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全集》· 金丹内外火侯法诀

 武宗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先天混元炁·后天修仙丹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第一章

元始祖气,朴朴昏昏。元含无朕,始浑无名。混沌一破,太乙吐萌。两仪合德,日月晦明。乾交坤变,坤索乾成。异名同出,一本共根。内外虚实,刚柔平均。阴阳壁理,变化分形。真精真气,恍惚杳冥。坎离颠倒,运施五行。既济生神,未济死临。仙道谨守,鬼道邪倾。人希天道,速避鬼门。由仙希天,道杰长存。 

【注  解】

在宇宙大自然中,能生演造化一切万物的本源物,我们道家称它为“元始祖气”。当宇宙间任何物象都未发生的时候,宇宙间就唯有元始祖气的存在。因为元始祖气的存在是最原始的,是最广大无边的,又是最单纯的,我们称它为“朴朴”;因为元始祖气的存在充满宇宙,无形象可拟,无概念可言,无始无终,无明无暗,无上无下,始同人沉醉未醒,我们称它为“昏昏”之状。

从“元始祖气”的“元始”含义上讲,“元”包含的意思就是最初的一元体,什么也没发生,无朕无兆;“始”包含的意思就是最当初,浑浑沌沌,说有不像有,说无不是无,只好说这种状态与性质为“无名”。

我们可以用无极、太极、有极的“三极”理论,对“元始祖气”生演运化万物,以及它在此过程中反映出的周期性规律现象进行解释。

当元始祖气尚处于朴朴昏昏之状态时,这时它也为真正的“元始”,表现为无极。无极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没有极”,二是“一切极的归灭处”。但宇宙是个永恒的活体,故无极、太极、有极也是在周期性永恒地运动着:无极到极至就要产生变化,打破无朕无兆、无名无象的状态,出现(反应为)太极征状。这就似一朵花,花蕾形成时名为无极,花蕾初绽,名为太极。所以诗曰:“混沌一破,太乙吐萌。”太乙就是太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即无极,按顺序排列为“甲”;“二”即太极,内含阴阳两仪,按顺序排列为“乙”。如果说无极是静,那么太极就是静中生动。静为阴,动为阳。在太极状态里阴阳互根,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不纯阴,阴中含阳;阳不单阳,阳中含阴。这种互根互生的状态,形成一种和谐的“利生”法则和规律,古人取名为“仪”。后来,“仪”引伸发展为搞庆典祭祀都要有仪式,大官出行和迎送贵宾有仪仗,宗教的法事活动叫科仪。由此表明,“仪”总是相对相衬的。在太极状态中,阴阳两仪是同心合德的一对谁也不能离开谁的伴侣,就像太阳和月亮,太阳白天工作,月亮夜晚工作。但同时,月亮的光又是借太阳光反射而来,太阳光借助月体的反射而得表现。

在宇宙自然中,一切阳性事物可概括命名为“乾”,一切阴性事物可概括命名为“坤”,并可以卦象表示。万物的生演运化都是乾坤二者通过具体的阴阳交变作用而产生的。不管事物再错综复杂,你只用阴阳交变之理去剖析它,其内涵内质就清楚了。在一个事物中,乾主动的向坤相交,事物就会发生变化,或向好的一面变,或向坏的一面变,这要看乾主动方面的性质与其所带来的物质、能量、信息如何;而坤主动向乾索取,事物的成功率就高。(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以作说明:第一个例子,以“乾”指社会的强势群体或个体,以“坤”指社会的弱势群体或个体。强势人主动向弱势人相交,若他主动性在于帮助弱势人,弱势人的命运就会向好的方面改变;若他主动性在于欺诈剥削弱势人,弱势人的命运可能就会面临灾难。而另一方面,作为弱势群体的一员,如果敢于同命运抗争,主动寻找机会争取强势群体或个体的支持,你的理想和事业就有可能成功。第二个例子讲:人处后天,性为火为乾,命为水为坤。性对命有支配主宰作用,但行为不同却会有不同结局。如性为了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以得刺激与满足,这种“乾交坤变”就“变”坏了生命;如把性的信息能量不外消耗,储存于体内与命结合,这种“乾交坤变”就“变”好了生命。另一方面,以先天性命而论,性神为阴为坤,命气为阳为乾,若以先天元神元性主动与先天元精元气相交,生命的再生、永生将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在太极状态里,乾交坤,坤索乾,都是和谐惠利的。但乾与坤“两仪合德”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元始祖气这个一元体。所以说,在后天万事万物名相各异,千奇百怪,但追根先天,同出一源,都在一个本根上。

我们懂得以上的道理就知道,作为宇宙自然的整体,它是只有无极与太极的。而我们要将宇宙自然周而复始的运化整体掐下一个环节,切开一个断面,那就有了局部的有极现象。例如一种生物的诞生与消亡,在宇宙自然整体中不过是乾与坤的交变运化的一种形式,一个过程而已,在整体中它只是一种太极运动。但掐下一个生命的环节来看,这个生物由生到死,就有了一个局部的“三极”周期,特别是表现了有极。但修道是要将这种局部之“有极”溶入到宇宙整体的无极、太极中去认识,去同化。从认识上讲,有了太极就有阴阳、动静、内外、上下、虚实、刚柔等相对的概念。但同时,这些相对又都不是截然对立相抗的,而是互依互存的关系,始终都在进行和谐的交合运变。不过是根据因缘需要,有时阳的成分多一些、少一些,有时阴的成分多一些、少一些。以此类推,二者的内外、刚柔、虚实、动静、上下的交合运变情况均是如此,所以就形成了丰富多彩永不会重样的事物。比如《周易》上讲到男与女的形成,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就是说,在阴阳交变中,乾的成分多就形成了雄性体,坤的成分多就形成了雌性体。既明此理又可知道,生命越靠近元始祖气就越呈阳性,越背离疏远元始祖气就越呈阴性,至最后有阴无阳则为死鬼。故古人曰:“纯阳无阴,为仙;纯阴无阳,为鬼;阴阳相合,为人。”

我们通晓以上的道理,目的在于将这些道理和这些道理揭示出的物理现象运用到我们自身的生命修炼实践当中去。在我们人身,有形有象、可感可知的精与气,都是凡精凡气,它们不过是后天通过口鼻呼吸和食物摄取形成的精与气。这种凡精凡气是依赖于先天元精元气之上的,没有先天,它们也就不能存在,故我们称之为假精假气。而先天元精元气是生命之主宰和根本,故我们称之为真精真气。真精真气也须借假精假气而修出。故曰“借假修真”、“以后天返先天”。真精真气是元始祖气在人身的显示,它本身是无形无象、不可感不可知的。但人有后天的肉体生命,这具后天的肉体生命在消除了一切有极现象而返归于先天无极状态时,太极就自然显现,就会给有感有知的肉体生命一种特殊感觉,即恍恍惚惚,如痴如醉。以八卦和五行理论来讲,这就是由后天的“坎”“离”水火分离,开始向先天扭转,变“坎”“离”水火分离,为移位交合。处在后天“离”位的火向下去交“坎”位之水,使冷水变热;然后,处在“坎”位的水变成气向上去滋润“离”位之火,使炎火降温。五行由后天走向偏激的相克,扭转而变为先天和谐的相生。

由此,我们从“易”卦上可以推断出一种规律结论,即离下坎上的“既济”卦 是利生的,安泰祥和的。此卦象即表示水在上火在下。而离上坎下的“未济”卦 则是违生的、害生的,是接近于祸患的。此卦象即表示火在上水在下,火在上易燃发殆尽,水在下又易流失干涸,是双向流失,同归于尽。“既济”卦启示我们修道练功者,任何时候都要将象征“离”火的心神关注在身体之内,即所谓“意守丹田”;由此“火”居下而烹炼体内后天凡精之“水”,即名为“炼精化气”、“水中淘金”。先天的“既济”是自然的,后天的“既济”是人为的。通过主观积极的人为而达自然,即所谓以后天返先天。对于“既济”、“未济”二卦,从事仙道修炼者是非常谨慎关注的。他们从一点一滴上都注意精心营造“既济”,而避免“未济”。但世上的邪门歪道和混世过日子的人们却不会去关注这些,他们是“既济”的破坏者,“未济”的制造者。所以,他们招致祸患凶危那是必然的。

八卦、六十四卦,其卦象都是反映万事万物具有共性的周期运变规律。你把它的哲理弄明白了,就会看到,一个卦象反映的哲理可以运用到很多的具体事物中去。练功能用到它,应对社会复杂的事物也都可以用到它。所以,“既济”“未济”二卦同样具有广泛的参照实用意义。你会营造“既济”,那就是迈向了天道;你专门制造“未济”,那就是钻进了鬼门。人们若向往天道,就必须速速避开鬼门。要知道,修仙道就是修天道。若不修天道,仙道就没有实质意义。因为修仙道所得天道,就是为了得道气,成道体,而与天道共永恒。

第二章 

天地大道,含和抱中。玄玄之祖,妙妙之宗。玄妙贯通,劈破鸿蒙。窍门橐龠,朱雀烧空。庚方月现,西南得朋。笑倾玄酒,宴饮黄中。二八成就,乌兔混融。神光默默,黄屋玄翁。巽风鼓吹,满鼎霞红。水火进退,朝屯暮蒙。子午运用,卯酉无功。十月数足。卦象翻终。了命功全,纯阳气冲。神几妙用,道法无穷。 

【注  解】

第二章是概括讲修炼法诀,主要是筑基阶段。但这个筑基并非简单指“百日筑基”,而是指“了命功全”的效应。按内丹术渐修法程,它当指“百日筑基”与“十月怀胎”的总和。

天地大道是无极、太极、有极共存的。由无生有,有之极,复归于无。若从个体生命利益现象而言,这个天地大道既有利于生命的,也有不利于生命的:由无极而太极是利于生命的,由太极而有极是不利于生命的。利于生命是因为无极而太极的状态是中和状态,能让生命生生不息。换句话说,生命乃至万物都是由中和之道而生的。反之,由太极而有极,阴阳各向一个极端走去,背离了阴阳中和,故而不能利生,反而害生。由此我们知道,古今圣贤历来宣扬、推崇、奉行的“大道”,实际是专指宇宙自然中那个利生的中和之道。知此,即知仙道修炼无非是仿效天地中和大道,主观能动地去“含和抱中”罢了。要知道,宇宙万物无论何奇何怪,再玄再妙,无不是由“中和”生出,“中和”就是一切玄妙的祖宗。

你把这些玄妙的“道理”搞清了,修炼的法诀你也可以豁然贯通。张三丰祖师说“玄妙贯道,劈破鸿蒙”,既是讲思想茅塞顿开,也是讲让人在无极中去寻找太极中和之道。这可谓:“以有为入无为,以无为而得无不为。”“有为”,就是修道者的主动积极的作为;“无为”,就是让自己身心进入无极状态;“得无不为”,就是无极而生太极。在这前与后的过程中,下手“入无极”是须有为的,而“得太极”却须彻底的无为。能以有为入于无为的无极状态,此是指意念而言,名曰“心如死灰”。仙道的最奥妙之处就在于,心入无极则身得太极。此一名“心死神活”,即后天心死,先天神活;又名“神死气活”,即后天识神死,先天元气活。就在这心入无极之极,身得太极之初的当口,名曰玄关。故心入无极,亦名得“玄关一窍”,入“玄牝之门”。身得太极乍动,名曰“玄关现象”、“一阳初动”、“活子时”等。因为生命的根在下丹田,身体的营养精华在不外泄而得蓄养的情况下,精而又精地又凝聚于下丹田,故而生命本能的太极之动就始发于下丹田。这可以说,心的窍是无形的,气的窍是有位的。能得窍,又能得气,接下来的方法就是要会鼓运橐,。“橐,”就是呼吸。在内丹术的“周天法”中,心神为火,精水为矿,呼吸为风。法在以风鼓火而炼矿。从精水的“矿”中炼出的“金子”就是元精元气。炼出元精元气再鼓动风火让它们在身体内这个小天地里作周天运化。故名“窍门橐,,朱雀烧空”。“朱雀”指心中之气或心藏真气。《内丹还元诀》曰:“心属南方丙丁火,心者是火藏。心中有气,名曰朱雀。”

以人的生命现象而言,后天的识神乃至比识神更重要的真意明神,都是来源于先天之气。神的本身是一无所有的。有气即有神,无气便无神。比如灯火,气是油膏,神是光亮。在先天,是先有气而后生神。但在后天,先天气虽仍是生命之本,但神却可以左右这生命之本。即是说,神的行为,既可以导致先天气的耗散,招致生命祸患矢折,也可以导致先天气的巩固、凝聚、壮大,使生命再生、永生。修道者修的即是后者。那么,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后天的心神虽然自身一无所有,但在内丹修炼中,它却可以招摄先天元气的到来。这种以神摄气的关系就像月亮和太阳的关系,后天心神就像月球,是个自身不发光的太阴之体,正是这个太阴之体,它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而且随着太阳光照射面的多少出现周期性的盈亏圆缺;每个阴历的月初,月球受光面少,即出现月芽、眉状弯月。这个时候,月亮的出现是在晚上的西方。按天干五行排,庚辛为西,故名“庚方月现”。用来比喻内丹修炼,就是心神进入高度入静的无极状态之后,丹田产生了微弱的先天元气的初动。心神持续地静,先天元气不断壮旺生发,这就像是到了阴历十五、十六的晚上,月亮大而圆,明且亮。这种月亮圆亮的情况反映了阴与阳的最完美最整全的交合,也即神与气的最完美最整全的交合。故名“西南得朋”。西南,为后天八卦阴坤之位,在人体为腹,喻指下丹田。“朋”,本义是相对的双方。古时货币以两贝为一朋,一贝不成朋。后引伸为和谐友好的一对朋友。这里特指阴阳。阴要真阴,只有真阴才能召感来真阳。阴若不真,阳即不纯,算不得内丹药物。而心神的真阴状态,也就是念头全无,虚极静笃的状态,就像一个空旷深幽的峡谷。如此先天真阳之气才如云雾渐聚渐浓,自由自在滚动飘荡于峡谷上下,显一派浩荡之气派。修功者处于这种功态之中,其感觉就像醉饮天界的美酒,那种醉眠两似、美快舒愉无法言说的感受,即正所谓“笑倾玄酒,宴饮黄中”。

上述的功态现象,还可以用另一些比喻来加以说明。例如中国传统的秆,它是以十六两为一斤,八两就是半斤。一斤由两个八两的半斤所构成。若将这一斤比喻为十五日晚上的满月,这满月就由八两阴八两阳所构成,此名“二八成就”。在古神话传说里,太阳就是金乌鸦,月亮里则有月宫玉兔。故后人言太阳和月亮,便以“乌”“兔”代称。象征元气的太阳与象征心神的太阴(月亮)相合,即为“乌兔混融”。神气混合,渐炼渐纯,生而为光,照耀上下。而此时我心真意不动,坐镇中宫,任其运化。此名“神光默默,黄屋玄翁”。“黄””为龙钟老诚之态。 为中土之象,“玄翁功态达到心静气动、阴阳混合恰到好处的时候,其关键就在于火候的把握调停了。而这火候之要就在于神与气之中调停呼吸。呼吸在内丹术中比喻为风。风在八卦中属巽。故称呼吸为巽风。呼吸又像冶炼炉使用的一抽一推鼓风的风箱,故名橐, 。神火借巽风鼓运元气周天运化,好如鼎中炼金,元气越旺,神火越足,神火越足,元气越纯。如此久久炼去,神入气,气还神,神气不分,皆成纯阳一片,故曰“巽风鼓吹,满鼎霞红”。然提到火候的把握,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为什么?它不过跟自然界的阴阳运化的周期律一致。你只要能在功中仿效运用好这个周期律就行了。比如说,一天(昼夜)分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现在两小时。每天从子时开始,大约为午夜11时至凌晨1时。此是头一天阳气消失阴气全盛之时的终点过去,新一天的阳气又在全阴的状态下萌发了。在这里,全阴象征静定的心神,真阳之气在全阴的心神环境下开始萌发。微弱的真阳之气在萌发中不断蓄积,培养壮大,一旦壮旺到一定程度,就如春天,阳气破土开始向外蒸发,于是花木发芽。在一天中,天气就油然转亮。在功中,气有冲关(冲动会阴或尾闾)之象,此名“正子时”到,预示可以运用“巽风”“进火”了。“进火”就是利用呼吸鼓运元气沿督脉后升,又名“进阳火”。这好比上午,太阳不断升高,温度和光亮不断增强。元气升到脑中泥丸宫,就好比太阳到了正午,高到极点,热到极点,阴气又从中产生了。于是太阳向西慢慢下降,以至进入夜幕降临、午夜。在功中,元气升入泥丸,经过一番烹炼,好像夏日的伏天,持续一段热的时期,又顺其自然导之沿任脉下降,以至降下丹田。此名“退水”、“退阴符”。升降之中,升主要利用吸法,降主要利用呼法。升之始,如同早晨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名曰“朝屯”,不要升之急吸之紧;降之后,如同太阳刚刚落山,余热未尽,光虽暗但温尚持,名曰“暮蒙”,不要降之急呼之促。

火候的用法,关键要领掌握在子前午后用功,在升程中的“卯”阶段和降程中的“酉”阶段,只是温养沐浴,无须用功的。功中的“卯”处在气升督脉的中途,夹脊(区域)之位;“酉”处在气降任脉的中途,膻中(区域)之位。

如果说我们人的生命是由父母给予的,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那么仙学内丹养生法则是利用自身、利用后天主观积极的努力去再造第二次生命,再造第二次“十月怀胎”。仙学养生的再造生命,虽然类似于“十月怀胎”,必须气满神全,但第一次“十月怀胎”气满神全成就的是“人”,而第二次”十月怀胎”气满神全成就的是“仙”。这二者内涵有本质之不同,前者是以先天气养成后天身,为成命;后者是以后天精炼成先天气,为了命。前者是天道顺生,“顺则凡”;后者是仙道逆生,“逆则仙”。“仙”“凡”之间,妙在颠倒。三丰祖师这里所言“神机妙用,道法无穷”,正是他“顺为凡,逆为仙,妙在中间颠倒颠”的另一种表述。

此二章俗本皆作一首,题作"金丹内外火侯总论",心窃非之。后得汪仙藏本,不觉爽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