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足底走劲,一文给你讲清楚!

 tjboyue 2024-05-1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陈式太极拳,作为一种站立条件下的武术拳种,其独特性在于演练时,仅有脚与地面接触,所受外力仅限于自身重力和地面作用力。在双人推手对抗中,还需考虑对手对接触点的作用力。综合来看,陈式太极拳的外力可归结为三类:自身重力、地面作用力及对手作用力。这一拳法的精髓在于其松柔圆活、舍己从人、借力打力的技术特点,它强调避免使用僵力拙力,而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借助外力来完成动作,其中尤以借助地面对双脚的作用力,即足劲,为基础。
图片
足劲可细分为五种形式:压、弹、蹬、搓、拧。压,是借助自身重力,使脚底对地面产生超过自身重力的压力,形成沉劲;弹,则是地面给予脚底的反弹支撑力,它是推动身体运动的基础作用力;蹬,指脚底向身体左右外侧滑动的运动形式,它主导身体重心的左右移动;搓,是脚底沿脚部中轴线向身体前后滑动的运动,它引导身体重心的前后移动;而拧,则是脚尖和脚跟以脚心为轴旋转的运动,它是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核心。
这五种足劲运动形式,在物理学原理上,可以归结为三类。
图片
一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压与弹是相互对应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练拳时主要利用弹力;
图片

二是摩擦力的原理,当脚进行蹬或搓的动作时,脚底与地面之间会产生滑动或静摩擦,其大小与压力和弹力成正比,方向与蹬和搓的方向相反;

图片

三是力矩的原理,脚尖与脚跟以脚心为轴旋转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会形成旋转力矩。

因此,陈式太极拳的足劲可概括为向上反弹劲、水平摩擦劲和垂直拧转劲三类。向上反弹劲有助于劲力由下向上传递,水平摩擦劲则推动身体重心移动和各关节的屈伸变化,而垂直拧转劲则形成各关节部位的螺旋缠绕。这三种劲力在拳法演练中往往同时存在,尤其向上反弹劲与垂直拧转劲更是全程不断,而水平摩擦劲在某些特定时刻可能短暂消失。

图片

在练习时,应特别注重垂直拧转劲的训练,因为它能形成不同方向的缠丝劲。当右脚顺时针拧转时,右腿呈现顺缠,反之则为逆缠;左脚的情况则相反。若脚心拧转困难,也可以利用脚尖或脚跟作为旋转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垂直拧转劲中,脚尖与脚跟的不同方向拧转会影响腿部的缠丝方式和水平摩擦劲的大小,这也是一些太极拳流派对缠丝劲存在争议的原因。对于这些争议,感兴趣的爱好者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