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别真假古瓷开片,看这篇就够了!

 RK588 2024-05-14 发布于美国

宋代瓷器的生产突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二元结构,产品逐渐趋向多元化,不断涌现新的釉色和彩绘品种。

然而宋瓷开片的“层次”、青玉的“质感”,渗透着宋人对于陶瓷美学的理解与追求。

图片图片△北宋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瓷器的开片问题,从古至今有各种不同的解读,直至今日依然有各种关于开片的稀奇古怪的传说。

从瓷器制作的技术角度上来说,开片属于工艺缺陷。

瓷器是由胎、釉两个部分组成,烧制时胎体与釉料,如果出现不同的膨胀或收缩率,就会出现釉面或者胎体开裂。

如果釉的膨胀系数比坯大得多,那么冷却时,使得釉层上形成发裂现象。如果坯为薄胎时,甚至使坯体破裂;如果不想开片,要选配与坯体相适应的釉膨胀系数。

如果釉的膨胀系数比坯要小得多,那么就会发生张应力,致使釉与坯体发生剥离。

陶瓷的开片现象存在于各个窑口、各类产品中,只要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出现,并长期持续。

我们日常看到的开片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开片,另一种是人为开片。

图片图片宋官窑大瓶-北京故宫,釉面鱼鳞状开片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里说:“汝窑器.....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这个是明代人曹昭从陶瓷开片的形态,得出的审美情趣而已。因为这种不规则,有层次的开片效果形成了富有变化的视觉美感。

追根究底,汝窑的冰裂纹、蟹爪纹也好,不过就是因为器物胎和釉面膨胀系数有差异,而形成的开片效果而已。

当工匠意识到开片受到当时市场的欢迎后,就人为制造开片,并且强化这种开片效果。

图片各种不同的开片形状

大小开片在陶瓷当中很常见,其中有种像鱼鳞状的开片,只发生在肥厚釉层的器物上。

鱼鳞状的开片层层叠叠分布在釉层之中,纹理呈现出斜直、直曲、弧曲等不规则的形态。

这是多次上釉加之各层釉面之间薄厚不均,层间应力不同,在层间产生断裂而形成的。

图片图片南宋 郊坛下官窑灰青弦纹奁炉,鱼鳞状开片

陶瓷釉面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开片,叫二次开片。

自然风化、出土器因受沁程度不一,也会使釉表发生变化而出现二次开片。

图片宋代官窑釉面的二次开片

图片现代仿品的二次开片

如果单独拿陶瓷的开片来鉴定器物年代意义不大,综合釉面的氧化效果却是古瓷目鉴断代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岁月的增长,釉中的各种矿物质在自然界当中的物理、化学作用下,逐年的氧化老化,其活力、能量也逐年的减弱,釉层开始老化变旧,釉面开始逐渐的熟旧温润,呈现出一种玉质感。

图片

图片宋代青釉“寿成殿皇后阁”款汝窑盘
高3.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图片宋官窑青瓷葵瓣口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图片南宋-元 哥窑盘(492.5万) 

直径15.5厘米 

估价60-80万 400万落锤 

图片图片宋 钧窑蓝釉三足炉,看釉面细碎的开片

图片图片北宋 磁州窑白地龙纹长颈瓶 开片效果

图片宋 影青蛋壳钵 开片效果

图片图片北宋 耀州窑刻芙蓉纹盘 开片效果

正是这种规律的光感变化,给我们对古瓷鉴真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