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小学生的科普读物:不止涨知识!改变思维,从被动接纳到主动探知…

 诺妈家有男宝 2024-04-21 发布于浙江

|诺妈

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科普阅读成为小学课外阅读的必读三大类之一。不仅仅是学业考察的重要内容,也因为科普读物是帮助孩子科学、客观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当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当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现象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孩子探究世界的方式随之改变,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探知,独立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同步培养
小学阶段,是科普培养的最佳时机。
然而你会发现,对于“科普读物”,孩子的表现截然分成两大类,一类孩子求知若渴,另一类孩子则避之不及,觉得这类书难读、不好懂、不好玩,从而拒绝读,结果导致考试时遇到说明下阅读文,常常扣大分。
培养孩子的科普阅读兴趣,需要家长在选书的时候坚持2个原则,即“专业性”“趣味性”兼具。
如果,你家孩子对科普阅读兴趣不高;那么接下来推荐的这套科普书籍,将会成为打开他们科普阅读兴趣之门;如果,你家孩子本身就是个科普阅读迷,那么这套书,也一定会成为他的心头大爱,以更专业的方式,用更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孩子了解一个个更精彩的世界。

这套书,就是来自波兰童书作家乔安娜·康恰克和卡塔日娜·皮茨卡联合编著,尼考拉·库哈尔斯卡绘制的套装4册科普读物:《图书是怎么来的》、《建筑是怎么来的》、《人体是如何分工的》、《运动是如何发展的》,选取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通过主人公卡洛和克拉拉的视角,将知识娓娓道来。
01
以小聚大,投其所好
给孩子选科普书,投其所好是第一原则。否则,书再好,孩子不感兴趣,永远都不会动动手指去翻阅。
科普读物应该是多元的,不仅有远在宇宙的天体,还应该有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以小见大,从熟悉的生活现象深入分析其运作原理,能够激发孩子本能的好奇: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套书聚焦“人体、运动、图书、建筑”四大主题,每一个都与孩子自身及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引起兴趣的第一要素。
更重要的事,每个主题,都像剥洋葱一般,揭开了不为孩子所知的另一个日常。譬如:
《图书是怎么来的》: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古代著名的图书馆都在哪里?
一本书都要经过多少工序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长大后,我们可以做哪些与图书有关的工作……

《运动是如何发展的》:
运动为什么会使人体变得强壮呢?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怎么诞生的?
各类运动的规则是怎么样的?
怎样可以成为一名冠军……

《建筑是怎么来的》:
如果把一幢高楼像一块蛋糕一样切开,我们将看到什么景象?
水和电是怎么“钻”到家家户户?
为什么有人用草皮盖房子?
因纽特人的冰屋会融化吗……

《人体是如何工作的》: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像爸爸,鼻子像妈妈?
人的遗传有什么规律吗?
小婴儿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眼泪?
感冒的时候为什么鼻子闻不到味道呢……

精选各种冷门与热门的知识,带孩子开启探索之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02
匹配年龄,“踮踮脚摘到桃”
科普读物种类繁多,内容深浅不一。家长在找到孩子喜欢的主题后,选择的书籍应该匹配孩子当下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太浅的,孩子一翻而过,价值不大;太深的,孩子看不懂,不能理解,望而生畏,也就没有兴趣钻研。
比如对于人体的了解,小学生的知识面,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了解各个身体器官的名称,《人体是如何工作的》,由表及里,带孩子了解每个器官的不同作用。
比如:了解“基因是什么”,从基因的角度去理解性别的形成。

比如:了解“生命的阶段”,知道人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婴儿、童年、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时期以及老年期,清楚每个不同时期,人体的生命特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身体的工作机制。

同样,《图书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中,它不仅仅向孩子呈现了纸张的发明历史,并且抓住当下小学生的知识兴趣点,走进“现代的书”
带孩子了解“出版社的工作性质和流程”、原来这个图书机构需要多部门协作,包括编辑部、出版部、营销部、发行部……

让孩子了解“一本书”的诞生过程,从灵感计划开始,它需要经过作者写稿、出版社签约、编辑审稿、插画师配图、设计师排版、三审三校,再交付印刷厂,让孩子恍若大悟,“作家梦”,不仅仅是一个“提笔就写”的简单梦,促成这个梦想的成功,需要多方位的努力达成。

不仅仅如此,书中还借机向孩子渗透了很多学科知识,比如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标点符号的标准使用方法”,比如书中的版面格式认识,包括行宽、章节、行距、页边距、扉页、版权页……

这些知识点与时俱进,与未来的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给孩子实打实有用的知识。
科普知识于孩子而言,不仅仅是要懂,更要学以致用,孩子了解、掌握、能运用到生活中,才是真知识。契合孩子年龄、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是带领孩子走近真相的最佳捷径。
03
故事是外衣,内核还是科普
介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归为一点:无论什么类型的书籍,能让孩子感兴趣的还是“故事书”。
正经的科普书,虽然知识专业精准,但文字枯燥,难免让孩子乏味。让科普书披上“故事的外衣”,孩子接纳了,就能认真读进去。
这套科普读物的作者深谙孩子的心理,整套书,以小主人公“卡洛和克拉拉”为主角,从同龄人的视觉和兴趣点出发去探究,充满童心趣味,同时一步步走进真相。

譬如《建筑是怎么来的》,故事的落脚点就是“克拉拉的家”,主角是卡拉拉的爷爷,一个建过住宅,盖过商店的知名建筑师。
开篇第一页,向小读者呈现出了克拉拉那带着花园的独栋别墅。紧接着开始展开追叙:到底经过怎样的工程,这栋房子被顺利建造出来呢?

从设计、建筑工地、建造过程,图文并茂,还原一幢房子被建成所经历的路程。

在这个环节里,透过故事的外衣,你会发现,内核就是科普,介绍设计图,介绍建筑工地上出现的用具,包括混凝土搅拌车、集装箱房、塔式起重机,各种工具等等,喜欢建筑的孩子,被调动起各个神经,沉浸在建筑的世界中来。

一套好的科普读物推荐给小学生,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了解来龙去脉,探究更近的世界真相。推荐给每一个爱科普的孩子。

我是诺妈,
专注亲子成长,
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
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