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第四支队是怎样离开大别山开赴抗日前线(组图)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5-09

图片

新四军笫四支队第八团在确山县竹沟时训练场遗址。

    近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党史专家、副秘书长李建设同党史、文史爱好者蒋苏宁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调研,新四军第四支队他诞生在豫鄂皖边区,他是一支大别山根据地走出的抗日主力军。重温这段历史,讲述给80、90后的年轻人,意在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后,日军的不断进攻,使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区宁、沪、杭地区处于危险境地。此时,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日的建议。10月2日,国共两党中央就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叶挺将军任新四军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周子坤任副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任副主任。之后,南方8省各红军游击队接到中央指示,分别派出代表,具体筹备部队的改编事宜。

    对于鄂豫皖边区的形势,党中央一直给予密切的注意和高度的重视。高敬亭9月9日的报告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呈中央和毛泽东后,9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派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程启文等由延安南下湖北红安七里坪,以促进鄂豫皖边区国共之间的完全停火和团结合作的迅速实现。10月15日,毛泽东又发电给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由林伯渠再函告高敬亭和已经到达七里坪的郑位三等人,指出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们原则是“坚持独立性、拒绝外人”。同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伯渠、高敬亭,指示:“一切大问题须听候两党中央谈判解决”,要“时时警戒,不要上国民党的当”。党中央的决定和重要指示非常及时正确。在此之际,国民党南京政府曾玩弄了一个未经国共两党谈判代表同意,单方面委任高敬亭为工农抗日联军挺进司令部“司令长官”,以达到吞并红二十八军的阴谋,由国民党谈判代表刘纲夫将委任状和关防交给高敬亭。郑位三等到达七里坪后,传达了中央指示,高敬亭立即将南京政府的委任状与关防退给卫立煌的谈判代表刘纲夫,又一次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

图片

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

    在等待中央最后决定红二十八军如何改编的时间里,郑位三等人针对红二十八军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对党在抗战爆发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不多的情况,为全面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以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充分利用暂时的和平环境,组织集结在七里坪一带的部队深入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在七里坪附近的秦家祠堂,举办干部轮训班,郑位三等人亲自给参加轮训的干部授课,组织他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以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章。使广大指战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以战斗的姿态,等待着部队的改编、整训、投入抗日杀敌的战场。同时,高敬亭、郑位三亦抓紧部队的扩编工作,在短短的时间里,除原有部队,又扩大一个300人的新兵营。

    11月下旬,张明河(后任四支队八团一营政委)到达七里坪,在教导队见到胡龙奎。几天后,长江局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召开会议,听取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同国民党地方政府谈判的情况,传达中央关于南方8省红军改编的决定。张明河、胡龙奎随去参加会议的高敬亭一起到了汉口,同来自其他游击区的代表向周恩来、王明、博古等中央领导汇报了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地方政府谈判等情况。最后,周恩来副主席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将红二十八军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整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由高敬亭任支队司令。之后,周恩来电告张钫,解释了独立团不再接受其改编的原因,取得了张钫的谅解。12月,郑位三、郭述申、高敬亭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再次会见了周恩来,同时见到董必武、叶剑英、叶挺、项英、陈绍禹等,确定了新四军第四支队的战斗序列。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同时公布了团以上战斗序列。2月中旬,高敬亭在汉口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会议后,返回七里坪,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正式将红二十八军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不久由戴季英接任)。支队下辖第7、第8、第9团和手枪团共4个团,1个直属队,共3100余人。7团由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百四十四团、新兵营组成,下辖两个营,团长杨克志,政治委员曹玉福;8团由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组成,下辖3个营,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凯;9团由鄂东北独立团、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特务营组成,下辖两个营,团长顾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手枪团由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和部分新兵组成,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通信连、特务连和学兵连为直属队。四支队整编完毕后,第7、第9两个团及手枪团、直属队集中于七里坪,一面进行思想整训,一面掀起练兵热潮,扩充部队。第8团整编后即开赴信阳县邢集,一边剿匪,一边整训,积极准备东进抗日。

图片

信阳县邢集尖山东岳庙革命旧址。

    20日,四支队接到新四军军部东进的命令。3月1日,四支队第7、第9团和手枪团在高敬亭的率领下从七里坪出发东进。8日,第8团在信阳县邢集举行东征抗日誓师大会,罗炳辉代表长江局和周恩来副主席参加了誓师大会。次日,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凯率领8团1000余名干部战士,经信阳、商城于14日在皖西霍山县(金寨县)流波疃同7、9团和手枪团会合,稍作休整后离开了大别山根据地,新四军第四支队向皖中、皖东等地抗日前线挺进,投入创建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四支队东进时,由于一些伤病员没有康复,军人的家属留在后方需要安置,四支队根据同国民党豫鄂边督办公署签订的协议,分别在竹沟和七里坪设立了新四军竹沟通讯处和汉口、蚌埠通讯处(人们习惯称“留守处”),具体负责伤病员和军人家属的安置工作。王国华任竹沟留守处主任,田东任七里坪留守处主任。由于抗战形势的需要,豫鄂边区很快就要成为抗日前线,为进一步组织动员领导这一地区民众投入到抗战中去,在竹沟,8团部队东进后,豫南特委主要领导人仝中玉、王国华、刘子厚、文敏生、李子健没有随8团东进,而继续留在竹沟,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做准备。郑位三、何耀榜、刘名榜、罗厚福等,则在7团、9团和手枪团东进后,留在七里坪。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虽口头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实际上却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处处限制。因此,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的组织活动仍不得不采取隐蔽的措施。这样“留守处”一面是四支队安置伤病员、军人家属、办理后勤供应的后方机关,别一方面也是党在豫南和豫鄂皖边区的领导机关。这些也都为日后的新四军第五师的开创工作奠定基础。

图片

信阳邢集高堰豫鄂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旧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