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各家注解系列——第14条

 昵称14945998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伤寒论条文各家讲解

第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导读:2023年新年伊始,小编与多位热爱中医的好友联手整理了历代学者对《伤寒论》的注解,汇编于此。整理选取的医家有新旧《伤寒十人书》的部分作者,还有历代及现代比较重要的医家。

整理内容以条文顺序为纵线,历代医家的生平顺序为横线。每个条文横向学习,互相参照可纵向学习。因为整理过程仓促,难免有所纰漏,还请读者读后于评论区留言批评指正。

若您对本条文有更好的理解与体悟或了解其他学者的观点,还请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碰撞思想,激起学术火花,共同学习和精进。

希望这里能成为我们学习和交流经典的阵地,为中医复兴和人民健康出一份力!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项背几几者,当无汗,反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与桂枝汤以和表,加麻黄葛根以祛风,且麻黄主表实。后葛根汤证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药味正与此方闻。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葛根三两,余依桂枝汤法

几几,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颈几几然,形容病人之颈项俱病者,俯仰不能自如之貌。盖太阳之脉,下颈挟脊,太阳之筋,其别者挟脊上项,阳明之脉,其支者从大迎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阳明之经,其直者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合于太阳。故邪凑太阳,则项背强,加阳明,则颈亦病,故曰几几也。反,转也,言太阳未罢,汗转出不已,而恶风犹在也。以太阳尚在,故用桂枝为主方。以初有阳明,故加葛根为引用。盖葛根者,走阳明之经者也。然则桂枝加葛根之所以为汤,其太阳阳明差多差少之兼解欤。旧本以葛根汤方为增补,谬甚。今依经文桂枝加例补注。太阳一经,分荣分卫,桂枝麻黄,所以同主一经。阳物明、少阳,经络脏腑耳,葛根、柴胡,所以各专一经矣

喻嘉言《尚论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①主之。

几几,项背拘强之状。按:后症葛根汤,乃桂枝汤中加麻黄、葛根也。其症无汗,故以麻黄发之;此症有汗,故去麻黄,而曰桂枝加葛根汤也。若有麻黄,则亦葛根汤矣。

①桂枝加葛根汤:原脱,据《伤寒论》补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汤有麻黄,桂枝加葛根者,以桂枝汤加葛根而无麻黄也

此承上文头痛而及于项背,以见太阳循经自上而下之义也。几几者,乃短羽鸟之伸颈鼓翼、飞翔不能之状。太阳经脉循于脊背之间,今风邪涉于分部,而经气不舒,故项背强而几几然也。循经下入,是当无汗,反汗出者,分部受邪而肌腠不密也,肌腠虚故恶风。用桂枝汤以解太阳肌中之邪,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葛根四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注】此病太阳之经输也。太阳之经输在背,《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项背强者,邪入于输,而经气不舒也;几几者,短羽之鸟欲飞不能之状,乃形容强急之形,欲伸而不能伸,有如几几然也;夫邪之中人,始于皮肤,次及于肌络,次及于经输,邪在于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也。宜桂枝以解肌,加葛根以宣通经络之气,干葛之根,入土极深,其藤延蔓似络,故能同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外达于肤表也。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二条本是痉证,而有表虚表实之分。表实者无汗,表虚者汗反自出,即所谓刚痉柔痉也。然痉,筋病也,亦风病也。故虽有刚柔之异,而其项背强几几、恶风,则一也。几几、项强连背,不能展顾之貌。桂枝加葛根汤,如太阳桂枝汤例;葛根汤,如太阳麻黄汤例。而并加葛根者,以项背几几,筋骨肌肉并痹而不用,故加葛根以疏肌肉之邪,且并须桂、芍、姜、枣,以通营卫之气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原方有麻黄三两。成氏云:麻黄主表实。后葛根汤证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药性正此方同。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葛根汤,方见正治法下。

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而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足太阳脉自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背脊。此从风池而入,不上干于脑,而下行于背,故头不痛而项背强也。几几,项背牵动之象,动中见有强意。凡风伤卫分,则皮毛闭,故无汗;风伤营分,则血动摇,故汗自出。不可以本症之无汗为伤寒,他条之自汗出为中风也。桂枝大青龙症,恶风兼恶寒者,是中冬月之阴风;此恶风不恶寒者,是感三时②鼓动之阳风。风胜而无寒,故君葛根之甘凉,减桂枝之辛热,大变麻、桂二汤温散之法。《内经》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头项;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又"秋气者,病在肩背。"③则知颈项强,不属冬月之寒风。《易》以"艮"为山,又以"艮"为背。山主静,人以背应之,故元首④四肢俱主动,而背独主静。葛根禀气轻清,而赋体厚重。此不唯取其轻以去实,复取其重以镇动也。此又培土宁风之法。

①而:宋本作"反"。

②三时:指春夏秋三时。

③见《素问·金匮真言论》。头项,《素问》作"颈项"。

④元首:头。

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注〕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实邪也。今反汗出恶风者,虚邪也,宜桂枝加葛根汤,解太阳之风,发阳明之汗也。

〔集注〕汪琥曰:太阳病项背强矣,复几几然,颈不得舒,颈之经属阳明,项背与颈几几然,其状当无汗,今反汗出、恶风,仲景法:太阳病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今因其几几然,故加葛根于桂枝汤中,以兼祛阳明经之风也。

桂枝加葛根汤方

于桂枝汤内,加葛根三两,余依桂枝汤法。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注〕已上论痉,皆外感风、寒、湿而为病也。若太阳病发汗太多,津液大亡,表气不固,邪风乘虚而入,因成痉者,乃内虚之所致也,不可以柔痉、刚痉例之,宜以桂枝加附子汤,以固表祛风为主治。由此推之,凡病出汗过多,新产亡血过多,而变生此证者,皆类此也。

〔集注〕程应旄曰:即此一端推之,则知此病得之亡津亡血,而因虚致寒,因虚致燥者不少。盖阳气者,柔则养筋,发汗太多,则亡其阳,而损其经脉之血液故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注】虽然病在太阳之肌腠,桂枝汤为切当,若太阳经输之病,专用桂枝汤原方,恐未能丝丝入扣。《内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

盖太阳之经输在背。太阳病。项背不舒而强如短羽之鸟,欲飞而不能飞,其状几几,是邪入太阳之经输也。

夫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及肌络,次及经输。今者邪入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视桂枝证同而不同者,非得葛根入土最深,其藤延蔓似络,领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还出于肌肤之外者,不能捷效。必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此一节言太阳经输之证,亦承上节推广桂枝汤之用而不泥其方。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书太阳循背行,人身之背面,即太阳之正面也。正面上有外面表面,发于阳则外证现外面,发于阴则表证现表面。其外面表面不与人身相背者,太阳不反张,则不触不背矣。乃无反张之形,而有反张之势,是正面如反面。形容之曰项背强几几,若反翼之鸟者然。其反且背也,非太阳故为拗状也。项背似有葛藤在,手太阴肺为牵引,而后皮毛强为之合也。假令阖而不开,则外证作表证论矣,无汗而已。否则上开下不开,下焉不能翻为上。阴不升亦无汗,或下开上不开,上焉不能翻为下,阳不降亦无汗也。本证则上开下亦开,独项背为中梗。手足太阳尽有反动力,翻无汗为有汗,故曰反汗出,岂徒谓其不当如是反如是哉。谓太阳与项背,本不相反而适相反也。胡不曰反恶风耶?风邪非袭入太阳署之底也。特恶其俨与项背争强弱,复牵引太阳之面,转令太阳无强力以反入,亦无强力以反出。反而不折,故不曰如柔痉状也,当以桂枝汤为禁剂,恐其收易而放难。惟有仿系铃解铃之法,太阳方翻作太阴方,则禁剂变为神剂矣。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详注方后。

桂枝加葛根汤

此变通桂枝汤之头一法。存桂枝之名,而所加者葛,不易方之易方。如桂枝之法,而仅去者粥,不易法之易法。葛之义,针对项背之葛藤。根之义,拨正阴阳之互根也。手太阴之根,互足太阳者也,能行使麻黄发表证之汗,发之自能收。足太阴之根,互手太阳者也,能行使桂枝解外证之汗,系之而后解也。若手太阴越俎与外证相持,则左矣。以其没收桂枝证入毛脉之中,虽有桂枝汤而不适用。太阳得其反,实太阴失其正也。葛根入土最深,得土味最厚,本草称其起阴气。味起阴气三字,正教人物识葛根的真诠。盖起地气以为云,自尔引天气以为雨。一味药能上下其阴阳,已非寻常所可及。尤异在右旋者根,而左旋者纹。更莫名其转圜之妙,即谓手足太阴,首以葛根为更始可也。凡用葛根,皆本此义。特变桂枝之阖力为开力,则本节为滥觞耳。

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葛根四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此邪薄于外,正气不得外泄,则上冲于头,故无论伤寒、中风,皆有头痛之证。两太阳穴在目外眦旁最为空虚,故上冲之气,此最先受。初病便发热者,为其发于阳也。当皮毛开泄之时,风袭汗孔之虚,内薄肌腠。肌腠为孙络丛集之区,草书”丝”字,形近于”孙”,故《内经》俱作”孙络”,即今西医所谓微丝血管。营气居之,营气随受随抗,故一病即见发热。皮毛本开,故汗自出。风从汗孔入犯肌肉,故恶风。所以用桂枝汤者,取其辛甘发散,但令脾阳内动,营气自能作汗,从肌理泄出皮毛,然后肌表通彻,风邪即从汗解矣。无如近世庸工,谬以芍药为酸寒,又不知姜、枣、甘草为扶脾主药,桂枝、甘草所用不过三五分,生姜不过三片,红枣不过三枚,桂枝汤乃无复愈疾之功,可笑亦可叹也。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几几,程本作“兀兀”,误。《玉函》云:桂枝汤主之。《论》云,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千金翼》同,“论云”作“本论云”。)

成无己云:几几,伸颈貌。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

张志聪云:此承上文,头痛而及于项背,以见太阳循经,自上而下之义也。太阳经脉,循于脊背之间。今风邪涉于分部,而经气不舒,故项背强而几几然也。是当无汗,反汗出者,肌腠不密也。肌腠虚,故恶风,用桂枝汤,以解太阳肌中之邪;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伤寒明理论》云:几几,音殊,引颈之貌。几几,短羽鸟也。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引其头尔。项背强者,动亦如之。《金匮直解》云:按《说文》,几几字无钩挑。有钩挑者乃'几案’之'几’字也。几几,乃鸟之短羽,象小鸟毛羽未盛之形,飞几几也。故凫字从几,盖形容其颈项强急之意。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成本、《玉函》无“去节”字芍药二两。《可发汗》篇作“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玉函》作“三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原注: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也,第三卷有葛根汤“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玉函》无“麻黄”二字,一斗”作“九升”,无“将息及禁忌”五字,成本亦无五字。方本不载本方,但云于桂枝汤内加葛根三两,余依桂枝汤法。

丹波元简云:方氏以降,均以此方为太阳阳明合病之的方,只张志聪、张锡驹之解,为太阳病项背强者之主剂,其说似长矣。盖以葛根为阳明之药者,昉乎张洁古,诸家未察耳。仲景用葛根者,取之于其解表生津,痉病亦用葛根,其意可见也。《本草经》云:葛,主治消渴,身大热。《名医别录》云: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亦可以为佐证也。《活人书》云:伊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圣济总录》桂心汤治四时伤寒初觉,即桂枝加葛根汤。

铁樵按:桂枝汤加葛根,谓是太阳阳明合病之的方,未尝不可通其意。盖以桂枝属太阳,葛根属阳明。太阳从寒化,桂枝性温;阳明从热化,葛根性凉故也。伤寒之法,以恶寒已罢,为传入阳明之候,是阳明但恶热不恶寒也。三阳之病皆正治,正治者,治寒以热,治热以寒。不化热,不名为阳明,故洁古以凉性之葛根为阳明主药。病固有已传阳明而太阳未罢者,斯各家以桂枝葛根并用之方,为太阳阳明合病之主方矣。然按之经文,则殊不尔。《伤寒论》之法,有一证则有一药。背几几者,加葛根等于呕者加半夏,喘者加厚朴、杏仁,足蜷者加附子,故谓桂枝加葛根汤为项背强几几之主剂。其说较正确。两阳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是葛根第二个作用。盖下陷则为利,陷者举之,葛根性升,所以举陷也。后人有疑葛根是阳明药,深恐病在太阳时用之,引邪入里。其实哪有此事,凡读书无真知灼见,故当一步不可行。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程本,几几作几几。玉函、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作桂枝汤主之。)

张隐俺曰;此承上文头痛而及于项背,以见太阳循经,自上而下之义也。几几者,乃短羽鸟之伸颈鼓翼,飞翔不能之状。太阳经脉循于脊背之间,今风邪涉于分部,而经气不舒,故项背强而几几然也。循经下入,是当无汗,反汗出者,分部受邪,而肌腠不密也。肌腠虚故恶风,用桂枝汤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唐容川曰:陈注言项背强反汗出,是经输实而皮毛虚,然下文葛根汤之项背强,亦是经输实,何以反无汗,而皮毛并不虚。观葛根汤证之经输实,为皮毛不虚,则知桂枝加葛根之皮毛虚,并非由经输实所致。盖皮毛肌肉,是指周身言。经输是太阳经脉,则专指项背言,故有邪在皮毛,而不入经输者,为麻黄证。若兼经输,则是葛根汤证也。有邪在肌肉而不入经输者,为桂枝证。若兼经输,则是桂枝加葛根证也。然则皮毛虚皮毛实,皆有邪入经输者矣。

恽铁樵曰、病有已传阳明,而太阳未罢者,各家以桂枝葛根并用之方,为太阳阳明之主方。然按之经文,则殊不尔。伤寒论之法。有一证则用一药,背几几者加葛根,等于呕者加半夏,喘者加厚朴杏仁,足毙者加附子,故谓桂枝加葛根汤,为项背强几几之主剂,其说较为正确。两阳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是葛根第二个作用,盖下陷则为利,陷者举之,葛根性升,所以举陷也。后人有疑葛根是阳明药,深恐病在太阳,用之引邪入里。其实那有此事,凡读书不可无真知灼见。

山田正珍曰:几几当作几几,字之误也。王肯堂反以几几为非,引诗幽风赤写几几注韵貌之文解之。考之字汇,够音渠,履头绳履饰也,与拘强之义不合。名医汇案罗谦甫曰;几几者,如几,人疾屈而强也。谢彼古谓病人赢弱,凭几而起误也。项背强几几五字连读,程应旄说得之。按方程喻诸人,见项背强几几者,乃以为太阳阳明合病,盖因葛根汤条有合病之文而误已,殊不知项强固是太阳中一证,而及背者,乃加一等之重者矣。

冉雪峰曰:此节承上文胪叙桂枝脉证,而出其方,又推广桂枝之用,不仅限于中风,其所以解说桂枝汤者,至详且尽。此节乃言本桂枝证,而邪渐袭入经输,太阳病未解未罢,仅用桂枝汤未尽扣着,犹差一黍。仲景全书,有一证,即有一证治法,故本节主桂枝加葛根汤,与本节下文葛根汤条类似,但有一风一寒的区别。寒闭太阳表层,而邪袭经输,则为下葛根汤证。风扰太阳里层,而邪袭经输,则为本条桂枝加葛根汤证。葛根藤蔓延引,气质清轻,能起阴气,俾内陷之邪,由阴而出之阳。但葛根气味甘平,升举之力不大,故加麻黄之大有力者,与葛根提先同煮,浑合为一,助葛根直由经输深深之处,奋发而达于外。宋本有麻黄,即具此义。麻黄是助葛根升陷,不是助桂枝发表。麻黄汤中用桂枝,桂枝汤中不用麻黄,此则开桂枝汤用麻黄的变例。方名桂枝加葛根,葛根不与桂枝先煮,却与麻黄先煮,殊堪深味。宋林亿校正,疑此方为是桂枝中但加葛根,疑之诚是,但是浅一层,为中人以下说法则可,未足尽仲景深邃奥义。窃谓用麻黄不用麻黄,或麻黄多用少用,在审汗的多寡,邪的内外轻重,未可一概肯定。再桂枝汤,桂枝芍药均三两。此方既用桂枝名称,不知何以均减作二两。准之桂枝加附子、桂枝加人参,凡称桂枝汤,均不变易原有量数。此方可发汗篇,芍药作三两,玉函全书,桂枝均作三两,各有意义。二药以均作三两为近是。若葛根汤均作二两,则是方制已变,无所不可,且此二药若不作三两,则与葛根汤药品量数煮法服法均同,将何以别其为葛根汤,为桂枝加葛根汤,直是衍文重出。学者当密较量,实事求是。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函无麻黄二字,一升作九升,无将息及禁忌五字。成本亦无五字。方本不载本方,但云于桂枝汤内加葛根三两。余依桂枝汤法。)

林亿曰: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为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丹波元简曰:方氏以降。均以此方为太阳阳明合病之的方。只张志聪张锡驹之解,为太阳病项背强者之主剂,其说似长矣。盖以葛根为阳明之药者。昉乎张洁古,请家未察耳。仲景用囊根者,取之于解表生津,痉病亦用葛根,其意可见也。本草经云:葛根主治消渴,身大热。名医别录云: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膜理,亦可以为佐证也。活人书云:伊尹汤液论桂枝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圣济总录桂心汤,治四时伤寒初觉,即桂枝加葛根也。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项背强几几”中“几几”这两个字是象形字。成无己注释说就是伸脖子的一种形状,伸颈状,他也算解释明白这个意思了。实质这个字查字典没有,小鸟学飞的时候羽毛不丰,飞不起来,脑袋往前伸的样子,叫作“几几”。由于项背特别强,强就是拘紧,脖子回转不自如,就叫作“几几”。伸着脖子,左右运转不自如。

太阳病见于“项背强几几”的这种情况,“反汗出恶风者”,搁个“反”字。后头还有这么一段“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它冲着那一段来的:太阳病,项背强,全是由于无汗而恶风,用葛根汤。

那么现在,搁个“反汗出”,与那个就不一样了。那个“无汗”,而这个是“反汗出”。有用意啊,特意搁个“反”,干什么呢?让你对这两个方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做个鉴别。全是“项背强几几”,无汗者是葛根汤,有汗者就是桂枝加葛根汤。搁个“反”字,就把这个内容给揭示开了,搁个“反”字让你比较,就是让你比较那一段(后头就快讲到了),这两个方剂(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应用的主要鉴别点。项背强,就是项背这个地方肌肉发痉挛,痉挛得厉害,就是痉病了,就要背弓反张了;轻者就是“几几”然,就是脑袋别扭,脖子伸着,运转不自然。这是肌肉的原因,肌肉发痉挛。

葛根这个药,在《本经》上说是“主消渴,身大热”,是个清凉性的解肌药,而有治疗“项背强几几”的作用,就是项背肌肉拘急,葛根有这个治疗作用。那么,其他都是桂枝汤证,别看书上没写,“太阳病”就贯穿了,“太阳病汗出恶风”,就概括前面那两段了:太阳病,头项强痛,怕冷,同时再有汗出恶风,这就是桂枝汤证。但是“项背强几几”,桂枝汤治不了,所以他加一味葛根。葛根有治项背拘急的特点,所以加入到桂枝汤里头,它就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急的这么一种病候。那么方剂(的药物)呢,这个书上是错的,麻黄不应该有,有麻黄就是葛根汤喽,后头单有一个葛根汤,赵开美本搁个麻黄,你们把它勾掉。而且这个药物的分量也不对,芍药、桂枝也都应该三两,它(桂枝加葛根汤)是桂枝汤的加味,就是桂枝汤加上四两葛根就对了,旁的(每味药的分量)都应该照旧。它这个葛根汤啊,桂枝和芍药都减量了,这个书把葛根汤搁这个地方了,这不叫桂枝加葛根汤了,所以这个是错的。这本书上应该把它改了,麻黄去掉,芍药搁三两,桂枝还是搁三两,那么这个方子的煎服法与桂枝汤一样,但是不必喝稀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就是桂枝汤证(一切合乎桂枝汤)同时项背强几几。太阳病只是项强,这个(桂枝加葛根汤)牵连到背了,非加葛根不可。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案: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校勘】程应旄本:“几几”作“兀兀”。《玉函经》:“反”字上有“而”字;末句为“桂枝汤主之,论云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十五字。《千金翼方》:同《玉函经》,惟“论云”作“本论云”。

桂枝加葛根汤方。《玉函经》:方中没有麻黄;“一斗”作“九升”;并无“将息及禁忌”五字,成无己本同。“可发汗篇”:芍药作“三两”;《玉函经》《仲景全书》:桂枝作“三两”。

【音义】几几,成无己本音殊殊,并解为“伸颈之貌也”,成氏是据《说文》解释的;陆渊雷说:“《说文》之几,所以状短羽之飞,非所以状项背之强,且项背强者,不得伸摇,成氏乃谓伸颈摇身,伸引其头,非也。《豳风》'赤舄几几’,《毛传》云:几几,貌。释文不出音,则当读如几案之几,者,履头饰。郑注《士冠礼》云: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履头,然则《豳风》之几几,所以状之强,《伤寒论》之几几,亦所以状项背之强,其读皆当如几案矣。”陆说似较成说为胜。反,作复字解。

桂枝加葛根汤方。内,读如纳,义同。沫,音末,即凝于水面的泡沫。

【句释】“项背强几几”,是由于肌肉里的末梢神经失掉濡养而发生的拘急现象。“反汗出恶风”,即是说,又有出汗恶风等的症状。这时既要解表,又不宜多出汗,还要维护其体液,所以用桂枝加葛根汤。

【串解】成无己云:“项背几几者,当无汗,反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与桂枝汤以和表,加麻黄葛根以祛风。”成氏加“麻黄”之说不妥。

【语译】患太阳病,已经出现了颈项和背部强直拘急的情况,而又有出汗恶风等症状时,这便是桂枝加葛根汤的主症。

【释方】据《本草经》载,葛根能起阴气,张洁古说葛根升阳生津,这说明葛根确能输送津液,对于肌肉神经失掉濡养而强直时,当有效验,其余桂枝汤仍为解表作用,汗出恶风不应有麻黄,当从《玉函经》改正。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解析】

本条论述太阳中风,经输不利的证治。

几几,本为短羽之鸟伸颈欲飞而不能起的样子,在此形容病人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或指病人项背拘急,似水凫游水,其颈直伸不动的一种姿态。项背强几几,较太阳病头项强痛证的病位范围为大,从头项延及项背。此证多因寒邪侵犯太阳经脉,寒主凝滞收引,使气血为之不畅,筋脉肌肉拘急而致,但必有无汗、恶寒等证并见。而今反见汗出、恶风,知在经之邪非寒而为风,风邪在经,经输不利,津液不能上濡,所以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治以桂枝加葛根汤。本方用桂枝汤解肌祛风,滋阴和阳,加葛根作用有三:一则升阳发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以解表;二则舒筋通络,解经脉气血之凝滞;三则凡经脉拘急,多有津液不滋的因素,葛根甘寒生津,起阴气,鼓舞阳明津液布达,滋津润燥,以缓解经脉之拘挛。现市售愈风宁心片,即为葛根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兼有项背强硬酸楚不适感的,效果很好,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曾治一女病人,患颞颌关节炎,口不能开,饮食困难。他证尚有口渴、心烦、脉来弦长等。考虑病位为阳明胃经所过(足阳明经脉环口而至承浆),遂用石膏30克、葛根18克,并略加他药。服用三剂后,其口即可张开,连服六剂则痊愈。正是取葛根通经络、升津液之意。

本方原书中有麻黄,宋林亿校正此书时认为,加麻黄为误,当去之。

倪海厦《伤寒论》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对项背强几几,脖子绷得很紧,绷得很紧表示此处的代谢循环系统不是很正常。平常感冒进来的时候,桂枝汤就可以了,管里面是热的,离开血就变成冷的,肌肉里面有一定的水,表水有时候没办法排出去,就会陷在肌肉里面,等于不正常的水在肌肉,就会硬绑绑的,感觉背后到项部冰冷冷的,这时候靠葛根把水提升上来,然后靠桂枝把水排出去变成汗,这样子肌肉中的水就能正常代谢出去,于是项背强几几就解除掉了。

     葛根这药可以升水,这水除了把肌肉的水提升到表面上发汗发掉以外,最重要的是葛根可以从肠胃里面一路通出来,还有喉咙很干燥的时候,葛根也可以生津,让下面的津液往上走,上到喉部来。本草写葛根可以通痹、发痈;通痹、肌肉麻痹没有感觉,用葛根;发痈疽,可能是长肿瘤在里面,可能只是发炎在里面很深的地方,不在皮肤表面上,葛根可以把它推出来,所以葛根很好用。葛根可以升水,把水升到头面上来,所以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处方里面一定加葛根,葛根可以通痹,让肌肤活络起来,把肌肉抒解开来,所以葛根功能是往上升,在头、面、颈、脖子的部份。葛根有升引水气,解散凝滞之力,故葛根有通痹、解毒、排脓、破血诸功。

     如果用针灸,下后溪、申脉,大椎放血去热,上下强硬处再拔火罐。只下后溪申脉也可以。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葛根四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法。

     不需要喝稀饭,因为葛根发阳的力量很强,所以就不用稀饭来加强发汗。桂枝和芍药等量,葛根要加重,所以如果桂枝三钱,葛根就要用四钱,如果桂枝五钱。葛根用六钱。如果葛根用的比较轻,葛根就无法发到背部,就被桂枝芍药带到四肢上去了。如果要葛根到脸部就要重用,譬如面部中风、口歪眼邪、在对侧合谷下针先麻醉,再地仓透颊车,矫正后,针人中、承浆定位,再开桂枝加葛根汤给病人服用,如果桂枝三,葛根重用到六,吃下去,第二天全部回正,麻感会全去掉的。

     临床上,小孩子的感冒,常常都见到桂枝加葛根汤证,因为小孩子很皮、很好动,流汗很多的情况下吹到风,因为津液流失很多,所以也需要用到葛根。还有一种情形,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冬天劳动的时候,汗出的同时伤于寒,到了来年夏至以前,发为温病,可能用到桂枝加葛根汤或是葛根汤。

     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这里的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对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因为病在肌肉上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固表力)没了,所以吹了风会很难过,风的性是阳的,阳都是往上走,所以感冒的时候病人会头痛,人正常的阳气一直往上走,如果得了桂枝汤证,肌肉被滤过性病毒束缚住,使正常的体温无法往外散,阳出不去就往上冲,所以会头痛。发热,是一种本身的抵抗力和滤过性病毒相抗的现象,这四个症状出现肯定是桂枝汤,两个症状出现就可以了,如果临床上听起来是桂枝汤,但里面的病是淋病、梅毒,不一定的,如果症状是这样,桂枝汤下去就好了,只要是症状一样,汤剂都行得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