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拳切记“三不丢” ,做到的是高手

 太极的秘密 2024-05-02 发布于江苏

你的太极练的对不对,用下面这六条自己来对照。

第一,习练太极中不丢。

真太极的练法讲究守中,用中。拳里没这个东西不行。

中指的就是中正。有些人教拳把中正说成是身体正直。如果一个人练拳身体不正直就说他练的不对。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上面这两幅拳照中的人就是错的。可着是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的拳照。你说他身体不正是错的,不被别人笑话你眼拙才怪了!

再看杨成甫的徒孙董虎岭的视频。如果也用身体正直作为标准,那么,他练的也是不对的,可是他们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既然他们这个样子是没有错的,那就意味着中正二字绝对指的不是身体正直。

那中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看蒋介石先生又名蒋中正。他这个中正当然说的不是身体要正直,而是做人做事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因此,中正一词的广义和深度也就从中可知了。

同理,中正指的是在行拳的过程中,无论上下,前后,左右;无论上肢,躯干,下肢;无论身体还是神意气,统统的都要从这种“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正当中去考虑,去规范自己怎么去练习。

因此,无论是松沉——虚领,含胸——拔背,乃至开与合,收与放,化与发等诸多要领,其每个字,每个词上都要从是否中正来考虑,而不是单单一个身体正直而已。

最后,我要说的是。人体的骨肉结构本就是散的,而练拳的时候又是动来动去的,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的平衡当然时刻都会受到破坏。所以,中正指的是对这种客观现象的主观控制(调整)。

希望凡是看到这条“习练太极中不丢”的你,千万不要再被身体正直的要求误导了。

第二,内练太极意不丢。

太极拳是内功拳,是借助外形练内里,借助内里控制外形。这个内里包含了神意气。

神和意不一样。意喜动,动属阳;神喜静,静属阴——二者既独立又相互联系。这是必须要弄清楚的。这个弄不清,练拳时,意念对身体的控制就不可能在点儿上。

具体一点的说,练拳的时候,首先要把神收回来,从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开始,沿着人体的中线向下落到命门穴上。

印堂穴是神之出入的门户,收神就好似主人回家——得从正门而入。中线就好似入门之后的走廊。命门穴又称做气穴,是先天元气伏藏之所。

气是一种能量,神是一种灵体。神这个灵体到命门这个地方,汲取的是能量的滋养。所以,“十三势行功歌”的第一句话就是“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腰隙就是命门。想要神入命门,需要意的引导。没有意念,神自己是不会自动的到命门这里来的。所以有“命意源头在腰隙”这么一说。

在“太极拳谱”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对“习练太极意不丢”很好的注释。其曰:“无论上下,前后,左右,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意思是说,意念的运用关键并不在于形体(动作之上),而是内里的气。真太极是以气催形——形体动作的开合,变化是由内气来主导的。没有内气,不用内气,形体也能形成各种招式动作,这么练的就是空架子。如果不在意自己练的是空架子,当然无所谓有没有内气。只是那样的话,浪费了时光,白费了精力,实属可惜。

有没有气,决定了你练的是不是真太极。有气了,会不会用气,又意味着你的太极能达到什么高度。所以,拳谱说,“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也就是说,真太极是意气上的功夫。所以,“十三势行功歌”中亦有“意气君来骨肉臣”一说。

因此,习练太极拳,乃至太极功,必须要会用意(意气)。只有会用意,才能做好第一条的“习练太极中不丢”,否则,没有气的控制身体的开合,收放想能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都是想当然的。

第三,外练太极形不丢。

这一条如果你把它理解成说的是外形动作,就又难免片面了。这里所说的形还包含如何正确运动的要求。如速度的匀缓,力度的适中,轨迹的圆润,变化的灵活,蓄势的充分,定势的饱满等等。

因为,这些都是通过外形所体现出来的,所以用“形不丢”简而言之,实际上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不如此不足以言练的是真太极。

这就好比真正的中医是“多点齐看,辩证全面”。不似西医牙痛医牙,脚痛医脚——不考虑牙痛的根源,脚痛的根源,进而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现在的太极拳的学与练演变的俨然好似西医——不如好似中医的真太极那样的全面,进而就造成了视频号,抖音号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听谁说的都头头是道,都有道理,可你要是按照他们所讲的那么练,却根本就没有实质上的提升。

这“形不丢”,因为包含的内容很多,一下子想要都做到是不可能的——谁都不可能,所以就得要依着它的练法次第逐步落实,最终方可彼此顾及,做到练有缩成。这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的原理是一样的。

下面我把这个次第给大家大致的罗列出来:

一,松沉。松而不沉非真松。能松沉到脚,周身才意味着松开了,松净了。这个过程又涉及到了涵胸(胸要空)、肩松、肘坠、腰松、胯落等实体——身体的整个阴面的肌肉呈现出“下撤”感。

二,行气。气遍周身不稍滞。无论动静开合,收放折叠,不仅要时刻有气感,还要能够以意使气,以气催形。这个过程又涉及到了动作上的松柔、圆活、缓慢、轻灵、含蓄、舒展等“虚体”。

三,知觉。即神之灵性附着于皮毛之上,于拳之动作开合间强化其敏锐的感知力,进而方能促使松沉适中,开合适度,收放适宜。古人也称之为“听力”。此乃其它拳术所不重视或不知的。如此方能练出劲由内换的功夫。

四,刚柔。世人多以太极贵柔而轻其刚。此中弊端犹如重视阴而忽略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之谓疾。所以,世人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先练柔,后练刚,这样是可以的。

柔不是为了柔而柔,是为了化而柔。刚不是为了刚而刚,是为了发而刚。刚柔亦如人知呼吸——想要呼地有力,须吸地饱满,转换的迅捷;想要吸地饱满,须呼地彻底。

于刚于柔都要做到极致,是谓太极。

五,轻灵。上轻下重,上重下轻;左重右轻,右重左轻;前重后轻,后重前轻。总之,身体上凡是矛盾之间的结构都要如天平的两端一样此呼彼应。

以上前三点即《太极拳论》中“着熟”的所指,后两点即“懂劲”的范畴。无前之基础,则无后之升阶;无后之升阶,则徒有前之基础。

注:本文所用图片除杨澄甫先生,余者皆为本人,请不要转载使用。如若发现,即视为侵犯肖像权。谢谢理解和配合。

本文源自已出版书籍《太极的秘密——太极内功心法大成捷要》,欲购者请添加客服王老师。


培训内容:一,掌握拳里有气的诀窍;二,掌握拿住丹田练内功的诀窍;三,掌握敛气入骨,八面支撑的诀窍。

以上三点是杨八五内功练法的核心之秘,不懂以上练法者,皆是空架子。内里气血在行拳的时候得不到调动,锤炼,就练不出内功,就谈及不到养生。没有内气,内功的太极拳就是活动身体,活动身体≠养生。

培训时间:2024年5月25日——6月7日;9月24日——10月8日;12月2日——16日

培训内容:站桩功,太极周身行气法,太极十三势。本课程讲究性命双修,心身并调。具有有病调病,无病预防——修身养性,培补真气,调理慢性疾病的功效。本太极功法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健身效果,与它紧密围绕中医的《黄帝内经》,道家的《道德经》的旨要作为练功祛病的指导息息相关。这也是它有别于其它健身方法的独特所在。

培训时间:2024年715日——29日;9月8日——22日;11月15日——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