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伶巷——江阴旧忆

 新用户2611oQLq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醉酒的西晋刘伶

     很小的时候,我随着三叔公去板桥,途径刘伶巷,我自然是不知道这么一条破破落落,也没有石板街的路的,三叔公告诉我,这是古代一位有名的文人酒仙居住过的地方,因为他遇到了酒神爷杜康。这一来,我开始了喋喋不休地打破砂锅问到底,终于三公公为他的多嘴多舌后悔了,说了一句:那都是传说,说明古代江阴做酒非常的厉害。就不再理会我的烦了。于是,刘伶巷没有熟悉多少,这做酒倒是记住了,以至于后来一经过刘伶巷就似乎有一股浓烈的酒味弥撒开来的感觉。

        民国初年的刘伶巷(蓝色)

     刘伶巷不算长,倒是小时候去南门的捷径,它大概三百米不到,而刘伶巷西侧直到六十年代,这里还有糟坊,依稀还能看到一丝当年酒行兴盛的痕迹,或许我闻到的酒味就是来自那家糟坊?它的南面过去是有名的纬纶布厂,西北则是江阴过去最有名的祝家花园,其规模比今天的适园要大多了,日本鬼子侵占江阴时遭焚毁,我小时候还见过余下的几间房子和花园的残存,那是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刘伶巷旁边过去是一条有名的灌河,我小的时候从南街过来,剪金桥是早没有了,那条小灌河也只剩下一条蔬菜队浇水用的沟渠了,我小时候去南门,从文亨桥出发,过鸿渐桥,上中街,在南菁中学东面穿到南街,就进入了一条完全是农村路的剪金街了,透过这个二大队的大片蔬菜田,再往北居然有一排像模像样的人家,那就是刘伶巷,穿过刘伶巷就到了南门了,小时候的刘伶巷远没有我们西大街来得整洁,就是住房也远远不如我们那里的高级,大有点小时候去乡下集镇大街的那种腔调。这条街在我八十年代做县中班主任的时候,还经常路过,那是去南门家访学生的必经之路,此后就再也没有经过,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江阴城开发建设,有一次经过这里,有人说,这是刘伶巷,我才发现,我过去见过的刘伶巷已经面目全非了。

    刘伶巷是有故事的,单从这条巷有刘伶宅(祠)、刘伶墓、东面有杜康桥、杜康墓、杜康池,就足够让世人稀奇了。杜康是中国历史上发明酿酒的老祖宗,被后人誉为酒神,酿酒行业的开山鼻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国君,这样一个中原地区的大名人,竟然可以来到实在没有什么名气的蛮荒之地江南江阴?本身就足够传奇的了,而偏偏这个刘伶巷的主人刘伶也住到了这里,刘伶是西晋著名的文人,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是古代以醉酒闻名的文人,竟然也住到了杜康桥之西,而且死后竟然也陪伴杜酒神,把墓葬也设在了家门口不远的地方,于是各式各样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开了。其中“杜康做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这个民间故事最为神奇。

    相传,有一次豪饮的刘伶路过杜康的酒店,喝了杜康的美酒,扶醉归家,三天也没能醒来,家人以为他醉死了,就把他葬了。光阴似箭,三年过去,一天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找到刘伶家里,说是拜访老友刘伶顺便讨要酒钱,刘伶家人十分生气:“人都喝酒喝死了,三年了,亏你还敢上门要酒钱?”杜康说:“我的酒要么不醉,要醉就是三年,今天应该是刘伶兄弟醒来的时候了”,刘伶家人大喜过望,连忙奔向墓地,扒开坟头,一阵酒香扑鼻而来。打开棺材盖一看,只见刘伶面色如初,一边伸懒腰一边还大叫着:“好酒啊好酒”。从此便有了“杜康做酒刘伶饮,不醉三年不要钱”的谚语故事。(取自江阴翁捷)

    殊不知,这个杜康爷是三四千年前的国王,刘伶则是一千五百年前的文人,这两个人能够相聚,除非是当今的穿越剧可以实现,否则肯定是一个笑话。但不得不说江阴的老百姓是挺会做酒文章的,竟然可以把做酒老祖宗和醉酒老先生捏到一起,还住到了一条街上,为了显示其真实性,一本正经还有宅有墓,而且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还为此舞文弄墨为其称颂。这中间一定是有原因的。

       宋朝宇民坊里的刘伶巷位置

    刘伶巷地处南门进入江阴城的要道口,是进入澄西城北的捷径,此巷历史上最早记载出现在《嘉靖江阴县志》里,属于南锁巷的一条支巷,由于此前的江阴县志只记载坊市,没有街巷,所以,大多数的说法都是元朝或者明朝时有的刘伶巷。这刘伶进江阴自然与酒有关,他安身的地方就在杜康宅、杜康墓、杜康桥的西面,为什么两个都与酒有关的名人落户此地?看看当时的江阴就知道。江阴乃鱼米之乡,旧时做酒特别兴盛,宋朝时为了弥补军队经费的不足,开设了酒税,只要是交一笔钱就可以领得经营酒的许可证,另外来往于北方的运输船经过江阴的利港和峹镇都要缴纳过路费,这些经费就是支付驻守江阴军的军费的,最多时一年要负担近三十万贯,而当时江阴一年的酒税就多达二十四万贯。

             清朝江阴城的刘伶巷

    宋朝刘伶巷的位置叫宇民坊,倒也是江阴城里东西走向的一条重要通道,只是那个时候没有街巷的记载,地图上也只留下了宇民坊三个字。那时,江阴酒税务设在刘伶巷北面的坊桥头,而供应军队的酒库设在刘伶巷西的兴国塔南,而当时的南门水关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连结各乡与城内的大市。江阴生产的老白酒风靡宋代的京城,据说,那时开封府里最红火的就是挂了江阴白酒的酒店,可见当时江阴白酒的影响力了。

    怪不得江阴人会把杜康和刘伶搬到一起,无非就是借他们的影响来营造卖酒的声势,为了做得更加有声有色,自然就把宅呀祠呀包括死后的墓葬都放到这里,以增加气氛,估计当年刘伶巷一带就是重要的制酒贩酒的地方。不管故事传说多么传奇,但刘伶巷确实就这么传承下来了,同时传下来的,还有江阴的黑杜酒,至于宋时紧俏的江阴老白酒没有继续成为全国名酒,大概是它保存的时间受限的缘故吧,但至今的老百姓家里,依然保持着做老白酒的传统。这里当然也应该有刘伶巷的功劳。

            八十年代的刘伶巷

    如今,这里除了一条路名依然叫刘伶巷,它所有过去的痕迹一丝都没有了,当然,我们小时候时,就已经没有了刘伶宅,也找不到刘伶墓,自然,今天的城市发展再要想找到它简直比登天还难了,至于刘伶巷里的刘伶是真有其事,还是民间传说,只能是自己去揣测了,不管怎么说,这一条老巷子存在一千多年倒是真的。

               如今的刘伶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