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岁进集中营,50岁获博士学位,95的岁的她用一生告诉我们:唯有自渡,才能走出内在牢笼

 Sagittariusoul 2024-04-22 发布于山东

1944年,女孩16岁,这是最美的年纪,像花一样。

可就在这一年,女孩和家人因为是犹太人,被抓进了集中营。而她的父母也在进入集中营的当天,被推进毒气室里杀害了。

然而,女孩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却被送给军官当作玩偶。

直到一年以后,女孩才得以获救。

后来,女孩有了爱人和幸福的家庭。可是,集中营里曾经受过的折磨、饥饿和持续的死亡威胁,却是她永生难忘的噩梦。

在女孩50岁的时候,她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用毕生所学拯救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女孩叫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她把这些人生经历和多年的治疗经验写进了《越过内心那座山》中,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困在生活牢笼中的人。

读完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自渡,才能走出内在牢笼。

01、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心态则可以选择

作者16岁时,和父母一起住在匈牙利的卡萨。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每天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那时,她每天都在芭蕾排练室和体操练习室忙碌,为奥运体操表演做准备。除此之外,她还会一遍又遍地回味和男朋友在一起的甜蜜时刻。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她的美好生活也随之而去。

由于是犹太人,她不能继续参加奥运体操表演。

更糟糕的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她们全家以及卡萨所有的犹太人,都被抓进了一座废弃的砖厂。几周后,又被塞进一辆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

火车原本是用来拉牲畜的,黑暗而狭小。在里面,只能人贴着人,四肢根本无法动弹,甚至还会有人骑在她的脖子上。没法休息,更别提睡觉。

不仅如此,她还要和几百人分享一桶水,共用一个桶处理排泄物;和八个人或者十个人一起吃一条坏掉的面包。

在火车上熬过几周后,她们终于抵达了集中营。

刚下火车,父母就被推进了毒气室,再也没有出来。

作者虽然没有被送进毒气室,可是却被送给残忍的长官,供他们玩乐。

'给我跳舞',长官命令她。

那一刻,她感受到一股冰冷的气息从脚底传到心里,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然而,这股恐惧并没有持续太久,她想到了母亲曾经对她说过:'没人能清除你已经植入头脑中的想法。'

于是,她缓缓闭上眼睛,听着营房外面演奏的《蓝色多瑙河》,想像着自己曾经在舞台上表演的情景,她张开双手,迈开双腿,翩翩起舞。

在这个地狱般的集中营,她为活下去而跳舞。

作者在书中写道:'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心态则可以选择。'

生活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困在过去,困在痛苦中。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曾经那么相爱,却要分开;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努力。

然而,每个人身上将会发生什么,都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回应的方式。

你可以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上天对你不公,活在痛苦之中;

也可以以积极的心态,选择勇敢面对,努力地活下去。

02、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作者是幸运的,在那场种族灭绝行为中活了下来。

后来,她有了爱人,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42岁时,大学毕业,成了一名高中老师,接着,又继续回到学校读研究生,之后又攻读了临床心理学博士。

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她的内心却一直活在过去的囚笼中,始终无法面对那段在集中营的生活。

作为战俘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她经常会被人问道,是否去过大屠杀纪念馆。

纪念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让她心有余悸。这是她一直无法面对的过去,每每想起,痛不欲生。因此,她从未去过。

但是,她意识到,如果不去面对曾经的灾难,那她的内心将永远被困在那里,永远无法得到自由。

于是,她鼓起勇气,来到了纪念馆。

在那里,她看到了墙上挂着的那副开往集中营火车的照片,旁边是火车的复制品。

顷刻间,曾经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当年的悲伤和恐惧也像洪水猛兽一样席卷而来。

当她使出全身力气走进火车时,却再也不敢在往前走,她痛苦地卷缩在黑暗的角落,泣不成声。

就这样,独自坐在那里,任参观者来来去去。

当她在黑暗的火车里,再次感受到曾经所受的痛苦后,觉察到了身上的变化。尽管对过去的恐惧和悲伤并没有消失,但她的内心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重,反而轻松了很多。

作者在书中写道:'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和事,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痛苦。为此,逃避似乎成了减轻痛苦的最有效方法。

然而,逃避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没人能够治愈你的不幸,时间也无法洗刷掉过去的种种,只有坦然面对,感受痛苦的存在,才能治愈内心的痛。

就像是把伤口上的脓包戳破,挤出里面的脓,重新清洗,缝合,伤口才会慢慢愈合。

否则,将永远活在痛苦中。

正如托尔金所说:“一个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惧怕的东西,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只是抄了条近路去见它。”

03、愧疚和羞耻感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在

父母的死,对作者来说,打击是很大的。以至于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她都无法原谅自己还活着。

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她开始学习英语重返校园,那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而且已经快40岁。

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然而,她却没有参加毕业典礼。

不是因为年龄大,也不是因为是孩子的妈妈,而是因为死去的父母。在她看来,庆祝毕业这场面,让她感到很羞愧。

虽然被解救了24年,但是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还活着。她甚至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快乐,同时还把一些坏事的发生归责到自己身上。

其实,我们身边也经常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别人不回信息时,会在心里自责是不是说错什么话;

欠了别人钱,就觉得不配享受好一点的生活。

其实,人之所以会产生内疚,不是他人给我们的压力,而是自己想得太多,以及内心的投射。

把内在的想法,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

我觉得我说错话了,所以别人不理我;我觉得我欠人钱,就不该高消费,否则别人会觉得我有钱不还。

最终,陷入了自我内耗中。

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弃对完美的苛求。

写在最后

很喜欢译者序中的这句话:'让人们感到难过或影响人们心情的不是某些事实,而是人们对这些事实的加工和想象。'

诚然。

有时候,让我们难过的,不是别人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把别人的言行过加工,放大了别人的言行。

说到底,是困在了自己编织的牢笼里。

而走出牢笼的方法,就只有从内向外打开,没有人能帮助你。

正如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所写的:“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 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