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丝如缕,如梦如幻——董洪元《十二仙乐图》赏析

 情系书画 2024-04-26 发布于河北

董洪元,1926年生,笔名红叶,上海人。自学美术,解放前在上海从事连环画创作,60年代初入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专业创作,1973年调回上海。他善用钢笔画法来创作连环画,数量达百余部之多。代表作《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东海人鱼》、《江岸村》、《小游击队员》、《以革命的名义》等。其中《在人间》曾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三等奖。

董洪元《十二仙乐图》挂历出版于1984年,这套挂历共12幅,画面灵动飘逸,仙气飘飘。12个飞天仙女手持各种乐器,或吹,或弹,或敲,或打,美妙的乐声仿佛要溢出纸面,飞天仙女舞姿灵动而优美,如诗如画,如丝如缕,如梦如幻,画面炫丽而不失细腻。

一起来欣赏十二仙乐图,认识一下飞天仙女的乐器吧!

图片

图片

       筚篥,亦名悲篥,有类于茄,属吹管乐器,有类似笳的簧或吹嘴。最早文献见于南朝何承天的的《篡文》:必栗者,羌胡乐器名也。

       筚篥得以在千余年间普及,其重要的原因是筚篥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功能。筚篥通过气息支撑,可以表现出圆润不断,委婉起伏的持续音。它的音色深沉、浑厚、凄怆,对人们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激发力,特别是表现悲愤、激昂情绪时有独到功能,古人往往借它抒发伤时感事的情怀。

图片       拍板,是一种碰奏体鸣乐器。古时多用檀木制作,又名“檀板”。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用于戏曲、曲艺和器乐合奏。古时由西北传入中原。唐代用于散乐,宋代用于民间说唱、民间器乐、教坊大乐和马后乐,元代用于宫廷音乐和杂剧,明、清用于宫廷和民间音乐。拍板常与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图片

       曲颈琵琶,音色优美,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曲颈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图片

        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图片

        鼓,在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里,鼓类占有突出的地位。盘鼓、建鼓、铜鼓、腰鼓及鸡娄鼓、答腊鼓、羯鼓等都曾在各种图像中出现。演奏方式上,乐伎将鼓置于胸前以手敲击,或乐伎盘腿而坐,鼓身置于脚踝处,双手持槌演奏。

图片

        埙,埙是目前已知国内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在唐代的使用多为郊庙、元会、冬至及册命大礼的雅乐场合,可见其具有典型官方礼仪属性,它既是八音“土之属”的代表,又位列“六德之音”。埙作为古老而正统的华夏乐器,最先应是在民间俗乐中出现,之后被吸收进入官方礼乐体系。埙的音色饱满悠长,往往具祥和肃穆的特点。

图片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中国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

      《清史稿》记载,云锣用于御前仪仗之乐、凯歌、庆神欢乐、赐宴乐、班禅之乐(称为苍清)。云锣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族内的变音打击乐器类,音量不大,但音色清澈、圆润、悦耳、余音持久,在大型民族乐队中较为常用。

图片

        笙,我国古老的民族簧管乐器,因古代把封置有簧片的笙管插于“瓠”(葫芦的一种)构成,故“笙”在八音分类中属“匏”,属于自由簧乐器。音色恬静、优美,和声丰满、圆润,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地方戏曲和歌舞伴奏。笙在宫廷音乐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到明代和清代,笙除用于宫廷外,还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曲艺的伴奏。

图片

        箫,传统乐器,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古代所谓的“箫”其形制应同于今日之“排箫”,即将长短不同的竹管并排固定的竖吹乐器。

        古代的排参差不齐的多个小竹管依其长短顺序并排,并用木框镶起来。排一管发一音,音高依竹管长短及向管内灌蜡后管的深浅不同而定。演奏姿势双手握排箫两端,吹口一端向上,置于下唇处,口型犹如吹笛,移动排箫使气流通过不同管口发出不同音高。

图片

        钹,中国传统乐器,铜质圆形的传统乐器,中心鼓起,两片相击作声。古称“铜钹”、“铜盘”。钹是一种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钹无一定音高,也无固定大小,一般直径为40一50公分,两片钹的音高也稍有差别。

图片

      箜篌,又称竖头箜篌,亦称“臂箜篌”,现简称箜篌,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横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制成,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中,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人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

图片

        筝,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图片摘自江户小歪,内容由小墨君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