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之意不在酒

 sy0406 2024-05-13

2015075_副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拼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ú zài jiǔ

【释义】:原指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现代泛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欧阳修,别号醉翁。幼年时家境贫苦,无钱购买纸笔,母亲只得以芦荻作笔,以沙滩作纸,教他识字。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什么书读过就能背诵。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遇到重要的书还亲手抄写一部。经过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欧阳修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后来还考中进士。

 

《醉翁亭记》为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滁州西南,有一片山峰叫琅琊山,山上有一道流泉叫酿泉,酿泉边有个亭子叫醉翁亭,亭子是山僧智仙修的,欧阳修经常来琅琊山游乐,玩得尽兴时便同随行人员一起饮酒致醉。他自称是醉翁,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在《醉翁亭记》中有一段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大意是:“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四角翘起的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本意是在乎山水之间也。而现在生活中则多用于形容居心不良心怀鬼胎的人。成语告诉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应注意分辨对方的真实意图,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后续的交往中轻松应对,防止小人的“恶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