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弼《行草诗文》卷

 鸿墨轩3dec 2024-04-17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张弼 书体:行草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明,纸本,行草书,纵29.5cm,横58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署款:“成化十六年庚子六月,张弼在南安郡斋记。

款下钤“汝弼”、“东海翁”印。

鉴藏印有“潘氏季彤珍藏”、“李定颐收藏记”、“宋氏廉一长物”等诸方。

卷后有清潘正炜题记一段。此书是张弼自作诗7首,分五言诗和七言诗及短文5则,书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庚子六月,作者时年56岁,是其晚年作品。

当时在书坛上已经改变了明初那种工整平稳、圆润婉媚、细劲流畅的“台阁体”规范,追求的是奔放自由的书风。张弼是当时典型的书家代表,书风受怀素狂草放纵的影响极大,从本幅作品中可见一斑。作品用笔奇崛,线条流畅,牵丝带笔处挥洒自如,使转生动活泼,气势贯通,变化丰富,反映了张弼草书的典型面貌。(撰稿人:李艳霞)

释文:

题崖山大忠庙

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海崖一片石,镵纪宋运终。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南来合沙子,又坐穹庐宫。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君子惟尽己,天人任违从。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遗民一掬泪,远洒烟涛中。

滕王阁

滕王高阁楚江厓,此日来登夙愿谐。远近山川供酒楼,古今人物在诗牌。乾坤有意留陈迹,岁月无情感壮怀。欲借梅仙黄鹤去,五云深处拜尧阶。弼藁。

用由道同年韵赋二首,奉呈冷庵同年閤下一笑。

瑶笺写罢欲长谣,银烛花偏兴未消。欲寄心知无便使,五更疏雨滴芭蕉。 忆昔同游写俚谣,黄金台下雪初消。而今地位云泥隔,何日从容醉一蕉。

此一韵十首,侚由道册叶。

寄李应先生一首

借问李中书,如何是定居。吴门非旧业,南部又新除。白发偏期客,黄金素弃儒。题诗不尽意,一望一噌吁。

凡作诗用韵,当以洪武韵为正,但诗家因袭之久,以涉陋之言不能真知唐韵之得失,故不能顿改以从正耳。弼少作诗韵,辨之颇详悉,辞多未及书上。因此诗用鱼虞二韵,并论及之。

寄京师故旧之未有子者

别来浑不问银黄,只问今添第几郎。汤饼会中如念我,因风先寄绂麟章。

至赣而回儿辈出迎

弘圭弘玉两孩童,轻靸短衫迎乃翁。顿首登堂先献梦,牵衣入室更为荣。延篱巨长参差绿,安石榴开次第红。世事未知谁索果,满船明月大桥东。

圭将五期,玉已三期,圭梦予事有验,亦可寄也,因及之。弼。

沈存中《笔谈》云:“人有前知者,数十百千年事皆能言之,梦寐亦或有之,以此知万事无不前定。予以谓不然。事非前定,方其知时即是今日,中间年岁亦与此同时,元非先后。此理宛然,熟观之可喻。”存中之言如此以久,熟观之终未能识其意,愚钝之甚耳。谨此录奉,尚乞高明示教,弼顿首。

同年蒋宗谊作《续宋论》,以此寄之

独抱西郊五色麟,揩磨日月扬埃尘。要知天水流无极,零落湖沙尚有人。

谓元顺帝乃瀛国公后也

东海先生归也,安南太守新除。一挑行李两船书,被人笑是痴愚。书也书,寒不堪穿,饥不堪煮,收拾许多何用处?况而今白发苍颜,坐黄堂之署,乘五马之车,那得工夫咸看渠。如今又将载到南安去,古人糟粕,澹味真腴,狂说道与圣贤相对语。弼顿首。

登东山问谢安

我登东山顶,酹酒问谢公。公有调马路,我有下马松。

公有白云明月两窈窕,我有濛川醉石双玲珑。公当偏霸做江左,我当主台从飞龙。我生濂洛后,不敢姿情声妓颓彝风;我无偏澈奇,未试淮维一俦附秦空。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风流我亦不苟从。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青天望断一飞鸿,章江悠悠自流水。东海居士藁。世传江西人好讼,有一书名《邓思贤》,皆讼牒法也。其始则教以侮文,侮文不得,则欺诬以启之,欺诬不可求,则求其罪以劫之。盖思贤人名也,人传其术遂以名书,村校中往往以授生徒。此沈存中《梦溪笔谈》中语也。存中乃宋人。则江西之鵰,自古而然,盖有传授者,岂一夕一朝而能殓绝之耶?今先生之来数月,遂觉敛锋戢翼,亦可谓神效矣。迟之以岁月,吾知所谓邓思贤者,皆将革面回心耶?偶阅《笔谈》,因录此俟。

成化十六年庚子六月,张弼在南安郡斋记。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附录:吹来清新的风——张弼《行草诗文卷》赏读 作者:徐传法

张弼(1425~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松江华亭人,是明中前期卓有成就的书家。以前见到张弼的作品,总是不以为然,缘于陈献章曾对张弼草书作过“好到极处,俗到极处”的评价,时时影响着自己。面对张弼的草书作品,丝毫没有“好到极处”的意识,一个“俗”字却道出了我的真切感受。近日翻看《中国传世书法》一书,被一幅作品所震撼,细看落款,竟是张弼,一时哑然。转瞬间,改变了以往对张弼草书的偏见,更加叹服陈白沙对张弼之书深刻而精辟的评价,实乃一语中的。

张弼草书师承宋广,从其草书风格看,他不仅“尚近前规”,更将宋广等前贤变元人蕴藉书风为放纵的草书风貌向前拓展了一步,震荡人心。由此可知,张弼的草书是上追唐草,取法旭、素,完全抛弃了明初曾经盛行一时——波磔翻飞的章草的用笔痕迹。张弼的不少作品“虽风逸妍美,而结法实疏,腕力极弱”。线条缠绕,轻浮妖娆作态,气格近俗。如南京博物院藏的《七言绝句》轴,这种特征尤为明显,是“俗到极处”那类作品的代表。

《行草诗文卷》(如图)书于明成化十六年,张弼时年56岁,对于活了62岁的张弼来说,算是他的成熟作品。此作为洒金笺纸本,行草书,纵29.5cm,横589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书写内容是自作诗和短文,计11则,此卷为其中一节。综观此卷,落笔清晰,行笔峻爽,柔密中有一股峻劲。字形摇曳升腾,气韵生动,颇得宋人意趣。细察之,一些用笔似师承二王,使转顿挫生动活泼,变化丰富;提按映带,迅疾有度,挥洒自如,线条流畅,质感强烈。这种精微中见奇崛的笔法,使得此作古意盎然,透出时辈作品中所没有的气息。结字的处理,较之张弼的大草作品,显得理性了许多,已经没有了像王鏊所说的:“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怪伟跌宕”的狂放用笔而形成的那种过度夸张、欹侧的字形了。大多结字中规中矩而又错落有致,张弛有度。只有“索、月、桥”三字显现了时人风气,特别是“索”字的左边一点,已游离了原字,略显支离。章法上,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气势贯通,摒弃了其惯用的乱石铺街式的大草章法,行与行之间显得疏密有致,波澜起伏。张弼所处的时代,正是“台阁体”风靡的时期。文学上以“三杨”为代表人物,讲求“词气安闲,首尾停顿,不尚藻词,不矜丽句”的文风,这种风气由文学旁及其他领域。这一时期的书坛,书法风格雍容华丽,表现了姿媚靡弱的审美意趣。此时,张弼与同时代的陈献章能冲破藩篱,注重写心抒情的倾向,为书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实不失为一代草书大家。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张弼《行草诗文》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