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达生》:物尽其用相对容易,人尽其才非常困难,因为人性自恋,容易自以为是,难以如其所是,才要道法自然

 王明鹏 2024-04-22 发布于山东

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鐻(jù巨):悬挂钟鼓的架子。工人:作工匠的人。齐:通“斋”。辄然:不动的样子。骨通“滑”,乱。加手:着手取木。疑神:疑是鬼神所作。
本段大意:梓庆用木材制作钟鼓架子,好似鬼神雕刻般精美,鲁侯问他怎么做到的,梓庆回答,“作为工匠没有特别的,要说技巧有一点,那就是制作钟鼓架子时候,不乱用精力,先心斋三天,去掉获得赞赏欲望,再心斋五天,消除非议他人欲望,再心斋七天,物我两忘,忘记自己躯体,外在喧嚣消失,这时候进入山林,寻找符合鼓架的树木,从树木天性中看到成形鼓架,然后制作出来就可以,这就是用树木天性融合钟鼓天性缘故,才有惊鬼神作品。”
这又是专心用神的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工匠精神”,无非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物我两忘。
本段让我们赞叹的是“以天合天”这个归因,在庄子看来,木匠梓庆之所以可以巧夺天工,就是按照树木天性自然天成,看似神秘,不过道法自然。
制作钟鼓架子,就要选用符合特征的树木,不能自我为中心,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好木材,必须以鼓架需求为导向,这里的“如其所是”就是以别人的“客观需要”为中心,简称以别人为中心。
都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物尽其用相对好说,毕竟这是相对客观的,比如制作鼓架,就要采用适合材料,不能用那些方便砍伐却不能用的歪脖子树。
可是,知道乃至做到“人尽其才”非常难,人的能力有大小,当我们是管理者时候,尤其管理权力来自上级赋予,对于不合心意的人,能力不足的人,容易批评指责非议,而不是放在合适位置,对于能力强的人,又容易嫉妒排斥打击。
这就是人性!面对自然事物容易心平气和,比如下雨天不会抱怨老天为何不是晴天,面对别人时候,容易心态失衡,要么心高气傲自以为是,要么低三下四极力讨好。
为此,理解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内涵丰富,包括变化规律、辩证规律、平等思想等,更为关键的是“效法”,做人就是要学习这些自然规律,最终目的是“无为而治”“如其所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