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昆名票朱家溍是文史大师

 新用户7011Snfr 2024-05-10 发布于山东

京昆名票朱家溍是文史大师

吕铭康

朱家溍

京剧和昆曲历来是许多文人墨客的业余爱好。像是著名生理学家刘曾复,著名历史教授文学家吴小如,及其胞弟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吴同宾,书法大师、逻辑学教授欧阳中石,著名漫画家李滨声等人,他们对京昆这些国粹,绝对不是一般的热爱,而是大家仰望的戏曲评论家,并且还能够偶尔粉墨登台一展歌喉,令梨园界都赞叹不已。

朱家溍19142003著名故宫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还是著名的戏曲研究家和京昆名票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25世孙。其父朱文钧,字幼平,号翼盦,是著名金石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院藏古代书画碑帖等文物。朱家溍生前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等。他在抗战结束后正式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从此,他与故宫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缘。走在红墙环绕、宏伟壮丽的宫殿里,他的心情是如此的舒畅。几十年来,他几乎没有一天不来故宫,故宫里的990多间房屋他都去过不止一次,边边角角全走到。对生来就钟爱文物字画的朱家溍来说,在故宫工作,他如入宝山,目不暇接。

朱家溍朱家溍自幼酷嗜京剧艺术,早年师事范福泰、迟月亭、陈少武、刘砚芳、曹心泉、钱宝森等名家。由看戏而学戏,由学戏而演戏,都属于业余爱好性质,完全从兴趣出发。不过嗜之既深,则力求钻研深造,从而向专业演员请教,并一招一式地从名师学戏。武生泰斗杨小楼的忠实观众,武戏是范福泰老先生开蒙,以后又向迟月亭、刘砚芳、侯海林诸位老师学艺。并与杨的外孙刘宗杨经常盘桓,切磋技艺。他的杨派戏就是这样学到手的。其实朱家溍并不只学和只演杨派武生戏,也揣摩并实践演出余叔岩的余派老生戏。除看杨小楼的戏外,他也是余叔岩和梅兰芳两位大师的忠实观众,他看余、梅两家的演出场次丝毫不比看杨小楼的次数少。他对余派戏和梅派戏同样有研究,且造诣很深。只是他业余演出只演武生和老生戏,不演旦角戏罢了。他演出的游龙戏凤》,地道余派。

朱家溍所擅场的剧目,不仅有京戏,而且有不少昆曲。在过去,一个够水平的京剧演员必须学昆曲做为基本功。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都会不少出昆曲戏,他们演的皮黄戏才显得更有光彩,更有魅力。朱老在这方面甚至比一般中、青年专业演员基础更深厚。这一点,很值得后来人学习借鉴。自己常说,尽管他有不少舞台实践的经验,但毕竟本人是业余爱好者,基本功不能跟专业演员相比。由于见多识广,又得到名师传授,他在台上一招一式,毕竟有矩矱可寻。如他演《长坂坡》《麒麟阁》《青石山》《别母乱箭》的身段、工架,都能使人联想到当年大武生杨小楼的气度与风范。

朱家溍对杨小楼的表演艺术研究有素,造诣颇深,是举世公认的杨派艺术大家。1988年在纪念杨小楼110周年诞辰活动中,他粉墨登场,示范演出了杨派《长坂坡·掩井》和《青石山·对刀》。著名京剧剧作家翁偶虹评价道:家溍兄幼即嗜剧,尤喜金戈铁马之声,鼙鼓将帅之作,身躯颀伟,歌喉爽锐。73岁高龄,扎硬靠,登厚底,刀枪并用,身手两健,犹能传杨派之神,示杨派之范。朱家溍年逾八旬之后,尚能登台演出昆曲《单刀会》《浣沙记》《鸣凤记》《铁冠图》《卸甲封王》,京剧《连环套》《湘江会》等武戏,博得戏曲界内外高度赞誉。

1987年,粉墨登台演出《霸王别姬》的项羽

与宋丹梅演出昆曲《寄子》

朱家溍(晚年)

19501961年,他兼任梅兰芳的艺术顾问,参加整理了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梅兰芳逝世后,他为梅编写了年谱,并出版了《梅兰芳舞台艺术》(上下集),还为《中国京剧史》撰写了清代乱弹戏的发展章节及杨小楼、钱金福、载涛等人的传记条目。

朱家溍认为戏曲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打动人的表演,有没有叫座的演员,有没有精彩的好戏。对艺术的欣赏谁也不能强迫,好的演员能够征服观众,但现在有的演员只会七八出戏,很难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也就征服不了观众;大布景、大乐队也并不是解救昆剧的办法,往往妨碍了演员的表演;梅兰芳曾经一年创作演出过九个剧目,那是在京剧的全盛时期,而在目前的现状下,新戏的创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老的传统戏的继承。他认为昆曲既然被列入遗产名录,说明它的危机已经来了。朱家溍认为,元曲至今只有白纸黑字的剧本,没有了声腔、表演,对于昆剧,则必须尽快采用现代手段,录音、录像、CDVCD,多纪录,多保存。今天多一点保护,明天多一份遗产。

朱家溍对京剧是名副其实的内行,且能扮上登台演出1962年,九三学社和梅兰芳剧团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演出,大轴戏是《霸王别姬》,梅葆玖饰虞姬,朱家溍饰项羽。198779日,恭王府戏楼修缮落成纪念演出,朱家溍以73岁高龄,与北京京剧院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宋丹菊联袂演出《霸王别姬》,宋丹菊饰虞姬,朱家溍仍饰项羽,风采不减当年。

他还善于诗书和绘画。其诗词高古典雅,辞藻华美,常融合情、景、理为一体。他临了许多古代名家的帖和画,细腻精美。书法上尤擅小楷,书法清纯秀美,严谨不苟,有如美玉无瑕疵。他写字大抵不出颜柳,偶也旁逸隶书,一笔标准的汉隶,写得起轮起廓,四平八稳。都由临范而出,有源可溯,和他世家子弟的身份相符。常见的应酬字都写颜柳,自运的笔迹也以颜柳为底子。他写书法可以说没有丝毫的商业性质,纯粹是为公服务,体现了一个真正学者的情操。

朱家溍出身世家豪门,晚年无偿向国家捐出价值10个亿的古董,却连一双皮鞋也买不起。他的事迹令人感动,他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佩。20039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当年多次采访刘曾复、欧阳中石和李滨声的经历,而今唯有李滨声健在,愿他健康长寿。

2024-5-10 青岛 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