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与老班长彭友胜的战友情

 zbpzbpzbp 2024-05-12

毛泽东与老班长彭友胜的战友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彭友胜在得知昔日战友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后,显得格外激动,逢人便说:“我之前和毛主席共过事”,但他们却对彭友胜的这番话半信半疑。

  1951年,彭友胜决定给毛主席寄一封求助信,但却迟迟不见回信,当时彭友胜的心中感到阵阵难过,老伴也在一旁数落:“这不是为难毛主席吗?”

  不过让彭友胜和其家人都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不仅仅亲自给他写了回信,而且每个月还得到了一定标准的生活补助,那么他和毛主席之间有过怎样的经历呢?

  彭友胜多次帮助毛主席,建立深厚情谊

  1911年,27岁的彭友胜在湖南长沙革命新军中担任副班长,虽然说这一职位并不高,但对于15岁就背井离乡出来打拼的他来说,显得格外珍贵,是他凭实力获得的。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彭友胜认识了意气风发的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一心想加入湖南革命新军,并直接前往军营门口等待,但没想到的是却被告知:要从军必须找一个可靠的人为自己做担保。

  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陷入了沉默,找个人来为他担保哪有那么容易,当时的毛主席除了选择与招兵的人争辩之外,别无他法,不过幸运的是有一位名叫朱其升的士兵,在亲眼目睹了这一情况之后,决定对毛主席出手相助,并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副班长彭永胜。

  虽然说彭友胜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他对于读书人向来尊重,看着毛主席坚定的眼神,他下定决心,和朱其升一起成为了毛主席的担保人,当时毛主席的心中感到阵阵温暖,并将他们二人的这份恩情铭记在心。

  初入军营的毛主席暂时未能分到棉军衣和被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过冬成为了眼下的一大难题,朱其升见状主动伸出援手,将自己的衣物分给毛主席,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彭友胜还将毛主席安排在自己的上铺,一直对他照顾有加,其实彭友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非常欣赏毛主席,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仅仅有着宽阔的胸怀,而且每一步都走的特别踏实,是真正的为了百姓们付出,在这一点上,他们能产生共鸣。

  一段时间之后,毛主席的实力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常常为大家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并且还承包了大伙儿的家书。

  彭友胜看在眼里很是欣慰,自己手下能有这样一个列兵,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同样他还常常和别班的人说起:“我们班可是出了个大秀才。”

  在长时间的相处下,彭友胜和毛主席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只要是毛主席的事情他都会当成自己的事情看待,并极力帮助。

  有一次,一个兵痞直接拿了卖烟老人家的两包烟,并未付钱,毛主席亲眼目睹了这一情况之后,很是生气,紧紧抓着他让他付清再走,碍于当时人多,再加上自己不占理,他只能向卖烟老人家付钱。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没想到的是他却一直记恨在心,只要有机会就想办法针对毛主席,但毛主席也丝毫不慌,因为彭友胜等人都会尽力帮他摆平。

  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毛主席也发自内心地欣赏彭友胜,并对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得知彭友胜年纪轻轻就加入了新军,有着一身本事的他曾担任主力,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亲切友好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当然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

  1912年,毛主席决定回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并找彭友胜帮忙,纵然彭友胜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还是选择了点头答应:

  润之,我晓得你胸怀大志,不能长久埋没在这里。你就远走高飞吧,我不会为难你,你在我手底下当兵,我好好待你;你要走,我祝你有好的前程。

  除此之外,彭友胜还结合毛主席的现状,为他做了两件事情,当时的毛主席很是感动,并牢记在心。

  彭友胜和班里的战友们一同凑钱,为毛主席举办了一场简单的践行宴,并准备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当时毛主席有着7块钱的军饷,除了吃饭之外,几乎钱都花在了买报上,不停的充实自己,要是能吃到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非常奢侈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着彭友胜为自己准备的红烧肉,心中感到阵阵温暖,等到践行宴结束之后,彭友胜又将毛主席叫到一旁,从兜里拿出两块钱交到他手上,特地叮嘱:“一定要保重。”。

  毛主席见状直接选择了婉拒,他知道彭友胜家境贫寒,父母身体还不好,一般他的军饷大部分都寄回了家里,这两块钱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他一定不能收,但奈何彭友胜有自己的坚持,也是他的一番心意,毛主席难以一直拒绝,便只能收下。

  在这段时间内,毛主席认识了两位好友,一位是副班长彭友胜,另一位是常常帮助自己的朱其升,虽然说在这之后他们之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这段经历是从不会忘的,毛主席一直记在心里。

  二人再次相见,毛主席发出诚邀

  1926年,彭友胜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得知毛主席就要来广州了,当时他的内心十分激动,并期待着这次见面,为此彭友胜特地理了个发,并找出一身还算像样的衣服,亲自去找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彭友胜前来非常开心,在听了卫士的报告之后,没有片刻耽误立马起身相迎,虽然说他们二人已经时隔多年未见,但彼此之间的情谊是从未改变的,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道:“盖三兄,别来无恙啊,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这么长时间没见,我可是一直想着你呢。”

  这次见面,他们二人聊了很多,毛主席一直关心着他和家人的生活现状以及身体情况,得知彭友胜一切都好这才放下心来。

  在临走之前,毛主席向他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来我身边,咱们一块儿搞革命,咱们兄弟二人再也别分开了。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他知道彭友胜的实力,同样也相信他的为人,希望他能够跟着自己加入共产党,和从前一样并肩作战,但没想到的是彭友胜却选择了婉拒:

  “我是个大老粗,干不了舞文弄墨、治国安邦的大事。留在你身边帮不了什么忙,不如继续当兵扛枪好……”

  毛主席听他这样说也没在继续坚持,此次别过,他们二人再次奔赴战场,彭友胜凭借自己的实力立下赫赫战功,并在安排下担任副连长这一职位,在这之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有了好转,不少人都认为彭友胜终于熬出头了。

  不过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一段时间之后,彭友胜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部队,过普通人的生活,他的这一举动让大家无法理解,但是彭友胜有自己的想法。

  在这之后,彭友胜顺利回到老家衡东县,并在吴集粮行担任保管员,在接下来的很多年中,他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兢兢业业,和家人过着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虽然说彭友胜常常会回忆起之前在战场上的日子,但是对于这一决定他从未后悔。

  等到年龄稍大些,彭友胜便回乡务农,尽管他们的生活有些拮据,不过有家人一直陪伴在身边,也让他格外珍惜。

毛主席收到彭友胜求助信,暖心回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举国欢庆,得知昔日战友毛泽东已经成为国家主席后的彭友胜,格外激动,同样也为此感到自豪,逢人便说:“我之前和毛主席共过事,而且他还曾是我手下的列兵呢。”

  彭友胜的这番话让大家半信半疑,有人听过之后当即就说出了心中的疑虑:“毛主席既然和你共过事,那你为何不一直跟着他走呢?如今却在乡下务农。”

  面对大家的问题,彭友胜陷入了沉默,很多往事也随之涌上了心头,过了一会儿,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唉,怨只怨我脑后没长眼睛。要是有先见之明,一直跟定毛泽东,如今我也到北京干大事去了。”

  1951年年初,67岁高龄的彭友胜决定背上一袋新米,前往北京看望毛主席,并与自己的妻子以及孩子们商量这件事情,最终他们一致决定,暂时先不动身,而是给毛主席写一封求助信。

  彭友胜为此特地请来了当地非常有文化的夏金声老先生代笔,并大方地上集市买了上好的笔和纸,经过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亲自前去寄信,当时彭友胜的内心十分忐忑,他不确定毛主席是否还记得他,同样也不确定这封信是否能交到毛主席手上。

  一晃眼二十多天过去了,迟迟不见回信的彭友胜越发得着急起来,心中感到阵阵难过,不仅仅茶不思饭不想,而且就连夜里也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老伴看他整天唉声叹气的样子,忍不住在一旁数落:

  “毛主席要管全国那么多的大事,哪有空闲搭理你一个泥脚杆子。六七十岁的人了,还异想天开'吃皇粮’,这不是为难毛主席吗?”

  老伴的这一番话,让彭友胜更加垂头丧气,本已经对这件事情不抱希望的他,却在一天收到了一封来信,当时的彭友胜十分激动,看着上面熟悉的毛笔字,他双眼含泪,他就知道毛主席是不会忘记他的:

友胜先生:

  三月十四日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你被划为贫农成分,如果是由群众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还勉强过得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的工作位置。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向他请示有无可以助你之处。不一定能有结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历史和近来的情况,连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们提出确定的意见。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动一下,可去试一试。去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三月三十一日

  这封300多字的信被彭友胜背的滚瓜烂熟,只要有人问及毛主席给他写信的内容,他便会完整的复述出来,彭友胜将毛主席的这封亲笔信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很快他便前往湖南省人民政府,顺利找到副主席程星龄。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彭友胜一直住在湖南长沙,并得到了热情招待,不论是每天的伙食还是住宿,都是上宾待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友胜很快便觉得不适应了。

  他主动找到程星龄,并和他认真的说道:“我此次前来主要是想请你为我安排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段日子里,我一直大鱼大肉吃着,又无事可干,心中实在过意不去,家里人还等着我的喜讯呢。”

  程星龄听他这样说表示非常理解,耐心地和彭友胜解释过后,便直接给省委统战部写了一封公函,主要意思是:

  彭友胜先生1911年曾和毛主席在湖南新军共过事,属于辛亥革命老人,如今年龄偏大,又没文化,不宜安排工作,请你们按照一般国家工作人员经济待遇,每月发给一定标准的生活补助。

  在这之后,彭友胜继续回到家乡务农,统战部也每月按时为他发放30元的生活费,彭友胜一家人都对毛主席的帮助心存感激,并想着为他送点东西作为回礼。

  但具体送什么却让彭友胜一头雾水,在和老伴以及子女们经过商量之后,一致决定不如就将本地的上等茶叶相送,毛主席向来爱茶,他一定会喜欢。

  在接下来的18年中,彭友胜从未中断为毛主席送茶叶,而中共中央办公厅每次都会回信表示已收到,他的坚持毛主席都看在眼里,并心怀感激。

  虽然说彭友胜和毛主席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段经历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同样他也为能有毛主席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骄傲,毛主席向来重情重义,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他都会尽力帮助,毛主席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返回目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