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季节会忍不住爱花、赏花、写花。前面已经有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敦煌最美花纹—宝相花敦煌最美花纹—莲花敦煌最美花纹—蜀葵这三种花纹,在敦煌石窟的花卉纹里还有一种很特别的花,那就是忍冬。说起“忍冬”大家不一定熟悉,它还有另外一个为大家熟知的名字“金银花”。 “忍冬”这个名字从字面上理解非常有意思,所谓忍冬就是忍过冬天的意思,经历过寒冬依然不败。 ![]() 它作为敦煌艺术视觉符号中一个重要的装饰性符号,是随着佛教艺术一起传入我国的装饰花纹题材。十六国时乐僔和尚西去求法,路过敦煌,发现鸣沙山上有普照的佛光,遂在此开凿了第一个石窟。而忍冬纹图案,是敦煌石窟中出现最早、也出现次数最频繁的图案之一。与卷草纹,莲花纹,宝相花等一起,成为了敦煌最有代表性的花草纹样。 ![]() 关于忍冬纹的流行和佛教的传入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后来开始在北朝的佛教装饰中使用广泛并影响到当时的世俗审美,曾经盛极一时。 忍冬夏季开花,初白后黄,秋末老叶枯落,紧接着又生新叶,且凌冬不凋。它静静生于荒郊野外,只要有水有土就可以顽强生存下去。 因此,忍冬纹被大量地应用于和佛教有关的装饰,取自它这种延绵不断的生长特性,与佛教的轮回永生之念似有内在的联系。 ![]() 在敦煌石窟中,忍冬纹在壁画装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壁画多以忍冬纹为主,中间穿插莲花、童子或禽鸟、伎乐天人等。装饰纹样单纯醒目,装饰的内容与形象得到完美的统一。 ![]() 忍冬纹在敦煌石窟中另一重要的装饰作用体现在边饰上的表现,是石窟装饰中的带状连续纹样, 形成节奏反复的规律。敦煌石窟中大量应用忍冬纹作为一种边饰装饰,边饰常被用于不同壁画内容之间, 使其纹样构成有序, 统一中又有变化。 ![]() 忍冬纹在石窟中的应用除了以上提到的范围之外, 还常被应用于佛柱装饰之上。其实,忍冬纹样在中国的发展更多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它的形式更多保留了希腊叶纹的特征。在传入中国之后,加以创新再和中国传统纹样相融合,从而使中国装饰纹样更加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