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学对位对线膝关节单髁置换技术

 骨科笔记 2024-04-28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来源: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作者:张启栋,郭万首
图片
膝关节单髁置换(UKA)作为终末期膝骨关节炎常规手术方式之一,因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不断被广大矫形外科医生所接受,手术量逐年增长。

UKA成功的关键在于病例选择、轨迹良好、下肢力线、正确截骨、软组织平衡、伸屈间隙六大方面。

引起UKA失败的原因包括感染、疼痛、垫片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无菌性松动、对侧间室关节炎等,其中主要原因为垫片脱位和疼痛。

图片

垫片脱位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活动垫片运动轨迹不良是脱位的主要原因。
半月板垫片轨迹不良的影响:
①可以引起膝完全伸直时过度悬出胫骨平台前缘而撞击内侧软组织,引起疼痛。
②半月板垫片轨迹不良引起过大的旋转,容易出现脱位。
③边缘负荷,增加磨损。对位对线不良可能造成磨损率、膝关节运动学变化、假体无菌性松动或失败的风险。

④不明原因膝关节痛。

图片
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活动型垫片假体,运动学特征复杂:
图片

①半月板-股骨界面(球-臼)存在屈伸运动。

②半月板-胫骨界面(平面-平面)存在水平运动,同时两个界面还存在旋转运动。

③活动型半月板垫片随着股骨假体而运动。

图片
锁扣机制:当股骨假体位置安放准确,衬垫对线良好,这种机制才有效。
①在膝关节最后伸直的15~20°。
②垫片随股骨假体存在内旋。
③垫片前内侧可超出胫骨平台前缘甚至悬空。
中心线不一致会导致垫片悬出、旋转、脱位,引起撞击和疼痛。
图片
屈曲位操作适应伸直存在挑战!

(1)屈曲位操作适应膝关节伸直运动,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股骨髁解剖轴并不前后平行,且股骨内髁解剖变异大。

(3)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操作手册中股骨截骨是靠股骨的髓内定位而进行,操作复杂,且髓内技术也可能受开髓点、髓内杆插入方向、髓腔内侧皮质的干扰而容易出现误差。
图片
图片
正因上述原因,牛津单髁关节置换采用髓内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并不总能获得良好的运动学对位对线。Clarius等人报告了59例患者69膝Oxford 3期UKA,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71%股骨假体没有位于股骨中心位置,2膝冠状面超出±10°内外翻范围,18膝(32%)超出±5°屈曲伸展角度范围。Toda等人报道即使使用3D导航辅助进行UKA假体安装,假体异常率仍然很高,股骨冠状面异常为17.4%,矢状面为21.7%,旋转对线异常为47.8%。
如何达到理想的垫片运动轨迹,一直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中日友好医院团队在进行UKA手术时改良了运动学对位对线法技术,即给予胫骨截骨+下肢力线,股骨运动学对线定位的方法。
在胫骨截骨后利用插片(spacer block)充分填充内侧间室恢复至未发生磨损之前的自然状态。在此基础上,以胫骨定位股骨,保持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相匹配,由此确保了假体安装后股骨胫骨中心线一致,膝关节自然运动恢复,因此术后的生物力学也更优。

另外,通过插片充分填充内侧间室,可以恢复自然力线,也可以预测确定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力线。参照整体下肢力线,股骨远端钻孔方向垂直于胫骨截骨面,即垂直于胫骨假体,假体安装于伸直位冠状面的胫骨关节面垂线上,避免了伸直位冠状面上股骨假体力线内外翻。

图片
运动学对位对线单髁技术复合OUKA设计原理:充分填充,恢复自然。
图片

伸直位外翻应力下内侧间隙打开

图片

屈曲90°位外翻应力下内侧间隙打开

图片

图片

操作要点 (画好线,钻好孔)

①屈曲位,钻孔导向器底面紧坐在胫骨截骨面,贴住股骨远端。

②钻孔方向指向与轴线A平行。

③通过视窗核实钻孔贴于假体中心线上。

④钻孔位于股骨内髁远端关节面中心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手术技术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垫片移动轨迹测量

本文中介绍的UKA术中运动学对线定位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临床结果相似,假体安装准确性相似,术中不打通股骨髓腔(髓外定位技术),减少了因开髓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假体间的邻近度更小,且改善了垫片运动轨迹使其更为理想,减少脱位及内侧撞击疼痛,相关研究成果在多篇杂志发布。
图片图片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总结


本改良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胫骨准确截骨及间隙测量插片充分填充内侧间室恢复到自然状态。
运动学对位对线定位技术的原理核心为:
①胫骨精确截骨,保证力学。

②spacer充分填充,恢复到自然状态。

操作要点(画好线,钻好孔)
①屈曲位,钻孔导向器底面紧坐在胫骨截骨面,贴住股骨远端。
②钻孔方向指向与轴线A平行。
③通过视窗核实钻孔贴于假体中心线上。

④钻孔位于股骨内髁远端关节面中心线。

建议:如果外科医生开展单髁关节置换不多,手术技术不娴熟,对牛津单髁关节置换设计原理理解不深入,我们不推荐应用对位对线技术。
图片

参考文献

图片
[1] van der List J P, Zuiderbaan H A, Pearle A D. Why Do Medi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ies Fail Today?[J]. J Arthroplasty,2016,31(5):1016-1021.
[2] Cheng T, Chen D, Zhu C, et al. Fixed- versus mobile-bearing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 are failure modes different?[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3,21(11):2433-2441
[3] Clarius M, et al. Int Orthop, 2010,34 (8): 1145-1151.
[4] Toda A, Asia Pac J Sports Med Arthrosc Rehabil Technol,2016,3:19-24.
[5] Zhang Q, Wang W, Liu Z, et al. A novel extramedullary technique to guide femoral bone preparation in mobile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based on tibial cut and overall alignment[J]. J Orthop Surg Res,2020,15(1):92.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作者简介


图片
张启栋

医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组部分置换研究学组委员兼秘书,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矫形分会青年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科研成果: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1项。以主要参与人参加省部级课题6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专利6项。副主编《部分膝关节置换术(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部。参与编译《牛津膝单髁关节置换术》《The Adult Knee---Knee Arthroplasty,Second Edition》《小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部分膝关节置换术》等专著8部。
图片

郭万首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膝关节部分置换研究学组组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运动医学分会常委。

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卫生部部属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课题、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启动基金等十余项课题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20余篇,编译骨科专业著作八部。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