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餐后1小时血糖超过这个值就是糖尿病

 长啸_cx 2024-04-30 发布于安徽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声明

就在近期3月28日,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声明,对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作出重大调整,由两项调整为三项。旧标准是空腹血糖≥7,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符合其中一条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新标准保留了原来的两项诊断标准,同时增加了第三项,也就是餐后1小时的诊断标准,餐后1小时血糖≥11.6也要诊断为二型糖尿病。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条符合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图片

能更早发现糖尿病

为何要增加餐后1小时血糖诊断标准呢?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声明解释说,餐后1小时标准比空腹和餐后2小时标准更敏感,出现更早,更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这样才能早干预、早治疗、早控制,避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医生都见过这样的病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没超标,还没有确诊糖尿病,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血管病变,由此引发糖尿病眼病或肾脏。现在看来这些病人很可能餐后1小时血糖已经超过了11.6,按照现在的标准已经是糖尿病人了。

图片

餐后1小时血糖升高的危害

危害一:血糖波动增大

即使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餐后1小时高血糖也会引起更大的血糖波动。比如餐前血糖正常5,餐后1小时血糖12,血糖波动值7,远远超过正常波动值4这一正常范围,属于严重的血糖波动大。这种严重波动即使持续时间不长,但对血管伤害很大,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更大。

图片

危害二:严重伤害血管

上面说了血糖波动大会伤害血管,单纯的餐后1小时高血糖也会损伤血管。比如高血糖会加速血管氧化,增加血管炎症,这些都是造成血管斑块、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餐后1小时高血糖还会造成血液粘稠,同时伴随高血脂、高尿酸等指标升高,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图片

危害三:加重胰岛负担

餐后1小时高血糖,再加上它造成的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大,都会加重胰岛负担,加重胰岛素抵抗。使得本身已经受损的胰岛雪上加霜,加速衰竭,让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危害四:损伤肝脏和肾脏

研究发现,出现餐后1小时高血糖的患者,转氨酶指标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出现肝脏损伤。同时不少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功能异常。

图片

对中国糖友意义大

众所周知,我们的饮食习惯是以馒头、米饭等主食为主,这样的饮食更容易出现餐后1小时高血糖,它比餐后2小时高血糖出现时间更早,也更敏感,它的升高也预示着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受损。通过检测餐后1小时血糖,可以更早地发现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及早确诊糖尿病,避免漏诊;等到出现了并发症才确诊糖尿病就已经晚了。

图片

糖前期人群必须测

按照旧标准被划定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现在必须要测一下餐后1小时血糖,如果你的餐后1小时血糖小于8.6,那恭喜你,你离糖尿病还比较远;处在8.6—11.6之间,还是糖前期,离糖尿病一步之遥;如果超过了11.6,那你就是糖尿病人,即使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标。
原来糖前期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7;餐后2小时血糖7.8—11.1,继续保留。

图片

糖尿病人要达标

按照新标准,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最好也要测一下餐后1小时血糖,看看自己的血糖是不是全面达标。餐后1小时血糖最好是控制在10.6以下,老年人等人群可适当放宽到11。如果血糖超标可以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整:

1、适当减少主食量

首先要减少一部分主食,将主食控制到总能量的50%以下。为了避免饥饿感可以增加蔬菜,新鲜绿叶类蔬菜每餐可以吃半斤以上。还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肉蛋奶和鱼虾等抗饿耐消化,有利于平稳餐后血糖。

图片

2、主食换成消化慢的全谷食物

白馒头、白米饭等精细主食消化吸收快,正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达到血糖高峰。如果换成燕麦、黑米、芸豆等全谷食物或豆类;消化吸收慢,糖分释放缓慢平稳,不会出现餐后高血糖。

3、饭后别坐下,站一站、走一走

吃了饭虽然不能马上进行运动,但也别坐着躺着,等着餐后血糖升高。可以做一些轻微的活动,擦擦桌子扫扫地,站一站走一走,哪怕是踮踮脚跟也有助于抑制血糖快速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