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阴阳交感:中气不建,天地不交(第十三辑)

 铁毛l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天地气交而中气立,乃天气降而地气升,天阳似火,地阴以水,交而成湿,氤氲其中。湿气散则中气得运,不散则郁而为困,令天气不降而地气不升;湿气不及则燥至,天气降而太过则地气随之温热,竭耗地阴,若地阴不及则使物燥而伤

湿燥之变动,有如前文提及其互为标本之气能互化而嬗替,故而中气健运时,燥湿可见,当湿之令则湿胜于燥,即湿气应当充足故不见燥,故曰湿主时,反之当燥之令则燥主其时。当令主时之气,按六气主气次序即可知,如少阳之后为太阴主时,再次为阳明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即是对云雨的描述,亦是关乎天地之气交的动态描述。天气即天阳,地气即地阴,出即产生(于)。天阳降而地阴受之,天阳令地阴升而为云,因此云是天阳降于地阴而后升达于天乃成,所谓云出天气;地阴升而天阳受之,地阴令天阳降则为雨,同理故曰雨出地气。而天地气交于中,即是燥湿之交,而燥湿则是通过观察云雨的交替,推之即可知天地气交何如。

有所太过,如地阴太过则云雾自居其中,湿偏盛为常,必待日高天气渐盛而气行则散,中气偏湿寒;天阳太过则云雨骤至,来去皆急,中气偏湿热。

有所不及,如地阴不及而又云雨不至,中气当偏干为常,再加之天气温热则燥,表现出午热夜凉的气温较大变化,中气偏燥热;天阳不及则寒,云雨不行而寡,故中气偏燥寒。

中气偏湿,谓土运太过,物多,其化亦多,但有中湿阻而令天地不交为否,令物之化少。中气湿盛,地气所升与天气所降并至。其地气本有太过之嫌,逢当令暑湿之气至,湿盛而气行不畅,故湿滞而不去,气壅而天阳太过则热见;逢当令寒水之气至,湿偏盛而气行不及,故湿滞亦不去,气滞而天阳不及则寒见。

中气偏燥,谓土运不及,物少,其化亦少,地阴竭则物焦而绝。中气燥盛,地气所升与天气所降皆不及,燥热之地尚可随暑气至而有所化,然燥又速至,故中气无所存而所成少;燥寒之地则鲜有所生,以其天地之气无所交感而中气无所立故也。

可见天地交而中气立,中气有抗拒交感之时,因而非中气健运则无天地气交顺而有节,故天地交感之度量在乎中气,所谓中气不健,天地不交。其本质即是前篇所言阴阳之交感有所限度,限度之内的阴阳才能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制衡而依存,而中气的存在和变化正是阴阳交感的客观表现。

中气经由天人相应观映射到人体即是脾胃之气,一脏一腑合一燥一湿、一升一降之性,秉化物之功,其健运与否关乎一身之气盛衰,是为后天之本而备受重视,因而调护脾胃中焦之气常为治病确立治法所侧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