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炙甘草汤

 心其和顺其然 2024-05-0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炙甘草汤是一张治脉结代,心动悸的重要方剂。由于脉结代、心动悸在心脏众多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病变中都可出现,因此临床运用机会颇多。又由于其用七分阴药以生血补血,用三分阳药以温阳推运的组合,适用于心脏以外的很多疾病。因此,临床使用频率极高。不仅如此,它集多种阴柔之药于一体,且以突破常规的用量加以使用的救阴法,为温病学家所高度重视。因此,吴鞠通在此基础上化裁出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救逆汤等六个有名方剂,这又使本方具有了一定的“母方”地位。

对于这样一张有着多重意义的临床用方,必须作一些“刨根问底”的讲述,方能在临床对证使用、灵活应用和扩大应用。

本方的使用,关键在于弄清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脉结代和心动悸的关系;第二个是该方剂量组合的特殊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脉结代是因为气血衰微,血液不能充盈脉管,阳气无力推动血行。或邪气阻滞,而心脏又无力激动血脉,令脉不循常数而动。因此,其病理本质为心血亏虚,匮于灌注;心阳虚衰,无力推运。而心动悸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仍然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心阳虚衰,无力固护。在此失养无固的情况下,心能不动悸吗?由此可以看出,脉结代、心动悸表现不同,而病因病机皆一。这就明白地标示了炙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原则一一不必二症同在,只要任见一症皆可施用。

第二个问题,是该方组合的特殊意义。

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是三分阳药与七分阴药相配,说明该方所主之证以阴血亏虚为侧重。故以补阴血为主,而只以少量阳药以温阳配阴。第二,本方治心动悸,而桂枝乃平动悸之特效药,但在此既不以之为主,用量又还不及生地之一半,也说明此动悸证偏阴血亏虚。第三,本方创下了两药用量之最:一为大枣30枚,一为生地1斤。反映了仲景在用二药滋阴养血的同时,看重了大枣所具的助脉强神作用,和生地所具的“主伤中,逐血痹”、“通血脉,利气力”的作用。而采用超常量用法,也意在使阴血速生。可见,阴血亏损是本证的根本。而使阴血尽快充盈是本方的治疗目的。本方以清酒与水各将近一半的比例煎熬,在于防阴药凝滞。利用清酒懔焊之性通利经脉,使药性速达病所,而自身却迅速挥发,完成载体与运具作用。

在明确以上诸点后,我们就可为炙甘草汤的临床使用列出具体指征了:

1.心动悸不安,心神不宁。

2.脉结代,或细弱,或虚数。

3.阴阳气血亏虚,而以心阴血亏虚为重者。

4.舌淡少华,或舌稍红偏干。

凡前3条任一条加舌象,无论伤寒、温病、杂病,皆可施用。

◎病案举例

顾某,女,39岁。半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悸,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性早搏。前医投以炙甘草汤(一般常规用量)数剂,似稍效而未止。近两月来心悸时止时作,渐感胸闷气短,神疲,且心悸次数加频。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西医以病毒性心肌炎治,见效不大,遂来就诊。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倦怠懒言,头昏心烦,面黄少华。舌淡红微干,脉细数而不定数中止。证属阴血亏损,心阳受伤。处以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15g,生地100g,白人参15g,桂枝12g,麦冬30g,生枣仁30g,大枣50g,阿胶10g(烊),生姜12g,磁石30g。

上方以冷水1000ml,白酒200ml,同浸半小时后,文火煎熬1小时。兑入已烊化之阿胶,混合后分三次一日服。

服完1剂,当晚诸症均感减轻。再服3剂,诸症悉除。后以十全大补汤巩固,服6剂后停药。

真武汤吴茱萸汤合潜阳丹治疗血管性头痛

肾阴虚与肾阳虚探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