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矢状面平衡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重要性

 新用户5269HLL 2024-04-23 发布于宁夏
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女性为主,韧带松弛是诱发因素。常常与小关节的炎性变化相关。
图片
流行病学和患病率
常发生的节段:L4/5节段(占病例总数的80%-85%),与峡部裂性滑脱不同,后者常发生在L5/S1水平。首先:S1关节突更偏向冠状位,为前后滑移提供了牢固的相对屏障;其次:L5/S1复合体周围有大量的韧带结构,并且存在强力的髂腰韧带。所以,退行性腰椎滑脱很少出现在L5/S1节段。
影像学检查
阳性诊断建立在:站立状态下的侧位X线上。当目标椎体相较于下位椎体滑移>3mm或测量到滑移至10%以上时,通常会确定诊断。需注意的是:在MRI检查中有约20%的退行性腰椎滑脱被遗漏。另外,MRI通常会低估近50%的滑移率。

图片

病理生理学

(一)一般因素

1.遗传因素

2.肥胖因素

3.激素因素:多次分娩经历过子宫切除的女性有发生腰椎滑脱的风险。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率与妊娠次数成正比。妊娠期间发生骨盆松弛、腰背部屈曲力矩的增加,在滑脱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年龄因素:50岁以后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

(二)局部解剖因素

1.脊柱骨盆序列

与正常人群相比,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更高。85%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为Roussouly的脊柱骨盆形态分型的3型和4型。

高PI和高腰椎前凸角成为诊断腰椎滑脱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后柱结构应力增大L5椎体上终板倾斜加速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进展。

2.L5骶化

腰骶移行椎是最常见的腰骶椎先天性发育异常,在一般人群中占比8.1%,但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L4/5节段观察到的概率较高,高达70%。L5骶化会导致L4/5节段应力过高,并具有过度活动的风险。

3.L5/S1节段退行性关节强直

L5/S1节段的退行性演变将导致上方相邻节段过度活动,使该节段有发展成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风险。

(三)局部因素

表现为滑脱节段受累椎体的一些特定解剖变异。

1.小关节的矢状位

2.后弓的水平化、

3.争议:关于局部解剖结构在DS病程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议,因为一些作者认为这些解剖变异(是退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是由退行性变化引起。它们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病程演变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原因。

骨盆脊柱序列

Roussouly根据PI和SS将脊柱分为4种类型。

1型的特征:SS<35°,PI低,腰椎前凸弧度短,容易发生关节突、棘突关节炎。

2型的特征:“平背”,SS<35°,PI低,较小的腰椎前凸,容易出现早期的椎间盘退变。

3型的特征:此型在普通人群中最常见,脊柱曲线合理。SS为35°-45°,PI为50°-52°。

4型的特征:高PI和SS>45°,常发生对矢状位弯曲的代偿,可能导致腰椎滑脱或腰椎管狭窄。

图片


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85%的患者表现为3型或4型,平均PI约为60°,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
L4-S1节段腰椎前凸普遍显著减小,上腰椎出现代偿。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退行性腰椎滑脱导致的局部腰椎前凸的丢失是有限的,通过相邻脊柱的轻度伸展可提供非常好的代偿效果。

图片


      分析滑移的矢状位方向也很重要。
1.中立位滑脱,平行于L5上终板。
2.伸展位滑脱,出现局部代偿性的脊柱前凸,从而抵消退行性腰椎滑脱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伸展位的滑脱常因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出现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3.屈曲位滑脱,在矢状位平衡方面,情况最差,通常与整体矢状位失衡有关。但屈曲时的滑脱往往通过扩大椎管,增加椎间孔的尺寸,对神经结构起到减压效果。
最后,无论哪种情况,一方面会对平衡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都会有椎管狭窄的风险。退行性腰椎滑脱常伴有脊柱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使患者暴露于脊柱后凸和神经压迫的风险之中。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必须得到重视,腰椎多节段滑移和多节段椎间盘退变会导致腰椎前凸降低。有5%-8%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这种情况。手术方案:必须充分恢复腰椎前凸和脊柱矢状位立线,并且需要对腰椎进行长节段固定。图片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自然病程
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椎体滑移很少超过30%(Ⅰ-Ⅱ度)。3-10mm的低度滑脱为大多数DS的特点。滑脱与椎间盘退变存在平行进展的关系(正相关),当椎间盘完全塌陷时滑脱程度达到最大等级。

图片

 退行性腰椎滑脱存在易感类型,Roussouly分型中的3型和4型即为易感类型,其特征为高PI,平均为60°。疾病的第一节段,椎间盘可能正常,而小关节已经出现轻微病变。随着滑移与椎间盘退变平行进展,导致节段性脊柱前凸丢失。对大多数患者来说,上部腰椎中度伸展和轻微骨盆后倾(PT增大,SS减小)足以保持脊柱的整体平衡(如下图)。

图片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退行性病变(分期)
1.以椎间盘、关节囊、和软骨的微小病变和正常图像为特征的功能障碍阶段。
2.不稳定阶段:此阶段椎间盘高度尚可,通常由站位转为卧位后滑脱自然复位。不稳定导致动态的椎管狭窄
滑膜囊肿发生在DS的早期阶段,该现象的发生同样说明了椎体的不稳定。通常在L4/5节段发病,60%-90%的DS病例伴有滑膜囊肿。
3.再稳定阶段腰椎滑脱不再活动,椎间盘通常塌陷,站立或平卧的影像表现无改变。侧隐窝和中央椎管狭窄表现明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滑脱通常包括:腰椎管狭窄腰椎后凸两种疾病。因此手术时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没有神经功能缺损和严重狭窄的情况下,保守治疗任然是治疗的首选。但复发率较高,35%左右。在神经功能缺损(马尾综合征、括约肌障碍、运动无力)的情况下,应考虑手术。
(一)单纯减压(目前可以是ULBD或PEID等微创手术方案)
对于存在腰椎管狭窄症状的Ⅰ度滑脱患者,文献中在关于手术是否需要脊柱内固定系统方面尚未达成共识。
但在首次手术时选择单纯减压的情况下,脊柱外科医生必须准备在术后2年对25%的患者进行初次手术节段的再手术。与此同时,还发现单纯减压术后的患者在术后1年往往存在更多的残留腿痛和背痛。
(二)后路融合技术(目前已淘汰的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局限性为腰椎后外侧融合率远低于椎间融合技术,并且对局部脊柱前凸程度的恢复不足。
对于DS这种腰椎后凸疾病而言,不能恢复足够的平衡可能导致邻近节段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

图片

(三)双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即,去除双侧关节突关节,双侧侧隐窝减压,最后通过椎间盘外侧部分双侧植入PLIF融合器(通常长度为20mm,棘突前凸角度为10°,高度为10mm)。
优点:放置两个椎间融合器,加强了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且能确保双侧神经根的充分减压。也降低了神经根和硬膜的损伤风险。
笔者认为,对大多数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例的治疗,均应对侧隐窝开放减压。
(四)复杂退变性腰椎滑脱
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均应视为需要广泛手术的复杂情况。
①多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
②退行性腰椎滑脱伴局部后凸
③合并相邻节段椎间盘病变的退行性腰椎滑脱
以上三种情况均会导致脊柱前凸严重丧失、脊柱矢状位失衡、需要进行广泛的矫正手术,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使用截骨术。

图片

图片

结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包括腰椎管狭窄和脊柱后凸的退行性疾病。所以手术时必须同时处理这两个问题。DS患者引起的局部脊柱前凸的丢失是有限的,通过上方相邻椎体的轻度伸展即可代偿。手术术式需首先保证整体的脊柱平衡。

所以,我们的首选方案是双侧TLIF技术。

参考文献

《脊柱矢状面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