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诊冯老:甲状腺囊肿案

 wangming72 2024-04-18 发布于山东

甲状腺囊肿,是西医的一种常见病,女性多发于男性,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抽液和手术,抽液很难一次性消除,反反复复,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手术有瘢痕影响美观,又有损伤神经的风险!所以,有很多患者寻求中医的治疗。本案患者虽未能追踪到彻底治愈的消息,但是在第三次就诊时,肿块已经明显缩小,令人震撼。老师针药结合的经验,尤其重要,只要坚持治疗,彻底治愈指日可待。

金某,女,56岁,2023年9月13日初诊

甲状腺肿大六年半(外科建议手术),逐渐增大,(局部发紧),自感喉中痰多,咳出黄黏痰,口苦,声音嘶哑,右胁胀痛,汗出较多,大便日1次,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示:甲状腺左叶较大囊性为主结节(5.6X5.2X3.7cm)、甲状腺右页叶中部低回声(建议观察)、余甲状腺右叶多发小结节(良性倾向)。

辨六经: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小柴胡加石膏合半夏厚朴去苏叶加夏枯草汤方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30g党参10g炙甘草6g厚朴10g茯苓12g夏枯草15g生石膏45g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冯老亲自为患者施针,针后患者诉:“扎完觉得挺舒服的”。

冯老嘱咐:甲状腺囊肿围刺效果好,一周可以做一次,多吃点海带和紫菜,中医叫软坚。

按:口苦、声音嘶哑、右胁胀痛,为少阳病;汗出较多,咳出黄黏痰,为里热证阳明病;甲状腺肿,喉中痰多,乃痰饮为患,属太阴病;结合苔薄白、脉细,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合半夏厚朴汤逐饮化痰,增半夏量并加夏枯草软坚散结,加生石膏清热解凝。去降气的苏子(老师用半夏厚朴汤一般苏叶换苏子),加夏枯草,一减一加,妙!我们临床常做“加法”,但老师常做“减法”,常常说“药太多了”。(可参考下文老师的答疑)

2023年9月20日 二诊

囊肿紧感减,痰减,口苦减,仍声嘶,大便日1行,苔薄白,脉细。

上方加桔梗10,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症状减轻,疗效好,故守方;仍声嘶,故加桔梗以利咽喉。

2023年10月11日 三诊

甲状腺肿大明显变小,出气较前舒畅,口苦轻,声音嘶哑改善,大便如常,汗出不多,苔白,脉细。

上方加漏芦10,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症状继续减轻,肿明显变小,说明疗效确切,症虽减轻,但症仍有,故继续守方,加漏芦加强化痰、软坚、散结、通络作用。

老师答疑解惑:

学生问:请教老师首诊是合上半夏厚朴汤吗?但为什么不用苏子呢?

老师解答:是的,苏子可用可不用,因为他有痰多嘛,可加可不加,都行。

学生问:那加夏枯草这些是加强他散结嘛?

老师解答:化饮化痰嘛!

学生问:三诊加漏芦用意?

老师解答:跟夏枯草一样,差不多,(相对来说)夏枯草偏温,它偏凉,主要是化痰、软坚、散结、通乳通络的。

(漏芦《神农本草经》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夏枯草《神农本草经》味苦、辛,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体会

在中医来看,“甲状腺囊肿”只是西医的一个病名,“肿”只是症状之一,有人认为用小柴胡汤是因为“甲状腺”与肝经关系密切,为肝气郁结所致。但是,经方医学体系没有脏腑经络归属一说,冯老每每出席各大学术活动讲课时,都会提到《伤寒论》的误读传统,最重要的就是章太炎提出的“两大端”。

一大端是:用医经的病因注释仲景的症状反应证名,“一曰伤寒、中风、温病诸名,以恶寒、恶风、恶热命之,此论其证,非论其因,是仲景所守也。”

二大端是:把仲景书的六证注释为六经;“二曰太阳阳明等六部之名,昔人拘于脏腑,不合则指言经络,又不合则罔以无形之气,卒未有使人厌服者。”自成无己注解仲景书后,误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即《黄帝内经》的六经,实质含混不清,争论不休,造成长期学术混乱。

李心机教授考证,是成无己把六证改为六经:今本《伤寒论》中,只有“三阴三阳”六病(证)。

自从宋代庞安时和金代成无己用“传经”来解释《伤寒论》“三阴三阳”之后,“传经”说在《伤寒论》研究史上得到广泛的蔓延,从而又把“三阴三阳”之六病,讹化为“六经”;尔后,又把《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之“六病辨证”,讹化为“六经辨证”。如此以来,“六经辨证”则成为约定俗成的术语,这就像'鲸’不是鱼,但世俗人们把鲸称'鲸鱼’,'直升机’不是一般飞机,但世俗人们称其为'直升飞机’一样,此属误讹。这里所谓的'术语’或'名称’,其外壳与内核已经分离了。(《伤寒论疏证》P30)

由于约定俗成,故胡老:“六经名本来可废,但为了研讨的方便,还是保留为好”。

胡老研究《伤寒论》的内容及经方的发展史,率先明确提出:《伤寒论》的六级来自八纲,明确了《伤寒论》的六经实质。经方,是以八纲、六经、六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其主要理论是八纲、六经、方证。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是不同于医经(内经、时方)的医药学体系。

本案就是通过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辨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而不是医经所说的肝气郁结,而辨为小柴汤证。

案例中口苦,为少阳的提纲症,《伤寒论》第1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声音嘶哑,与咽干多少还是有点关系的,多由于咽部声带失去濡养而引起。

右胁胀痛,为小柴胡汤方的常见症,与小柴胡汤有关的多条条文均有提及: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虽说,口苦非少阳独有,阳明病、厥阴病也会可能,但此案少阳证不止口苦一个,还有声音嘶哑、右胁胀痛等,并且也没有阳明里实热的胃家实、腹满、大便难等,可以排除阳明实热所引起的口苦。因为下寒不明显,排除厥阴病。

所以,只要我们熟悉掌握经方医学理论体系,明确“六经来自八纲”,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就不会被病名和经络所误导。

(整理者:叶达明  孙健  吴灿)

初诊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诊照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