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课】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一)

 巩金 2016-09-27

【第一课】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一)

 

导师:【传说】广州-袁超明 (QQ:909895898)

导言:我们以宋本原文为蓝本进行逐条简单淺释,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易懂,不加油添醋,不歪曲原文,同时讲到方证时我们进行方证对应的手针应用。汤液针灸并学并用,尽可能做到简单易学高效。这就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太阳病的总纲,只要见到脉浮,头和脖子都紧张僵硬疼痛,还怕风怕冷这样一组症状的都属于太阳病。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条是讲太阳病的类型,除了见到太阳病总纲所说的症状外,还有出现了发热同时出汗,特别怕风,哪怕是有人走过你身边那点空气流动的风都感觉受不了,这叫恶风,脉虽浮,但是缓而不紧不数的,叫做太阳病的中风证。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条讲太阳病,不但是有太阳病中风症,还有另一种类型就是太阳病的伤寒证。出现总纲所讲的症状以外,或者发热,或者还未发热,但一定是恶寒的,恶寒指的是很怕冷,就算盖着厚被子也都觉得冷;还有身体痛,体痛指的是全身上下都有可能出现酸痛困重难受;还会出现有呕逆的症状。

 脉不仅是浮还两手的三部脉都是紧张有力的。出现以上所见的或然者和症候群的,叫做太阳病伤寒证。

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这条是讲太阳病伤寒证,得病一天,如果脉还是浮紧的,是还没有传变。如果出现想吐又吐不出,还有躁烦之症,这是有热伤津液,津血不得润养的表现,脉还变得不但浮还急数,这是病已经发生传变。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条讲的是太阳病二三日了,阳明病,和少阳病的症状都见不到,这证明病还是太阳病,没有发生传变。

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居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条讲是太阳病与温病的区别,太阳病会发热恶寒。但是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是为温病;如果见到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症状,用了发汗剂给发汗,汗出了并未有身凉,反而是身体灼热,这是因为本来是温病,温病本已是体内热盛伤津液,再给发汗,汗大出,津液更伤。这里指出了,温病也是分有汗出和无汗出两种类型,经过误汗以后导至身体汗出伤津,风邪更甚直伤营卫,加体内热盛伤津,风热相合这样的病叫做风温病。

【风温病的具体症状表现】

脉阴阳俱浮,是指的六部脉都是浮盛的,自汗出,这是风热伤营卫气津液不固的表现。

    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些都是风热之邪,主炎上,风热之邪干扰上焦,神气受损,津液不养机体则身体重,多眠睡,并且呼吸鼻音粗大,神昏脑热的就连说话都感觉吃力;这种情况下,如果被误用下法,本已内热津亏,再用下法就会更伤津液,津液大伤就会连小便也不利了;如果下得更严重的,高热伤津,津液大亏不润养眼珠子则会直沟沟的不能动弹,这种情况还会口也张开同样是不能动弹,简直就是口瞪口呆;但是再发展下去,由于高热持续,精气神都大伤,这时人会失去固摄的能力,体内的少量津液都会固摄不住而外脱,小便会失禁,还有口水外流,这种情况是已经很危险的表现了;如果再错用了火疗法,火疗指的是火针或艾灸等则会是火上加油,津血太败就会发黄,还会惊厥抽搐;如果还用火熏烤,不但火上加油还发汗,这是直接就要命的方法。因此说,上面的误治方法,一次就已经足以让人病危,再错误治二次就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期。

今晚就讲这些吧,对于没接触过的人来说需要时间消化,我们尽可能的学得轻松。每周两节课,几个月下来就能把伤寒论讲完。同时也一起给大家讲解手针的应用,一举两得。

 

 

 

【答疑和开示】

只要是温病,就不可再用艾灸,是这么理解吗?

——温病你还艾灸不就正如第六条所讲的火上加油了吗?

脉阴阳,有两种意义

——一是指的两手脉的对比,左为阳,右为阴。还有一种就是指的寸关尺。寸脉为阳,关尺脉为阴。脉阴阳具浮紧指的是寸关尺或两手脉都是浮紧。

三部脉:

——是指的寸关尺,六部脉指的是两手的寸关尺

温病还没讲到治疗方法啊,太阳病都还没讲到治疗方法,这么快就关心温病了啊?温病用清瘟丸?
——清瘟丸不是我们所讲的内容,我们只讲伤寒里面的内容。学东西需要学得精简,一门深入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触类旁通。初学者只需要按步就班的跟着学就行,一定能学成的,初学听不懂正常啊,

 

学习方法——导师语录

——我们只讲伤寒里面的内容,学东西需要学得精简,一门深入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触类旁通。初学听不懂正常啊,初学者只需要按步就班的跟着学就行,一定能学成的。

——就今晚所讲的大家反复看,自然就懂,还有就是平时多读条文。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这样,读。

——不需要学那些中医基础,不会枉然。

——今天的几条就是的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太阳病罢了,我们平时的感冒症状大部分就是叫做太阳病。

——零基础就是最好的,跟我学习中医零基础的人会学得更好,大家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学就自然能行。有基础的按道理如果能够放开大怀的接受会是学得更快。

——一张白纸,开始下了一笔,都不知道讲的什么,熏修熏修,只要呆在群里多听多学自然就熏成了。别总想着复杂的东西,一个术语不懂,难道通过几个月的熏修就熏不懂你?

——其实按我说,直接读原文才是王道。讲解都不需要,这才是直白的真相,开始读不需要你读懂,读不懂的,多读,到时遇到这样症状出现了,你就自然会知道这是什么病,属于什么方证了。

——哪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啊,我这次对伤寒论的讲解,就是尽可能的保持原文的风格而简单的讲。就是不想讲得太细太复杂,讲得越细表面上看着都懂了,到用的时候思想就复杂了就真的不懂用了。越是精简的人,用方越灵。我记得我初学伤寒论时,学得很简单,遇到条文所讲的就直接给原方,效果好得很。后来越学越细,思想就开始复杂了,开始学合方或加减药症了。结果效果不如初学时了。为啥啊,因为我学复杂了。跑了几年才跑出来,回归至简,所以这才敢跟大家说,不要学复杂。任何一个东西学得千篇万卷的绝对是让你迷糊的,当你去运用的时候你的思想也是绝对复杂多变的,这样学起来更累,更没方向感了。所以奉劝大家往简单的学。

——不懂的术语,通过多读,多读就是熏修。在群里大家多讨论,再多听老师或学长的讲解,更是一种熏修,自然就熏出来了。

——中医基础理论你学得再好,也只是复杂多变多念的东西。我也是学院派出来的,这些东西我都一清二楚,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分再高,还真不如咱们学习伤寒论简单的学习用于临床的好。

——比如,我们见到一个患者,头痛,脖子痛,脉都是浮的,你通过学习后,首先你就懂了,这是太阳病。再细辨,还有恶风,发热,汗出的。就知道这是太阳病的中风证,这样不是很简单吗?星期四我们就讲太阳病中风证的治疗,多简单直白啊。为什么取名叫太阳病,你可以先不用管,先接受,等你都全完了,再旁通,一通百通。

——初学者只需要简单学习,脉浮,指的是轻轻触摸脉管就能得到并感觉到很有力或很紧张。

——今晚就讲这些吧,对于没接触过的人来说需要时间消化,我们尽可能的学得轻松。

——明天晚上,我会提问一下大家,看看大家学习得怎样了。

——我就不信,你们真的用心学习的人学不会。认为已经学得比我好的,或者不赞同我讲的可以自己保留意见。请不要干扰初学者的学习就行。我只有这个要求。这是一个免费的教学,或许我讲的不一定百分百对,但是起码我是讲真话讲我自己所懂的。现在的学术争鸣太历害,我不想与人争鸣只做好自己就行。学习中医大家的目的都是只有一个,就是能帮到患者解除疾苦,因此没必要去争鸣。我们要感恩的是我们的患者,只有患者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只要临床验之有效的医学,我们都不要去反对人家。每个人的起步不一样,所学所受所触都不一样,因此才会有百家不同的意见,但是百家都会有自己的亮点,我们应该吸收转化,虚怀若谷。

——左右手的脉,临床上会见到一只手的脉浮,另一只手的脉不怎么浮,这就是阴阳的分别,脉学大家想学后,我们以后再讲。还有舌诊,现在我们先学习伤寒条文。

——看不太懂就是正常的。第一天听就全懂,那就恭喜你,你已学成了。只要用心学,没有学不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