样的,往往你一使劲按脉就没有了,它里虚。里虚就是说元气出来抗邪以后,里面就不足,那你得记住,用麻黄用附子还得用细辛,来解这个太阳少阴表里症,其实这个少阴里症,它不是少阴有里症了,而是这个少阴不足,用附子,来给他增加里面足的劲出来抗邪抗凉,是这样的一个原理。

为什么西医用了寒凉药,或者温病学派用了寒凉药,也能把发烧症状解除了呢?因为它这个热上来以后,先用了收敛的药,提前用了收敛的药,外边的症状就没了,就会往里边,这就是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就是说这个太阳还没有升到头,就把它弄到秋天来了。把病引到了太阴,太阴不就是脾和肺嘛。所以出现炎症,肺炎,履霜坚冰至,到肺炎后,继续再用寒凉药,再往下引,肺炎就没有了。坚冰跑到少阴了,到肝肾,就是我们说得下焦。下焦患病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到阴,阴它就是不显,在这里它就酝酿,酝酿什么呢,比方说将来得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都是从这来的。高血压、心血管病,关节炎,腰腿疼,血液病,什么肾炎都是从这来的。

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现在所有的这些病,都是由于从表给治到里面来的。人不会平白无故的,无缘无故的,就得这样的病。都是从上边引下来的,引下来以后呢,上边的症状就没有了,患者就认为是病好了。但医生不能这样认为啊,对不对?

所以说什么是真正的治疗,做为一个医生,要讲良心,要讲德,不要看到一个现象去给人家消。所有的病都是这样,伤寒论里面太阳篇,好多病都在太阳篇里,好多方证都在太阳篇里,仲景就是告诉你,一定要在太阳这个部位,善治者治太阳。内经讲,善治者治其皮毛。

做为学伤寒的朋友来讲,善治者治太阳。所以说好多坏病都是由于误治来的。发烧这种病我们弄清楚了,是正气抗邪的一种表现,所以只要帮助正气把邪气抗了以后,这个烧自然就会退,附子细辛桂枝这类温热的药物,它只是用于通经脉,只要经脉一通,人的病就会减轻,就会减少,或者消除,病才能好。

看那些用抗生素或者退烧药之后的孩子或者大人,用完以后身体没劲,特别软,软弱无力,饭都不想吃。而你用中药,象我们刚才谈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呢?豁然开朗,如冰之融化,就是说象个大冰块子一下化掉了。所以病这样治,才是一种真正的治病。其实治病就是按照生长收藏,春夏秋冬来治疗,只要把病治到春夏这个时候,秋冬你不用管,它自然就会收藏。只要是有寒气,不通,人们用这个药,真阳元气出来之后,经脉就会通,通了之后,就不用管它了,自己就会调理自己,所以这叫做因时之序。

因时之序,盛衰之时,内经里边的话。因时之序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少阳,阳明,太阳这样一个规矩,程序这样来,不能逆着来。才是真正的治疗。
    
问:口腔老上火怎么办?什么叫上火?中国的这个语言汉字非常有意思,只有中国的汉字能文以载道。

先说上,上是从哪来的呢,上对着下,什么叫上火呢,下边的火上来了叫上火,这个火是从下边上来了,下边的火上来了叫上火。

下边的火为什么上来了呢?火不归位,下边的火应该归在下边,对吧,这个火叫什么火呢,叫相火。或者叫元阳,真阳,元气,元火,都可以理解,下边的火上来叫上火。

下边的火为什么上来呢?有两种原因,一是下虚,收敛不住,它就往上上,北方的人都生过炉子吧,想让这个火往上旺的时候,你必须把下边炉口里的炉灰都清理了,下边打开口,下边特别虚,上边火才旺,对吧?这就是精不足,收敛不住,火就往上上。

还有一种原因,下寒,下边寒凉火回不去。生、长、收、藏,下边寒凉了火回不去,格拒,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引起下边的火往上走。

看到底是下虚呢还是下寒呢,虚和寒是一样的,不虚它就不会寒,虚它就寒。所以虚和寒基本上用药的方法都差不多,下边虚,肯定是有寒,虚邪贼风,它叫虚邪,有虚,邪它就进去。

上边火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外边的象是什么?溃疡,溃疡是一个坑儿,对不对,白色的坑儿,你舌头上长的是坑儿是不是啊?这个坑儿就是下虚引起的。如果是口疮的话,它就不是一个坑儿,它是一个包,往上长,一个包起一个疮,这是实火。实火,你可以利用黄芩黄连之类的药清火,量不能太大,用一点点。

那么遇到坑儿怎么办?火下不去是中焦的原因,中央戊己土,管着四方的运化,它是一个轴,是一个枢纽,中央戊己土有问题,脾有问题,火就降不回去。这时,用理中汤,非常好。如果下寒的话,用四逆汤,白通汤之类的,都非常好,都可以治疗口腔溃疡这种现象。

就是说当病在上面时,根在下边。就是象在上面,去下边找。外面看到的东西,从里面去找,少阴的毛病,从太阳去治。太阳的毛病,找少阴去治。上边的虚火,找下边去治,用四逆辈就可以。

四逆汤,从少阳,从春天,从应时之气,从少阳这一点一点升发,春三月,夏三月。到夏三月,到头了,你就不用管了。这时寒气没有了,阳气才能彻底地升发起来,升发起来这个口腔溃疡它就不会犯。不会再犯的前提是什么啊,平常少用寒凉的东西,少用寒凉药,少吃冰棍呀,冰糕啊。每天晚上热水泡脚一个小时,泡得前胸后背微微有汗出,口腔溃疡永远不会犯。

上边不是溃疡,是一个疮,不是坑儿,是一个包,挺硬的一个包,又红又痛,是一个口疮,就不能再用刚才说的附子之类的药物。它是由于心火不降。就用一些黄连之类的药物,稍微往下降一降。一个是下边有寒有虚,一个是实火降不下去,散不开。火结在口疮,散不开,你用开散的药,苦寒的药可以用一些,但量不要太大。

溃疡是一个小坑儿,用四逆汤之类的方子,四逆汤里甘草量最大,干姜量在中间,附子量最小。火无土不热!甘草是土啊,附子干姜没有土它不会热,所以要有大量的甘草进行运化和收敛。

还有一种口腔溃疡的人,他的阳气上不来,除了下边虚和寒,还有经脉不通。刚才说的这些方药,也是通顺经脉的一种方法。你上边这个溃疡,既然长了个坑儿,这种虚东西,为什么还会疼?它虚中有实,实是不通顺,不通顺就是说明下边有寒,如果溃疡不疼,就是纯粹的虚,虚的成份比较多,如果长溃疡又疼痛,那么用白通汤,加四逆汤,而且干姜再加点量。

治疗这种溃疡的病,越用清热的药,寒凉的药越不行。寒凉的药一下子就入下焦了,就入少阴太阴。为什么呢?同气相求。而且越往下走呢,下边越凉,上边虚热回不去,它把里面的热又顶出来,顶得又往上,溃疡肯定好不了。

我们治发烧,用寒凉的药输了液,好象好一点,到晚上又发烧啊,上午37,晚上39度。这是怎么回事啊?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看病的效果就好了。

他用了寒凉的药,首先往下走,同气相求。它占据了下边,仅有的那点热不就往上走吗。上边不是又发烧39度吗?好嘛,那个医生继续用寒凉的药给你输液,把下边打得烧不起来了。他以为症状消了,病好了,那这些寒凉的东西就呆在下焦这个部位,它就不动,不动它就酝酿,十年二十年慢慢逐步地酝酿。平常再不注意保养,再用寒凉,就给你来个高血压。

西医用药给你导致一个疾病,完了以后用更重的药再给你治他这个病。比方说高血压,医生会告诉你终生服药!他没有办法,就让你终生服药。终生服药叫对抗疗法,调出点元气和你对抗。

什么东西是终生服用的,毒品,所以戒毒非常难。高血压也是一样。一个高血压的患者,服上高血压的药物而不得脑血栓或者脑梗塞的吗?没有一个。

为什么服了这些降血压的药,还得脑溢血?那些降血压药是什么?利尿,扩血管,这都是给你压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血压总有一天要反抗的,一反抗,脑溢血来一个。

不知道这是下虚下寒,这热降不回去。把下焦的寒凉去掉,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水来了按照自然的规律顺水而流就行了。为什么造那么多堤坝。水有水路,按照水路走就行了,堵它最终不就是决堤吗?

脑溢血就是脑血管崩了,决堤了。你老堵它,就要决堤,所以你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你就会治,治疗后很开心。

北方人晚上睡觉,要把炉子封上,就是把下边的口堵严实,不让下边的寒气进去,火不是就不旺了吗?火苗不是就收敛了吗?你下边开个口,下边的凉气一进,你上边那个火不就出来了吗?这是一个道理。高血压这些西医造成的坏病,辨证,你把下边的寒气去掉不就行了吗。

问:为什么附子用得机会多?
这个时代,下寒凉病多,怎能不用附子啊,干姜用得也非常多,用量非常大。为什么?太阴有湿,中焦不运,属于上去就下不来,在下边的上不去,中焦不运转,不用干姜用什么?

察色按脉,先辨阴阳。中医的阴阳不是一分为二,分开就阴阳离绝,气命乃绝。中医的阴阳是合二为一。中医阴阳的精髓就是合二为一,阴阳是一气。

我们看患者的阴阳,一定要在这个患者的本体来看。他的阳病往往都是由他的阴造成的,阴病都是由阳造成的,阴阳不是对立的,阳升阴长,阴阳是协调的,阳杀阴藏。画个圈,这边是春往上长,那边的阴就往下降,秋就往下降,对吧。这半块球成了夏天,这半块球就是冬天。千万不要把阴阳分开来看。

比方说少阳,少阳从哪来?从厥阴来。厥阴这么大的一个阴里边有一点点阳,少阳要往上升,这么大一个厥阴,拽住它,不让它升得太过分,不能让它呼一下就升,要有根,这个根很大很粗,约束着它。这个里边看阴阳,千万不要这个是阴,这个是阳,把它分开来看

现在好多医生看病,之所以看不好,在于他把阴阳分开。就像我刚才说的,看见上面有火就降火灭火,这就是把阴阳分开,只看到上面这个象,这个火,没有看到下面这个阴。其实这个火是下面这个阴造成的,要一体里边去看阴阳,千万不要把阴阳分开,分开就治不好病。所以我们作一个医生要讲良心,不挣钱也要讲良心。

如果我们转治下边寒,寒气一走,火没了,这叫积德,德全不危也。积德就是积真阳元气,既积自己的元气,也要积患者的元气。患者不懂,患者以为你把症状消灭了病就是好,你只要把症状减轻了,症状消除了,就好了。

现在太多缺德的医生,看到人家发烧就退烧,看见人家不大便,就给人家吃泻下的药。那脉有力没力啊?是表症还是里症啊?怎么造成的呀?甚至,患者外感以后出现了呕逆,看麻黄汤里面也有吧,有呕逆的现象,就给人家打爱茂尔(止吐的药)。人体的气机,有了太阳病它就往外攻,你不让它往外排,用止吐的药把病邪往里推,瞎胡闹。

治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患者整个的治疗痊愈解除痛苦的过程全在你的掌握之中,你会告诉患者你几副药就好,中间吃哪副药的时候你会出来什么症状。有些病是从里往外治啊,治到太阳的时候这个患者会发烧,是吧?我们治一个里症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治到什么程度你会发烧,为什么?这个里症,太阴少阴的里症出表的时候,你没有受风也没有受凉,突然就出现38度这样的高烧,这个里病出来以后就到太阳了,这不是表现太阳经的症状吗?  这时千万别退烧,就让他发烧没关系,继续加大剂量,用这个治少阴寒凉的药物忽然一下子给你解了,多少年的病,一汗了之,这让人多开心啊,袖里乾坤啊,是不是啊?

看病,先辨六经,就是六病辨治,风寒暑湿燥火,都把它归在这个里边,然后再一个一个分。分好以后,《伤寒论》里面都把方子写好了一条一条的,医圣都把这个给你弄好了。然后你灵活运用,别用死,学的时候规矩地学。

问:长期眼干涩怎么回事?
长期的眼睛干涩,原因有好多。凡是上边的病你找下边,眼睛干涩滴眼药水,解决不了问题,是下边有毛病。眼,一个是目,就是这是眼。还有这个目叫机关,眼睛就是机关,机关不利,机关缺油了。少阳少阴能补这个机关,肝开窍于目,从这儿可以找。少阳少阴这个目是一个机关,这个目非常灵,上下左右它不停地动,所以说少阳少阴,这是机关。我们的机关还很多啊,凡是动的东西都叫机关,机关谁管啊?口苦咽干目眩,少阳,对不对?少阴是不是机关啊?少阴非常重要,少阴是生命机关。当你把一个概念放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去认识的话,对于你学习应用非常有好处。

现在大部分医生都在做履霜的事情。履霜坚冰至,就是一种坚固,成壳固极,成壳固极就是坚冰,奇怪的病,要命的病,就叫坚冰。坚冰是怎么导致的呢?都是因为你在接受履霜。履霜是在什么季节?履霜是在秋季,霜降,秋季我们有霜降吧,现在是小雪大雪都该有坚冰吧,到腊月更有坚冰了。在这个时候你给人家履霜,导致这个患者坚冰至。有发烧,你就给人家退烧,用抗生素,用寒凉药,这是不是履霜啊?履霜了以后过一天两天退烧了,但突然咳嗽吐浓痰胸脯疼痛,一检查肺炎,是不是履霜给人家坚冰至了?再治,继续大量消炎药,甚至激素。

肺炎好了没有?不是肺炎好了,是咳嗽的症状没有了,病埋伏起来了。那么这个病埋伏到哪去了?叫潜伏,到下焦到少阴,到肾(我说的这肾就是一种阳的状态,不是两个腰子),到肝。坚冰至了以后呢,到下一个春天,或者到下一个年龄段,就升发不起来了,升发不起来慢慢这个病越来越急,越来越急以后就成了一种更坚冰,就是癌症,顽固的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尿毒症,糖尿病,等等。

履霜已深秋,坚冰至已冬寒。履霜就是深秋,坚冰至就是冬寒,就是这个意思。秋是太阴,太阳还没有升发完就给人家弄到太阴了,这春三月,夏三月,刚到夏二月你就让人家到秋天,就给人家太阴啊,就给人家履霜啊,这不是害人缺德嘛。想想这个道理啊,反复的想,把这些道理捉摸清楚了之后,你就会治病了,就会很快乐。你就会告诉患者,你这个病大概在什么年龄什么阶段由于用哪些药物,长期用哪些药物或者断断续续用哪些药物导致了你这些疾病。病人就说了你这医生不是神了,其实不是,是规律。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履霜坚冰至,你明白,其实都是在夏三月,没过完夏三月,就用了霜的东西,虽然一点点寒凉,但是这一点点寒凉马上就同气相求,入少阴,入太阴,万物萧条,最后把命要了。

养生,是养生机,不是养生命。养生养的是生长收藏,冬天里边生机是非常旺的,生机都在下边,所以叫养藏,把藏养好了,生也就养好了。

再说一个寒热的问题。我们先讲生和死。我们说,死人给我们最直观的表现,不是说呼吸不呼吸,有人有闭气功,没有呼吸,以为人家死掉了,不是。浑身冰凉,内外都是冰凉的,是不是坚冰至啊。凡是有热气的都不是,是冰凉的人就死了,就是坚冰至了。因此顾护人体的阳气有多么重要,只有这个阳气,元阳之气能让人热起来,这就是生机。

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像郑钦安的书,黄元御的书,陈修园的书,都非常好,非常顾护这一点点元阳之气。但是不赞成滥用附子。人有这一点元阳之气,从少阳到太阳,然后再从太阴到少阴,你一点点的消耗完了,自然他就会消耗。

只要你把他的生和长,他的春天和夏天,调理得非常好,自己没有寒气了,没有寒邪了,经络通了自己就能收敛了。而且没有寒气的人是很少。没有寒,就春阳成仙,不是人了。所以,做一个有良心有德行的医生,即便是没有人找你看病,你也要把住这一口。因为这样看病比较慢,为什么慢呢,因为一点一点调理生机就比较慢,而且去邪不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不是抗生素激素胰岛素消除症状的过程,但是你守住自己的贞洁,病人会越来越多,你得到实践的机会也就多。

你看伤寒论太阳篇里面好多方都是治实证的,你不要用他治虚证。你看有瓜蒌薤白汤主之,还有什么,叫人参汤,人参汤就是虚证,你要分清虚实。

中医,中,就是中医的真谛。把中医反过来写,医中。中国的汉字,中国的经典,中国的圣人,高人,他写东西的时候,一语双关。所以张仲景在原序里面说,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为什么仲景说这样的话呢,清华北大这么多学子,不能说不是才高识妙吧,他们能探其理致哉么?这就非常有意思,有意思到什么程度呢,只有才高识妙的人才能探究里面的意思。你看中古的圣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就是我写的书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只有才高识妙的人才能探其理致,大部分的人只能看表象。

中医经典的特点,包括易经,包括所有的经,这些圣人写东西的方法诀窍,既要往后传,造福子孙,传给那些有德的人,但又怕恶人拿走。那么他写东西的时候就一语双关,那些不想费劲的人,不是才高识妙的人只会看表面的东西,只有才高识妙的人会看里面的东西。所以我们看伤寒论,看内经都一样,必须要会看里面的东西。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方说看上古天真论里边,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你看内经里面很会写,表面的人一看就是很远古的人,老祖宗的老祖宗的老祖宗。表面的看老祖宗,老祖宗不成了中国猿人了么,中国猿人那个时候很愚昧,他怎么成了上古之人,他怎么就知道了呢,所以这个上古之人就不是很老远很老远的老祖宗。谁是上古之人呢,我们自己也是上古之人,上古之人指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天生的本来的本能和真阳元气。你要看里边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真阳元气,自己本来的东西这个叫上古之人,就是先天,先天本来具有的东西就叫做上古之人。知是知的意思,道是道的意思,其就是本来的这个东西,他知这个道,知这个天地阴阳自然的东西,所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人体自然的东西,上古之人,生下来就会哭吧,这个就是上古自然,生下来就会吃奶,会拉屎放屁,这就叫上古之人,先天的东西。

所以我们中医,你看仲景给你写的这个东西,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它的才高识妙,包括上古天真论里边说的这个男子女子,也不是说的男人女人,你看里边的东西,不是说的男人女人。里边有上古之人,还有上古圣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圣人和人不一样,圣人是后天的,上古的人通过修炼成了一种圣人。教下也,圣人都是训教人的,都是教下的。

你看医中。中,是什么呢,中央之土,中就是那元气,中央戊己土就是那元气,中就是那个圆心,四象周围就是那个圆圈儿,必须要医这个中。理中汤,建中汤等等这些个中的东西非常重要。因为运化吸收变通水火精微,把这个精微弄成精藏起来。你遇到那些很顽固的病,要从中去治疗。一定要医中,把偏的东西弄到中就叫医中。

咱不是讲阴阳平衡吗?阴阳不会平衡的,绝对不会平衡,没有一个阴阳是平衡的,都是一个多一个少,一个高一个矮。阴阳是一个动态的,绝对不会平衡。

再讲讲理中和面瘫的关系。有一个网友治了一个面瘫,就是嘴眼歪斜,他要用什么方,我说不要,我指导你一下,医中。偏就是不正,人中,偏离中线你用什么,现代用什么祛风的那些东西,用那些东西干什么啊,你给他弄中不就行了。我说你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之类的东西,这个病就会好。结果他一用就好。

所以中非常重要。凡是偏的病一定要治中,凡是下焦寒 下焦虚的病,就用四逆之类的方子,凡是上边的下不来,上边的这个盖住了,比方说外寒用麻黄汤之类的把它揭开,上边盖住你要揭开,上边不降你要往下降,就是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升降出入等等,把他弄成中就行了,这就叫医中。

经典的东西还有一个特点是,推己。就是根据自己去知道别人,根据知道我们自己以后来知道世界,知道宇宙,这是中国经典的一个特点。看经典时一定要看看自己,推己知人,我们知道了以后呢就知道别人了,就知道外界的一些东西了。不要看表面的,要看实际的,这个本质的东西,里边的东西。你看上古天真论,什么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些东西都是养生的,其实不是,这是谈治病的,你学会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论,你完全就学会看病。这都是讲治病的,怎样治病。

本文来源/御心老师


精彩文章回顾

当时间缺席时,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

世上所有的福气,都是你积累的人品和善良

爱自己的10种方法:爱自己才是你幸福的必经之路

大悟之境,静水流深

会说,是一种能力,会听,是一种修养

陈道明 | 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

黄精,药食同源,上养肺,中养脾,下养肾,太厉害了

小儿夜啼夜哭,可能会用到这5个经方

急性扁桃体炎效方:复发时服一、二帖即解,屡用屡效

治疗痛风的千古经方

四逆散、逍遥散、一贯煎、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鉴别

【值得收藏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胸痹轻症的两个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橘枳姜汤

为了一次地震,冥界准备了整整五十年

情绪,就是心魔

请珍惜我们身边的爱

欲望的源头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

什么是人类最根本的需求?| 克里希那穆提

强大的气场来自一颗简单的心

老花眼、近视眼、白内障,驻景丸,阴阳双补,强壮眼睛

中医学精髓论2-阴阳辩证法则 | 韩玉森

灵仙散,补五脏精气,调和阴阳,疗效非凡

识阴阳体系,悟生命本源

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

一定要懂的:食物的阴阳寒热属性

最好的讲解:从阴阳到伤寒到临床治病

阴阳二十五人漫言

民间高手解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精解

阴阳学说:动漫解说版

阴阳思维篇:阴阳失衡的三种状态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古人一问一答:阴阳妙理尽在其中

治病思维:阴阳调和之法

这个膏方能补气血调阴阳,真可谓十全十美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证

野生花旗参的独特功效 - 阴阳内聚力惊人 | 郑智城

悟到中医:人体茶壶阳气论(理解阴阳)

阳气阴气的制造和流通是如何的?

“阳气”包治百病

一年中最耗阳气之季到,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去

糖尿病患者长期吃降糖药:有一种糖尿病,就是阳气不足,凡是靠降糖药这辈子好不了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阳气一旦耗尽,命就没了,最全养肾指南,40岁后人手一份

刘力红: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学会补充阳气,就可将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

阴阳平和是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 李可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 武国忠

快住“嘴”,你正在吃掉自己的阳气 - 肥胖体质及治养分析

黄帝内经:“阳气”是世上最好的医生

道家快速激发阳气的秘法,十分钟之内,丹田和命门就开始发热

秘传《紫凝易筋经》提升阳气,抵抗病魔(附练习视频)

学会补充阳气,就可将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

宋柏杉:双黄连损伤阳气,加重寒湿体质

终于有人把“阳气“说明白了,“气化“功能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入睡是阳气由表入里,醒来是阳气由里出表

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息病

附子大剂温阳,虽取一时之功,久必消耗阳气

集结所有火神派用附子的思维方法

火神中医:给你8篇对火神派的理解认识

郑钦安的遗憾与局限(火神派)

关于李可与火神派的问答实录

经典的火神派风格,你知道吗?9位中医名家用'附子'的心法

火神派的温阳九法

中医火神派的医理

“真武汤”“四逆汤”大揭秘……(阳气/扶阳)

“扶阳”药物的巨大作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而非补肾阳

扶阳食疗大法(收集齐全)

李可老中医:论癌症治疗的思路(扶阳治癌)

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蔡长福论扶阳:冷了就扶阳,扶阳必然耗阴!

万病不离寒气,中医治本之道是:扶阳、散寒、祛瘀

“阴盛阳衰”怎么治?扶阳学派的复兴!

【名医】李可:谈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

扶阳思想的理论核心

拜读李可老中医的扶阳思想(风心病 肺心病 冠心病)

肿瘤的根治:扶阳、散寒、祛瘀

“扶阳”药物的巨大作用之续 - 由成都人怕'麻黄'想到的

扶阳思想的核心与运用

扶阳核心是扶正而非温法

从姜桂附看扶阳理论的应用

李可:谈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

刘力红: 运用扶阳理路的思路

阳气不足,百病生!用它不仅扶阳养生还能治感冒!(大家都在用)

肿瘤的根治:扶阳、散寒、祛瘀

论癌症治疗的思路(扶阳治癌~)

价值连城的补肾扶阳大法(值得收藏)

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

《黄帝内经》:为什么要补阳气?怎样补?| 翟双庆

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 - 治阳气不足

著名中医学家吴附子,治病精髓原来是这样!

大黄附子增味汤 寒热互济开郁结

这些年,我们吃错了多少药?(六味地黄丸、附子理中丸)

附子,毒药变良药的神奇蜕变

这些年,我们吃错了多少药?(六味地黄丸、附子理中丸)

李翰卿:附子的6种用法和8项使用注意

大黄附子知柏功过论 - 吴昌衡

经典的火神派风格,你知道吗?9位中医名家用'附子'的心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来还可以这样用!

附子理中丸治疗冠心病

国医大师郭诚杰附子、川乌、草乌应用经验

附子理中丸,专治阳气不足

何药可以代替附子?

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的异同和药效比较

《伤寒论》“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及温胆汤临床应用(实用)

四逆汤去肾寒,附子理中汤去脾寒,小青龙汤去肺寒……

附子用不好是毒伤身害命,用的好回阳救逆,蒲老附子临床经验总结!

仲景如此喜用附子,你发现他配伍的规律了吗?

附子用不好是毒伤身害命,用的好回阳救逆,蒲老附子临床经验总结!

97岁妇科老中医首次揭秘:两种食物我从来不吃!(附送子汤)

倪伯时医师谈炮附子中毒

顽固性咽炎特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孩子鼻梁上的青筋怎么回事?(附诊疗方法)

附子用法概论(乌头子根)

中药里面的肿瘤克星:附子、南星、半夏

后世中医谬论多,事实理论都证明半夏瓜蒌不反附子

难得的资料,一位名医“附子”的应用体会(徐仲才)

吃东西不光吃的是物质,食物本身有神、气、质的区别!

一位女中医的愤怒控诉:中国孩子身体为什么这么阴寒?

有一种锻炼法,可让人人活过100岁(国家体育总局力荐)

贺普仁:眼睛模糊,视力不好?教你一招恢复视力

陈士铎推荐效方:磨翳丹(治疗胬肉攀睛)

中医治疗美尼尔氏病八法 | 薛志成

“大筋软短,小筋驰长”汇解(附医家观点和病案)

冬天不想脑梗、心梗,千万远离三物,常饮二种水,做好一件事!

游泳会伤阳气,引发多种疾病?听听中医怎么说

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

《黄帝内经》:为什么要补阳气?怎样补?| 翟双庆

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 - 治阳气不足

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补阳方法大全)

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行为,一定要戒掉!(附增加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附子理中丸,专治阳气不足

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黄帝内经:不懂何为'精气',病难断,命难长!(说透阴阳玄机)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足 | 南怀瑾老师

刘力红:冬三月要养藏,否则阳气受伤害而百病生

卢崇汉:阳气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足 | 南怀瑾老师

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卢崇汉:阳气的重要性

卢崇汉:人体如石磨,阳气是动力

大医卢崇汉 :早衰缘于阳气损耗

养生就是养阳气

李可:阳气不到的地方就是病!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拍手养生法:拍手震动阳气,效果惊人

老中医李可 | 从阳气理解抑郁

伤阳气的西药,你一定要知道!

万病不离寒气,中医治本之道是:扶阳、散寒、祛瘀

寒容易伤阳气,湿也容易伤阳气,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养生与治病的关键就是养阳!

全阳为仙,全阴为鬼,道家阳气与养生(推荐)

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 吞噬现代人阳气的10大恶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可现代人80%阳气不足

几百例癌症中医体检,发现2个惊人的共同点!这些西药一直在伤阳气!

身体恢复阳气的秘诀

“阳气不足 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阳气不足百病生,如何补充人的阳气?

中医认为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大师李可讲阴阳)

身体恢复阳气的秘诀

阳气不足百病生,如何补充人的阳气?

阳气不足,原来是因为债主太多了

积累阳光、驱除阴气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