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11 发布于山东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提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水平。一是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需要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群体突破。二是完善成果转化产业生态。培育创新协同发展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定期发布前沿技术推广目录,建设高质量产业成果发布平台,遴选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专业机构。
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市场主体。一是引导产业梯次布局。通过引导创新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推动更多产业链头部企业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更多产业链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更多高端装备制造“链核”“链上”企业,以此构建“创新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领航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深化“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建立“链主”企业牵头,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参与的产业链协作联合体。二是打造未来产业集群。一方面,培育可发挥“链主”职能的一流企业,围绕一流企业打造产业生态良好、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未来产业集群,使产业集群成为具有空间强关联性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将集群建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结合,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取消限制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加速企业内生集聚,形成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
夯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特别要加强未来产业靶向人才培养。人力资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应加强产业人才梯队建设,依托重大引才工程和人才选拔计划,促进国内外高质量产业人才在企业管理、研发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搭建功能性对话平台,加强未来产业青年英才与企业、政府的交流沟通,加快突破前沿引领技术,优化科研成果与应用端供需对接机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摘编自黄庆华《向“新”而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因地制宜是由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同决定的。从理论逻辑看,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为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与不同产业相叠加,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新动能形成的机理也是多元的。
例如,前沿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向实体经济赋能,带动的是行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各类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叠加,突破的可能是一个或若干个关键环节。
从实践逻辑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各类新技术的突破瞬息万变,对要素配置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有的技术突破依托的是人力资源的优势,有的技术突破则主要依靠资金密集优势。    
因地制宜的另外一层重要内涵,是要防止“一哄而上”。要防止出现产业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产业类别高度雷同的现象。脱离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去盲目“求新”,带来的只能是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率配置,甚至是产能过剩。
“一哄而上”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忌。防止“一哄而上”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设计,通过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把产业路径的选择权交给经营主体,政府在营商环境保障、科技创新支持等软环境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让具备创新潜能的“种子选手”通过市场竞争成长为行业领域的“单项冠军”,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因地制宜的关键是精准分类。要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实际,把产业底数、优势、劣势认识清楚,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图谱。按图索骥、扬长避短,根据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情况去规划、设计新质生产力发展,除了做好科技创新的环境营造工作,还要进行精准有序的招商,引入各类有潜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当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过程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应注重扩容提质, 在技术路线优化、前瞻技术融合以及应用场景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未来产业则应侧重在研发头部环节做好制度设计,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到研发中来,形成有利于技术突破的良好氛围,为技术产业化打好基础。
总体来看,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就能更好理解这一方法论的科学内涵。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质生产力也不例外,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形成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供给,统筹做好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研发、产教融合之间的衔接,形成合力。应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破除影响人才培养和发挥潜力的障碍,促进各类人才按照市场需求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自由流动。
(摘编自魏琪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必将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B.构建“创新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领航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从而可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促进产业梯次布局。
C.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同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这也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
D.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各类新技术的突破瞬息万变,对如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的配置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群体,完善成果转化产业生态,就可以提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水平。
B.材料二中的“帕累托最优”,在文中指资源配置最优化,“帕累托最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率配置,甚至是产能过剩。
C.打造未来产业集群,既要围绕发挥“链主”职能的一流企业的未来产业集群,还要将集群建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结合。
D.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应注重扩容提质,未来产业则应侧重在研发头部环节做好制度设计,不同类别产业对加快形成新动能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因地制宜的关键是精准分类”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西藏的水、光、风、热等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大,应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等方面探索实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B.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团队依托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长期致力于抗病毒药物研究,并获多项发明专利授权。
C.东北地区因地制宜保护与利用黑土地,针对不同区域分类研发可持续的利用模式,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D.在上海市杨浦滨江,曾经的煤灰仓的顶部平台铺满了太阳能光伏板,这一“零碳智慧综合能源中心”通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变为巨大的“充电宝”。
          
4.试结合文本分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因地制宜”有哪些重要的内涵。(4分)


5.结合两则材料,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人才培养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请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海蒂姑姑来访
(美)马里恩·艾什
我和妻子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上。那年,海蒂姑姑突然来访,和我们一起过夏天。那时候小镇的情况特别糟,因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许多家庭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小镇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居民们也情绪低落、脾气暴燥,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一些人甚至不再上教堂了。
“小镇期待奇迹。”牧师垂头丧气地说。
海蒂姑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佛罗里达州来到我们这里的。她戴着一顶天蓝色的无边女帽。“这颜色与我的白头发正相配。”她说。事实上,那顶帽子与她那闪闪发亮的蓝眼睛更相配。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因此,没过多久,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亲切地称她为“海蒂姑姑”了。
当我们带她去教堂的时候,她很震惊。因为管风琴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人演奏,而由留声机为大家播放赞美诗。“梅布尔·肖说她的关节炎发作了,不能演奏了。”我解释道。“她甚至连来都不来了。”我妻子补充道。“啊,我喜欢演奏管风琴,”海蒂姑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
人们兴奋极了,但只有一小会儿——海蒂姑姑演奏得糟极了,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比没人演奏还要糟不知多少倍。
海蒂姑姑为我们演奏了两个星期之后,牧师亲自去找梅布尔了。他告诉她,大家需要她,大家恳求她再回来演奏管风琴。“好吧,”梅布尔说,“如果你们真希望我回去的话,那我就回去吧。”星期天,梅布尔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了。海蒂姑姑似乎一点儿也不失望。事实上,当大家陶醉在梅布尔的音乐声中时,海蒂姑姑的蓝眼睛也熠熠生辉。    
又一个星期天,教堂里没有出板报。牧师向大家道歉。原来,负责抄写的琼斯夫人说她没有时间再做这件事了。琼斯夫人虽然这么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教堂没有钱支付给她。“如果有人愿意捐出一两个小时来抄写的话,”牧师说,“我们会非常感激的。”
海蒂姑姑站了起来,“我愿意做这件事。”她说。“太好了!”牧师高兴地叫道。但当时后排就有人叫道:“哦,不!”
后来的事实证明,可怜的海蒂姑姑的抄写能力和她的演奏能力一样差。她抄写的板报错字连篇,简直让人没法读。后来,牧师悄悄地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去找了琼斯夫人,恳求她继续担任抄写的任务,而琼斯夫人最后也终于同意了。
其后,海蒂姑姑又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因为教堂没有钱请一名全职打扫教堂卫生的管理人。人们都认为这一次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谁不会扫地和擦桌子呢?但我们的海蒂姑姑就不会。她扫地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灰尘漫天飞舞。她给地板打的蜡,厚得让人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没过多久,路易丝·威尔森和玛格丽特·布朗就自愿代替了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都惊呆了。众所周知,这两位女士不讲话已经一年了。
那年夏天,海蒂姑姑想施于援手的所有事情,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我们都开始喜欢你的海蒂姑姑了。”一位夫人对我说。这虽然不容易,但人人都承认他们之所以喜欢海蒂姑姑是因为她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她做每件事都能够胜任的话,事情就更完美了。但不管怎样,她是一个能让人受到鼓舞的人,她让不去教堂的人又继续去教堂了。
在海蒂姑姑最后一次和我们去教堂的那个星期天早上,她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教堂里坐满了人,有每周都来的,还有许多新朋友。海蒂姑姑走到讲坛前面,面对听众。“你们的教堂真美丽,”她说,“这里的人也都很善良。我会记住你们每个人的。现在,我想为大家演奏一曲《在花园里》。我很喜欢这首曲子,因为它让我们大家离得更近。”
我从来不知道大家会这么专注,但我害怕有人叫海蒂姑姑离开管风琴,因为她的演奏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我不禁想起,这种在最近这些艰苦的岁月里已经很鲜见的忍耐力又回到我们这块土地上和我们这些人的心灵中了。我们全都安静地坐着,好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我们的干旱之危似的。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到一个紧张的变了调的音符,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我们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熟悉的音乐让我陶醉。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此优美。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又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关于这一点,海蒂姑姑从来没有说过。
当她演奏完的时候,人们都鼓起掌来,牧师走到讲坛上,“我们曾经期望出现奇迹,”他说,“现在,奇迹果然出现了。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
(《微型小说选刊》 2009年第15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镇干旱三年,许多家庭搬到别处,资源贫乏,居民们关系紧张甚至信仰缺失。这是小说开篇时人物活动的背景。    
B.海蒂姑姑的行为,使梅布尔和琼斯夫人主动回到工作岗位,使一年不讲话的两位女士自愿代替海蒂姑姑打扫卫生。
C.海蒂姑姑不惜通过自毁形象的方式,拯救了小镇居民干涸的心灵,创造了“奇迹”,重新唤醒了人们的生活热情。
D.由海蒂姑姑来访前的“小镇期待奇迹”,至篇末处的“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奇迹”一词是全篇的文眼。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写了小镇糟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后文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比,突出海蒂姑姑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B.同《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见时误会他的好意一样,本文也故意制造“误会”,以展示人物形象,造成文章的波澜。
C.“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亲切地称她为'海蒂姑姑’了”“我愿意为大家演奏”,直接描写了海蒂姑姑的美好品质。
D.小说叙事的“藏”与“露”设计巧妙,海蒂姑姑一直藏巧露拙,直到弹奏《在花园里》才揭秘,增强了叙述的张力。
8.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表现的海蒂姑姑的情感。(4分)


9.《边城》中的湘西民风淳朴,人物淳厚,这是作者沈从文所构建的“美”的世界。这篇小说也能引发人们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思考。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构建美好社会,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惠王时蜀乱,国人相攻击,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人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恐蜀乱;先伐蜀,恐韩袭秦之弊,犹与未决。司马错与张子争论于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子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者务广其地,欲强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服焉。服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王不能止,此臣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秦。”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王更号为诸侯,而使陈叔相蜀,蜀既属秦,秦日益强富厚而制诸侯,司马错之谋也。
(节选自《新序·卷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按图籍AB天子C以令D于天下E天下莫敢F不听GHI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弊,指虚弱、弱点。与《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中“弊”词义相同。
B.“亲”“善”都是动词,与“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的用法相同。
C.戎狄,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缮兵,指给士兵改善待遇。这与成语“整甲缮兵”中“缮兵”意思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惠王在位时,蜀国发生内乱,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想乘机兴兵伐蜀,扩大自己的疆域,但担心韩国军队侵犯秦境,所以犹豫不决。
B.张仪主张先伐韩国再取周室,认为三川周王室就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应该首先去那里争名夺利。出兵新城和宜阳,成就帝王之业,
C.司马错依据建立王业的三个条件,欲先拿下小的易城,再兴兵蜀国。既有“取地广国”之实,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富国强民,无树敌之危。
D.张仪和司马错之间展开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虽观点不同,但阐述都很有条理。本文主要记述了这场争辩,最终司马错的见解得到认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14.哪些事实证明秦惠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是正确抉择?(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泛南湖至石帆
谢惠连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盻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注】①枻:桨。②䁹盻 :泛指观赏风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二句交代启程游览经过,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桨游湖。
B.全诗主体写湖上无限风光,四句诗四个角度,有动有静,远近结合。    
C.写景颇具特色,笔法精巧,选用富有动感的词语,略加点染,顿有情韵。
D.全诗洗炼,虽不讲究起承转合,但诗句清秀俊逸,含蕴诗人独特感受。
16.诗的末四句富有“哲思之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
(2)屈原在《离骚》中,用水比喻时间流逝,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3)岁寒雪至,老师带着同学们赏雪,大家纷纷念诵起古人咏雪的诗词,老师问小刚能否记起古诗词中取雪之洁白来做比喻的句子,小光回答道“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作为保存下来的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感动了无数人。(    )。
首先,他们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追求爱情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但真正为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的人却________,特别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渴望爱情,但面对困难和阻碍就会____②____。而刘兰芝和焦仲卿却用生命、热血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壮歌。
其次,主人公反抗礼教的巨大勇气和行为极具意义。虽然他们夫妻恩爱,但是焦母偏要以一己之好恶拆散二人,礼教的荒谬性、片面性可见一斑。夫妇二人一开始并没有萌生反抗之念,而是试图谋求妥协。但礼教并不体恤他们,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长逼迫她另嫁他人。二人的爱情无处可托,最终他们选择了走向死亡。他们用生命进行的反抗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____③____。
再次,《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对人类的存在的沉思。它形象地描绘了焦、刘殉情的悲剧,而悲剧的成因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些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弊病,展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噬人的本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
B. 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
C. 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
D. 后人因为他们的勇敢反抗而赞叹不已,并深受鼓舞
19.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做修改,并将修改之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________,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________,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________,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祖父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代作品渗透于当下的网络阅读中,有的成了打卡阅读的好材料;有的渗透于当下的视频材料中,成了小视频的绝佳素材;有的渗透于对古代文化的普及活动中,让一些学者成了网红……古代作品以各种形式“渗透”于现代生活之中,对于这种“渗透”,有人认为是数字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人认为这只能让当代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隔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古代作品渗透于当下的网络阅读中,有的成了打卡阅读的好材料;有的渗透于当下的视频材料中,成了小视频的绝佳素材;有的渗透于对古代文化的普及活动中,让一些学者成了网红……”,材料一开始是列举了各种古代作品在当代渗透的场景,及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的,要辩证的看。
“古代作品以各种形式“渗透”于现代生活之中,对于这种“渗透”,有人认为是数字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人认为这只能让当代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隔膜”,这里概括了不同的人对古代作品渗透的影响和价值的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对此有辩证的或不同的看法。
整个材料是要求考生对古代作品在现代生活中渗透的方式、影响、价值、意义谈出自己的思考。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1.C(A项“必将成为”错误,原文是“已成为”,B项因果颠倒,D项“本质上是一致的”无中生有。)
2.A(A项错误。只要……就……,材料中没条件关系。)
3.D(D项突出的绿色赋能,不能突出其因地制宜的特点。)
4.(1)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2)因地制宜就是要防止“一哄而上”。要防止出现产业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产业类别高度雷同的现象。(每点2分。)
4.(1)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2)因地制宜由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同决定。(3)因地制宜的关键是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精准分类,不能脱离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盲目“求新”,“一哄而上”,出现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类别高度雷同的现象。
5.(1)加强未来产业靶向人才培养。加强产业人才梯队建设,搭建功能性对话平台。(2)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统筹做好各类教育的融合衔接。(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破除影响人才培养的障碍,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每点2分)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B(“主动”错误。文中牧师亲自找梅布尔,梅布尔答应回来演奏。琼斯夫人是在“我们许多人”的恳求之后,同意继续抄写。)
7.C(“直接描写”错误,第一句为间接描写。)
8.①海蒂姑姑“似乎一点儿也不失望”,表现了她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使梅布尔重新回到教堂演奏的欣慰;②发现大家陶醉在音乐中,海蒂姑姑也陶醉在音乐中,表现了海蒂姑姑对小镇居民的爱,对小镇和谐美好前景的希望。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启示我们构建美好社会要友善真诚;②海蒂姑姑主动请缨演奏、抄写、扫地,“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启示我们构建美好社会要乐于助人;
③海蒂姑姑在演奏、抄写、扫地等事情中表现出来的糟糕行为,拯救小镇居民的心灵,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启示我们构建美好社会要使人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④海蒂姑姑通过自己的智慧改变了小镇的民风,使居民变得团结和谐,有忍耐力,乐观坚韧,启示我们构建美好社会要同心同德,要有合作品质、宽容意识、乐观精神、以及不计私利的奉献精神。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AEG(正确的断句是“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11.D(文中意是“整治武备”)
12.C(“先拿下小的易城”于文无据)
13.(1)请允许我陈述这样做的缘故:周王室是天下的宗室,齐国是韩国的盟国。(齐国是韩国结交亲附的国家或者交好的国家。)(“请”“谒”“与”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但是秦凭借着它小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力,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区区”“万乘”“序”“朝”各1分)
14.出兵伐蜀,顺利平定了蜀国内乱;蜀君俯首称臣,蜀国归属了秦国;秦国日益强大,逐渐制服了各国诸侯。
参考译文:
秦惠王的时候,蜀国发生内乱。国人互相攻杀,向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发兵讨伐蜀国,但认为道路危险狭窄,很难到达蜀国,而韩国可能乘机侵犯秦国。秦惠王要先讨伐韩国,恐怕蜀国内乱越闹越大;要先去讨伐蜀国,担心韩国乘虚袭击秦国,所以犹豫不决。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展开了争论。司马错要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讨伐韩国。”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见解。”张仪回答说:“亲近魏国,交好楚国,然后出兵三川,堵住什谷的山口,阻挡屯留的山道;魏国断绝南阳的通路,楚国逼临南郑,我们秦国进攻新城和宜阳,兵临东周、西周的城郊,谴责周王的罪过,乘机侵夺楚国和魏国的土地。周王室自知江山不能保住,就一定会献出九鼎宝器。我们据有九鼎,掌握地图户籍,挟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的,这是帝王大业。现今,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而且是戎狄之流。使士兵疲惫,百姓劳苦,却不能够获得好名声;即使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够获得大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到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到集市上争。现在三川和周王室正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可是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反而到戎狄那里争,这离建立王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要想使国家富庶,必须扩大他的土地;要想使军队强大,就必须使他的百姓富足;要想建立王业的,必须广施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王业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如今,大王的土地狭小,百姓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到的事情做起。蜀国是西部的偏僻国家,而且又是戎狄的首领,现在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用我们秦国军队进攻蜀国,就好像用豺狼去追赶羊群一样。取得他们的土地,足以扩大秦国;取得他们的财富,足以使我们的百姓富足;治军兴兵,没有伤害百姓就降服了蜀国。所以,降服一个国家,而天下人都不会认为我们暴戾;取尽蜀国的财富,各国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一次举动就能名利双收了,而且还有禁止暴虐、平定叛乱的美名。现在如果去攻打韩国,胁持周天子,胁持周天子是个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好处。蒙受不义的名声,进攻的只是一个天下人所不愿得到的地方,这就危险了。请允许我陈述这样做的缘故:周王室是天下的宗室,齐国是韩国的盟国。当周王室自己知道将要失去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要失去三川地带的时候,两国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的支持,并向楚国、魏国求援,把九鼎送给楚国,把三川土地送给魏国;把九鼎送给楚国,把三川土地送给魏国,那么大王您无法阻止,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才是万全之策。”秦惠王说:“很好!我采纳你的建议。”秦国最终出兵讨伐蜀国,十月夺取了蜀地,于是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爵号称为诸侯,秦国派陈叔去辅佐蜀侯。蜀国归属秦国以后,秦国日益强大富庶,逐渐制服了各国诸侯,这都是司马错的计谋。    
15.D(此诗讲究起承转合)
16.①苦乐之理:经过跋涉苦,方得䁹盻乐,表达乐从苦来的感慨。②有无之辩:游览有尽,兴致无穷,表达留连忘返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注意:比喻修辞的限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B
【解析】首先看语境。前面概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由后文“首先”“其次”“再次”所领起内容可知,这三部分主要讲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反抗行为的现实意义。括号内的句子应起到过渡作用,由二人的故事过渡到二人行为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四个选项。A项“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仅是对前面故事的概括,与后文的现实意义不衔接。C项“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也是对前面故事的概括,与后文不衔接。D项“后人……”和前文的内容不衔接。B项“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这一表述更能承上启下。故选B。
19.①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寥可数) 
②畏葸不前(知难而退、望而却步)
③忠贞不渝(始终不渝、忠贞不二)    
20.作为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①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或:远处传来唢呐的声音) 
②这是当地规矩(或:这是当地的风俗)
③不作理会(或:不说什么话,不搭理祖父)
22.①原文两个“明白了,又问……”,构成间隔反复,把祖父问话过程写得更详细更具体。(1分)②原文用短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一个接一个地问问题,更能体现祖父把一个一个问题弄明白的内心想法。(1分)③原文语体色彩口语化,生活化,让人感到亲切,符合祖父的身份,体现了祖父的质朴,也委婉含蓄地体现了祖父对翠翠的关心和疼爱。(2分)
四、写作(60分)
审题立意          
 古代作品渗透于当下的网络阅读中,有的成了打卡阅读的好材料;有的渗透于当下的视频材料中,成了小视频的绝佳素材;有的渗透于对古代文化的普及活动中,让一些学者成了网红……”,材料一开始是列举了各种古代作品在当代渗透的场景,及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的,要辩证的看。
“古代作品以各种形式“渗透”于现代生活之中,对于这种“渗透”,有人认为是数字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人认为这只能让当代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隔膜”,这里概括了不同的人对古代作品渗透的影响和价值的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对此有辩证的或不同的看法。
整个材料是要求考生对古代作品在现代生活中渗透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