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明病因的“久微喘”,5剂病若失——麻杏石甘汤运用经验

 赵佩毅 2024-04-18 发布于山西

中医书友会第33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方所治乃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气不得宣通,郁而化热所致的喘咳,或自觉有喘憋感,而脉滑数,舌红(有的患者只是舌的两边或舌尖红赤),至于有无发热或热的高低,有汗无汗,则都可以用之。

微信看文章规则改变,想第一时间看本号文章,
可以右下角【点赞】【在看】,建立深度阅读(友谊)关系

图片

麻杏石甘汤治验

作者/郭永来

郭永来中医医师,擅长疑难杂病的治疗,1949年出生,1959年随父母迁到吉林省安图县。
15岁参加农业劳动,之后开始学习中医。57岁出任岐黄中医论坛版主,并撰写《杏林集叶》,介绍其四十余年临床经验。
  • 案例2则

案一:

2005年,我在岸堤,一公姓老人,男,年60多岁,初病时颇似外感,低热,头微痛而不重,稍有咳喘,主要症状就是这三项。在本村卫生所,医生按外感治,挂“吊瓶”3天,无效。

来找我诊疗时,体温在37.5℃左右,除脉滑数,肺中有少许喘鸣音而外,其他无异常。我改用先锋霉素,又静点3天,仍无效。

患者自己提出要去县医院检查,县医院也没有查出其他原因,劝其住院观察治疗。住院15天,病情始终如此,没好,也没转重(这也算是一个奇怪病例)。于是患者自动出院,每日服一些消炎止咳药而已。

时在中秋节前,他到药房来买药,我问:你病好了没有?回答说:病情仍如旧。我劝其服中药,为之开麻杏石甘汤:

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50g,甘草10g。5剂。

因我中秋节回家,嘱其服后如无副作用,就一直服完,如有副作用,则停药或打电话问我。半月后再见时,他喜曰:药服完即愈。

案二:

春节时,我回家过年,原来的邻居郭某之妻黄某来我家请我诊疗。其证同公姓老人,而症状更轻,喘也不太明显,已治半年不愈。

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药品五花八门,总不见效。自己怀疑癌症,到临沂去检查,CT、核磁共振都做了,光检查费就花了五百多元,仍查不出有什么大病。

诊其脉滑数,视其舌尖红,观其胸,呼吸起伏似有微喘。问:喘吗?答曰:自己感觉胸中憋闷而且烦热,时有心慌,不知是不是喘

因有上例经验,径用上方,2剂病愈过半,4剂脱然。

  • 作者按语

据方剂书所论,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治热郁于肺,发热口渴,咳逆气喘,甚则鼻翼扇动,苔黄,脉滑数等。近人常用此方治肺炎高热伴咳喘、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医称疹毒内陷)、燥疫白喉初起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病人,以前虽得过外感,但早已忘记了。又因为此时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或症状不太典型,所以往往易于忽略(如案2)。但如果医者能够审查细微,还是能做出正确诊断的。

麻杏石甘汤历来也有争论,有认为此方所治应以病人有“大热”为是,如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就直接改为“无汗而喘,大热者”。

观《伤寒论》原文63条和162条:“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似以病人喘而“无大热”者为主证。

王泰林说:(此方)“用麻黄是开达肺气,不是发汗之谓。重用石膏,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汗即不出而阳亦不亡矣。且病喘者,虽服麻黄而不作汗。古有明训,则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正不必执有汗无汗也。”(《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本方所治乃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气不得宣通,郁而化热所致的喘咳,或自觉有喘憋感,而脉滑数,舌红(有的患者只是舌的两边或舌尖红赤),至于有无发热或热的高低,有汗无汗,则都可以用之。

我的临床经验,无汗而喘者,为热闭于肺,石膏可三倍于麻黄;汗出而喘者,为热壅于肺,宜重用石膏,可五倍于麻黄。此方中甘草的用量,据蒲辅周先生的经验,须与麻黄相等,少则麻黄发散力过大,多则牵涉麻黄的力量,处方时可注意之。

本方与麻黄汤的麻黄配桂枝治风寒咳喘,虽药仅一味之差,但有表里寒热之不同。

《伤寒论》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有汗出而喘的症状,但该方所治乃是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又得了“桂枝证”,为了照顾“宿病”而设,故易于鉴别。

还有小青龙汤,也治喘咳,是“外受风寒,内有痰饮”之证。痰多为水样痰,清稀而量多,治宜温化,不可混用。详细鉴别,俱有专书在,此处不多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