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三伏天,古人怎么过

 昵称503199 2024-04-20 发布于湖北


编辑说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现代人有空调等制冷设备,三伏天也难熬,那么古人没有这些条件怎么避暑呢?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达牛镇达牛初级中学钱俊男老师介绍了几种古人度过炎热三伏天的方式,一起来——

入伏,即进入“三伏天”,标志着暑天真正开始。《汉书·郊祀志注》中载:“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三伏天最容易出现高温天气。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怎么度过炎热的三伏天呢?

图片
伏闭

“伏闭”指在三伏天不做任何事情,也称“歇伏”。在古时农耕社会,三伏天时恰好夏收已过,秋粮刚刚种下,农活不多,人们可以在三伏天最热的时节休息。自汉代起,朝廷在这时明确规定全国放假休息。如《后汉书·和帝纪》记载,永元六年“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

图片
冰块降温

从先秦时开始朝廷就采取了冬季藏冰、次年夏季赏赐大臣以消暑的方法。“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盘冰赐近臣,络绎中使驰。”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诗讲的就是宋代的“冰政”,朝廷依据官职大小,给臣子发放相应的冰块降温,相当于“消夏补助”。

明清时期,“颁冰(也称赐冰)”制度发的是冰票,官员凭票领取冰块。《燕京岁时记》中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图片
贴伏膘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古人在三伏期间常吃肉、蛋、面等滋补身体,称为“贴伏膘”。在汉代,朝廷有赐肉之举,《汉书》记载:“伏日,诏赐从官肉。”在民间,“初伏日,富家咸杀鸡煮肉,合家大嚼,谓伏日食物较平时格外滋补也”。夏季麦收,人们多吃面食。

南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汤饼就是面条,古人认为伏日食汤饼可以辟恶。“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唐代杜甫的这首《槐叶冷淘》,写的就是伏天常吃的一种面条。根据《唐六典》记载:“太官(执掌御厨的官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

图片
深山乘凉

俗语云:“心静自然凉”。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胸中的暑气自然消退不少。古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每到盛夏,总有一些人呼朋引伴,到深山古寺中游玩、小驻、流连。深山古寺远离喧嚣的闹市,茂林修竹,鸟鸣蝉噪,花香缕缕,荫凉处处,人处其中,确实有一种“浑然忘机”的感觉。梅尧臣《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诗中就曾记此盛事:“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7月12日文章《三伏天,古人怎么过》;作者: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达牛镇达牛初级中学/钱俊

(文字编辑:王晶;微信编辑:贺庆;校对: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