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板书的样子

 杞乡青年 2024-05-01 发布于宁夏
图片

最近参加了一些活动,又听了不少课,来聊聊这个我很早就想写的话题。

目前,我心目中的好板书符合以下几个维度的要求:

是建构的,不只是预制的

是学生的,不只是老师的

是思维的,不只是语言的

大家备课一定会备板书,换句话说,板书很大程度上是个预制菜,但架构可以预制,血肉必须是和学生互动出来的。再说得直白一点,学生给什么,你呈现什么,而不是硬拽着学生往你要的答案上靠。

英语教学法中有个词叫prompt,现在也用做AI工具的提示词,其实就是给学生架梯子,促使其完成学习任务。prompt可以是肢体、视觉的,也可以是语言的,是把课堂向前推的重要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板书的建构上。但prompt不是变成教师心目中标准答案的谜面,否则就变成了陷阱式的、操控型的。

比如昨天我在听一节复习课,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brainstorm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给了friends,这是个很好的回答,教师本可以先肯定、邀请学生上来把这个词写上黑板,然后给一个prompt:friends are people in our school life, any other people we can meet? 学生自然会给出 teachers, classmates之类的答案,老师也可以顺势补充类似faculty这样的拓展词汇。

但当时老师听到friends,没有语言上的肯定,也没有落实在黑板上,而是直接追问 who else? 当时回答的女生一下愣了神,于是老师就用肢体指向听课的老师们,学生立刻心领神会,说出了标准答案,最终这个答案被老师写到了漂亮齐整的板书上。

这看似是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但试想,如果老师按照我的方式操作:大力肯定——邀请学生板书——给prompt——补充新词,那么这个教学片段就是建构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板书自然也是。所以,板书以及其产生的过程,是可以完全反映教者的教学理念的。

另外,很多公开课的板书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努力呈现出某些视觉效果,凑成个汉字的、搞个藏头字的、弄成某种契合主题形状的。我本人不喜欢。这种做法的底层逻辑还是在秀,把课堂当成老师的秀场,学生配合一场天衣无缝的演出。

我心目中的好板书,是学生画龙,老师点睛。老师点的那个睛就是这堂课的结构,是学生看不到的主线,埋藏在零碎语言知识中的思维和素养。

举个例子:八年级下册U4的阅读是《格列夫游记》选段,素养目标是学会如何更好地阅读虚构类文本。那么在利用六要素、故事山、人物分析图表这些策略梳理完文本的Reading1后,Reading2的开头完全可以以检测前置,让学生边复述边上黑板书写,对拼写进行纠错。同时,指定书写的位置,将Gulliver与Small Men分列两边。等学生完成后,教师上前做框架处理,指向虚构故事中“冲突Problem——消解Solutions”的阅读策略,继而进行进一步的小组活动探索,继续在框架内完善板书,最后呈现language, size, number, power, local & foreign等等的概括,呈现本节课的素养与思维导向。

板书还有一个传统且重要的功能,就是板演。板演是示范,也就是拨乱反正。学生上来自己写,主动呈现错误类型,不正是示范的最佳范式。

我对板书还有一些小观点:

板书和课件内容坚决不重复,因为课件是百分百预制,而且我基本也不用课件,不得已就做个10张以内(这是课件的话题了,另说);板书不用花体圆体任何体,学生看得清最重要。

文末放了一些我平时课堂偶尔留下的板书样态。

很多时候这些板书都是脏脏的,丑丑的。因为满足我以上要求的板书有一个无法逃避的悖论,那就是“慢”。学生要上来写,有些“老干部”催也催不得;写了又错还要改,有的还挂上面半天,不会写也梗着不下来,底下还要淅淅索索笑半天...全是些“浪费时间”的动作。但这不就是教育吗?光鲜亮丽、赏心悦目不是教育的关键词,教育的样子就是拉拉扯扯、快快慢慢、错了改改了错的,那为什么板书不能这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