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神话故事——望帝化鹃

 笑溜达 2024-05-0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寒假来啦,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赵雪雯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精选一篇篇经典神话故事,带你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来一场奇妙的阅读之旅。每晚八点半,约上爸爸妈妈,和家里的所有成员共度幸福的悦读时光吧,愉快的假期生活将因为与我们共读而更美好!

图片
图片
点击下方绿色图标开始听故事
图片

图片

       望帝化鹃       

图片

很久以前,蜀地的人们生活得很苦。一天,从天降下一个叫杜宇的人。他教人们种植五谷,在他的帮助下,蜀地的荒地变成了良田,人们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这里的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感激,就选举他做了蜀国的王,称他为“望帝”。望帝宅心仁厚,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明君,蜀国在他的治理之下日益强盛,当地的百姓对他十分尊敬。

图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洪水泛滥,人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望帝虽然忧念人民身遭祸难,但一时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把水患根除。这时一个叫憋灵的人说能治理洪水,于是望帝就派他去治理洪水。

图片

鳖灵在治水上显示出过人的才干,他带领民众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从蜀国流到长江。这样,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国人民又可以安居乐业了。鳖灵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杜宇十分感谢,便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鳖灵受了禅让,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望帝将王位传给帝后,自己则去西山隐居。开始的时候帝很能干,处处为百姓着想,蜀地的人都很爱戴他。但是后来他却变得越来越骄傲,不再关心百姓的疾苦,百姓都怨声载道,望帝知道后心里也很着急。

图片

没有办法,望帝就带领百姓进宫见帝。帝见望帝带这么多人进宫,很担心自己的王位,就下令紧闭宫门,不许望帝他们进来。望帝见进不了宫,只好懊恼地回到西山。望帝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最终一病身亡。死后,他化成了鹃鸟,叫声十分哀怨凄苦。听到鹃鸟一声声悲啼传来,蜀国的人民感伤地说:“这是我们的望帝,他现在是多么地懊悔呀!”

望帝变成鹃鸟后,飞进宫里大声地叫:“民贵啊,民贵啊!”帝听到鹃鸟凄惨的叫声,感到很惭愧,决定改正错误。

鹃鸟还在田野上不停地叫:“布谷!布谷!”催促百姓耕田种地,百姓知道鹃鸟是望帝变的,就把它叫做“杜鹃”,因此鹃鸟,又名杜鹃、子规、布谷、杜宇、子鹃。

杜鹃不分昼夜地啼叫,嘴巴都出血了,它流出的血滴在地上,地上就生出了一丛丛的小花,人们就将这种花叫做“杜鹃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寓  意 

图片

“望帝啼鹃、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词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诗人们常借杜鹃鸟或杜鹃花寄托了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相互欺骗,却又令人惊奇地不受到任何伤害,甚至于就好象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类生活中比比皆是。by 太宰治

图片





诗词链接






图片
图片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典故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引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典故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典故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之时,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欣赏之意,又怀感伤之情。

典故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在烈日照耀下,蓝田玉会生出特殊的玉烟。当然这种玉烟只有在特别留意的时候才会发现。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审:刘红敏  李媛  周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