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靖难之役(二)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

 白河baihe 2024-05-11 发布于河南
朱元璋之所以分封诸王。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帝国的政治重心在长江一线;而帝国的军事重心却在长城一线。

图片

这意味着帝国的政治重心、军事重心,相隔了数千多里。
这种事实的存在,对一个帝国来说,那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给北方军事主管的权力太大,它肯定会失控的;你给北方军事主管的权力太小,面对瞬息万变的军事情况,它肯定会出事的。

我们总觉得,朱元璋分封诸王有问题。
问题是,把长城一线的军事权力,交给自己的兄弟、叔父,皇帝都不放心,交给外人,皇帝就能放心?

关键是,把长城一线的军事权力,分割成十多个军区,交给十多个兄弟、叔父,让他们相互制约着;皇帝都不放心;把这些权力交给几个军方大佬,皇帝就能放心?

要知道,长城一线的藩王,一共有十三个。
具体到一个藩王身上,能有多大的权力呢?
更主要的是,藩王只是军区的皇族代表;军队的实际管理者是都指挥使;藩王有权控制的只是藩王府内的军队。
面对这样的藩王,皇帝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如果相关军事权力掌握在几个军方大佬手中,皇帝同样会如临大敌的。

我们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如果朱元璋不分封诸王,就没有靖难之役。
整个长城一线,十几个藩王互相制衡;几个藩王所在地,是藩王、地方行政主管、军事主管、监察主管四股力量,互相制衡;在这种背景下,小皇帝都没有安全感,非要一路火花带闪电想把藩王一网打尽,最后促成了他们的默契与合作; 于是一举反杀了帝国都城。
长城一线的军事力量,控制在几个军政大佬手中,恐怕更危险。

我们许多人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皇族、外戚,对皇权的威胁最大。
其实呢,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因为真正威胁皇权的,并不是皇族、外戚,而是皇位,作为天下利益汇集的中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管皇帝如何布局,它也是危机伺服的。

从表面上看,两汉、两晋、南北朝、甚至安史之乱前的隋唐,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力量,就是皇族和外戚。
但是,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既然皇族、外戚对皇权的威胁,是如此巨大,而且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为什么此前,上千年的历史中,皇帝们都是前仆后继的重用皇族、或外戚呢?

显然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的权衡、思考发现,皇族、外戚虽然危险,但与与其他力量相比,却是最安全的。
所以,即使人们把重用皇族、外戚的弊端,说了又说,换了一个皇帝又一个皇帝,却是依然都在重用诸王、外戚。直到五代之后,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皇帝终于不再需要皇族、外戚巩固皇权了,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依然需要这样操作。明朝初期是如此的,清朝初期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