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 |“内圣外王”之道

 老玉米棒 2024-04-26 发布于广东


编者按
“三纲领八条目”是儒家文化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帮助读者理解它的精髓要义,使其发挥独特的现实作用,我们约请国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三纲领八条目”的古今意义进行一一解读,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强调“圣”与“王”的统一,亦即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故而古人认为由“内圣”到“外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为政者,修身是由“内圣”通向“外王”的必经之路。
·古人常说“纲举目张”,意思是在撒网时,举起纲上的大绳,所有网眼就都张开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好比网上的大绳,是“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好比网眼,是“目”。

“内圣外王”之道

——“三纲领八条目”纵横谈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它是指为政者要内备圣人之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在中国古代,能够做到的当首推周公。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辅佐武王灭商,武王去世时,成王还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武王的离世会造成国家内乱,因此以冢宰的身份主持国家大事,摄政七年归政成王。周公先后完成统一大业、推行礼制等功绩,他创下的伟业,与其自身德行修养是分不开的。《史记》上记载,曾经有一次武王生病,久治不愈,周公宁愿代替武王去死。平日里,他更是礼贤下士,自言“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自己为延揽贤才忙得洗一次头和吃一顿饭都要停顿三次。周公的为政与做人真正达到了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

  对这种至高理想阐述最为明白的是《礼记·大学》,具体表述为“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道德品性,教育为政者亲民爱民,以达到至善的目的。这里提到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南宋理学家朱熹称之为“大学之纲领也”。朱熹在重新编排《大学》时,将《大学》的中心论点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其中,“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领”中的“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其意为“彰明、彰显”,第二个“明”字是用来修饰“德”,其意为“光明、美好的”。对于为政者而言,“明明德”,就是在政治活动中要发扬自己的光明美德。“亲民”,就是要敬爱人民。“止于至善”,就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崇高的境界,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就“明德”“亲民”二者而言,“明德”是根本,“亲民”是末叶,不是说“亲民”不重要,而是说为政者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感,才会怀着一颗像爱护自己孩子的心去爱护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心诚意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对“八条目”,《大学》认为,古代想要扬高尚贤德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族;想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族,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先要端正自心;想要端正自心,先要诚实自己的意念;想要诚实自己的意念,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就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指向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即古人所说的“内圣”一面。“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向的则是为政者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功业,即古人所说的“外王”一面。

  中国古代强调“圣”与“王”的统一,亦即道德与政治的统一,认为由“内圣”到“外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为政者,“修身”是由“内圣”通向“外王”的必经之路,在“八条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鲁国的掌权大夫季康子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意思是说,作为握有实权的大夫,如果先做到正,那么谁还敢不正呢?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你能够正身,为政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你自己都不能正,怎么正别人呢?

  在修身正己正人方面,曾国藩是一个典范。湘军攻克九江后,意图进军皖中,身为湘勇统帅的曾国藩依旧每日早起,与士兵一样天亮前放炮吃饭,其幕府也遵守这一规矩,任何人不得例外。曾深得曾国藩欣赏的门生李鸿章初到幕府供职时,仍旧保持睡懒觉的习惯。曾国藩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什么。第四天早晨,李鸿章又没有早起,有幕僚来叫他起床,李鸿章谎称自己病了。曾国藩派亲兵前去叫,并说:“有病也得起来,大家等你去后再用餐。”李鸿章听后,慌忙起床前往。饭间,曾国藩一改往日谈笑风生,一言不发。饭后,他放下碗筷,一字一句地对李鸿章说:“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此间所尚的,唯一诚字而已!”曾国藩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不因为欣赏李鸿章,就纵容他的行为。他从全局出发,力求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曾国藩作为统帅以身作则,如此才可以正人!从这件小事也可看出“正身”在为政活动中的重要性。

  古人常说“纲举目张”,意思是在撒网时,提起纲上的大绳,所有网眼就都张开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好比网上的大绳,是“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好比网眼,是“目”。为政者抓住“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纲领,“格物”等八条目自然就会条理分明了。

  “三纲领八条目”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主要有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它实则也是有“纲”有“目”。如果以“三纲领八条目”对应着去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要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可以看成是“亲民”在今天的意义体现。时代在改变,儒学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要求,当然可以看成是“明明德”在新时期的要求。不仅是普通公民,每一位党员干部无疑要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三纲领八条目”的文化根脉与现实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吕志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