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夏(三星堆)二十三 鲧早期属于古夏人族系,后转属西少昊昌意族系

 澴川黄饮冰 2024-05-12 发布于湖北

追踪夏朝  第三篇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三章 鲧早期属于古夏人族系,后转属西少昊昌意族系

一、黄帝创立的明堂体制是上古中国的国家体制,即“一体两面四翼”

历史记载中,有“黄帝设东西大监监于万国”的记载,有“黄帝四面”的记载,还有“黄帝设五成十二楼”的记载。就看你如何理解史料了。

我也早说过,“东西大监”是“监察”,这个是对“天帝布政体制”的落实。

明堂体

“黄帝四面”,就是“监察”体系之下的“四方治理体系”,负责对东南西北四方诸侯国的治理,就是四方诸侯长。再帝尧时期,就有“四岳”“九州”。“四岳”就是四方诸侯长;“九州”就是“九州牧”。

黄帝还设立五座监城,就考古发掘的城址遗址规模看,宝墩古城可能就是西南监城。

二、宝墩古城可能就是最早的崇城,所以夏后氏鲧也被称作崇鲧

宝墩古城可能由夏后氏鲧驻守,可能由于宝墩古城的原始名称是崇城,夏后氏鲧也就有了崇鲧的名号,所以宝墩古城也就是最早的崇城。自此鲧被打上了“崇”的烙印。后来被封为“有崇伯”。“崇”这个地名,在西川也有遗迹可寻。

因为昌意是西少昊,负责对西部诸国的监察,所以鲧也就归属于昌意系。(具体论述见本人所著《黄帝设两少昊东西大监,监于万国》一文。)那么崇鲧也就以昌意为宗祖。

三、夏后氏鲧早期属于古夏人女娲神农族系,黄帝轩辕氏代神农氏为天子后转属西少昊昌意族系

为什么说有崇鲧是转属于昌意系呢?因为在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前,神农氏是天子。神农氏有效地对上古中国西部行使统治权。从族徽上看,夏后氏的族徽跟女娲伏羲神农的族徽是一脉相承的。

《列子.黄帝篇》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这句话说的就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的图腾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这个种族属性,就是经过继续复合后的古夏人图腾,其中人面就是对古夏人原始图腾人面鱼纹图的继承。所以,夏后氏族源是古夏人,族系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说的是氏族的前后演变关系。

这个说法,与史记不同。史记说:黄帝(妻雷祖)……昌意……颛顼…………禹。鲧禹又属黄帝血统。为什么不同呢,因为这个谱系是归宗于黄帝之后的世系。归宗黄帝体系之后,夏后氏的鲧和禹都不再有“牛首”的标记,但是鲧继续有“蛇身虎鼻”的标记,禹也有“虎鼻”的标记。

其实这说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夏后氏的氏族本源,一个是鲧禹的血统归宗,两者并不矛盾。鲧禹是归宗黄帝系的古夏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到夏启,黄帝王朝(中夏王朝)就结束了。黄帝王朝(中夏王朝)从黄帝到舜帝保持“天玄地黄”崇拜,夏朝却是青崇拜。

四、白马与鲧

《山海经 .  海内经 》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就引出“白马”与“鲧”的关系问题。

1、“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非秦汉或汉魏时期的白马羌

与“白马”有联系的古族,有白马羌。根据历史记载,白马羌是古氐羌人的一支。又称白马氐。汉代称今四川绵阳北部与甘肃南部武都之间的白龙江流域的羌人为“白马羌”或“白马氐”。从事农业。产马、牛、羊、漆、蜜等。

秦汉时期,白马羌分布于广汉塞内外。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豪酋楼登率部众五千余户内属。建和二年(公元148)犯广汉属国,为益州刺史击败。魏晋时继续活动于广汉地区。汉魏时期,白马羌居西域嫸羌以西至葱岭间,与黄牛羌相邻。

2、“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中的“白马”非炎帝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条记载很明确,白马是黄帝的后裔。无论是炎帝还是神农,均无“白马崇拜”。

3、“白马是为鲧”发生在石峁古城遗址

马和鲧,在石峁石雕图文上均可见:

石峁遗址鹰射马图(左为马,右为鹰,中间是弓箭)

石峁遗址双鲧龙图

对出自石峁古城遗址的这两幅石雕,以前也论述过。以前的论述有些简短,因为很多关系随着考古发现才能逐步理清。石峁遗址的鹰射马图,与“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的历史时间应该是契合的。对于我作出的“鲧应昌意之命收复大夏”的论断,我也不重复。正是鲧率军进入大夏地区,才引发了鲧与大夏白马氏之间的战争,所以才有鹰射马石雕。这就回答了“鹰为什么要以箭射马?”

“马”是白马氏的族徽,鹰是昌意的族徽。因为昌意出自黄帝,黄帝出自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以鹰为其族徽之一。奉昌意之命进军大夏(秦晋高原)的崇鲧,他的军旗就是“鹰”。崇鲧本的族徽是“鲧龙”。以前谁也不知道“鲧龙”是个什么形象,在石峁古城出土的石雕上终于看到了。

在石峁时期(前2300年),夏后氏鲧战胜白马氏,“马”就变“鲧”。就是“鹰”(昌意的旗帜之一)战胜了“马”,大夏地区的由黄帝封建的宗主白马氏被迫成为鲧的部族,以鲧为宗主。鲧成功收复大夏高原,就建立了以石峁古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

上两图联合看,就是在石峁时期“马”变“鲧”的形象说明。这是在前2300年发生在大侠地区的一次统治氏族的更替。“马”对“鹰”作战失利,丢失了对以石峁为中心的大夏地区的控制权,白马氏也被夏后氏鲧吞并。

所以我的解释就是,“马”是石峁地区的原统治者的族徽,“鹰”是昌意的军旗,此时举“鹰”旗的是鲧。“鲧”吞并“马”继续统治大夏高原。在颛顼与共工争帝的战争中,昌意系的鲧控制大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五、宗法关系的变化

我早就说过,上古中国的国家化历程是由姓氏到氏族国家,由氏族国家联合成氏国联邦,氏国联邦就是地域王朝。王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机构。正因为姓氏国邦朝的关系,宗法关系是维系国家的纲纪,宗主就是国家统治的核心。在上古中国,铁血征伐和认祖归宗是常态。国家的治理体系就是由这些级别不同的宗主构成的。认祖归宗的代价就是换宗主,就是换血脉和换族祖。

在黄帝时代,起始的万氏之宗是黄帝。颛顼再造华夏,颛顼由成为万氏之宗,就得重新以颛顼为宗建立新宗法秩序。颛顼与黄帝得宗法关系当然不会变,但是其他氏族与颛顼古宗法关系就得重新建立。这就是上古记载中宗法关系有诸多混乱的原因。

黄饮冰随笔202404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