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极品油滴盏,太惊艳了!

 汪平书屋 2024-05-14 发布于湖北

这些极品油滴盏,太惊艳了!


油滴建盏是建盏中很常见的,也是很多建盏爱好者都非常喜欢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盏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纹,实际上却拥有不一样的美感。一些极品油滴盏,更是许多盏友一直在寻找中的。IMG_257

 

| 知名传世油滴盏 |
由宋代传承至今、器型完好的油滴盏,数量极其稀少,价值已不可估量。加上工艺及审美方面的独特性,油滴盏在日本国宝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当然的。而接下来介绍的,被划分为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的四件知名油滴盏,也有非常高的艺术收藏与研究价值。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油滴盏
口径:12.2CM 高度:7.5CM底径:4.2CM等级:国宝
传承:丰臣秀次-西本愿寺-京都六角三井家-若狭酒井家-安宅英一-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IMG_258IMG_259
国宝油滴盏器形为标准束口,周正无形变。胎体选料粗砺,器壁厚实,口沿扣金边。该盏烧成釉色呈浓重黑灰色。釉汁浓厚,有明显垂坠感。黑釉色泽深沉悠远,油滴斑点遍布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渐变得稀疏,斑纹圆润无暇,均呈现金属镜面感,光照下可现金银二色辉光。
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油滴盏
口径:12.6cm 高度:7.0cm底径:4.0cm等级:重要文化遗产
传承:古田织部松平不昧日本文化厅-九州国立博物馆

 

IMG_260IMG_261
九州油滴本身的釉色表现也非常典型。典型的不仅在于它清晰圆润、分布均衡的银油滴斑纹,标准的束口器形,同时在于它带有明显的烧制时留下的痕迹——粘底和砂眼。

建盏高温厚釉高铁胎的烧制方式,导致釉水容易流动粘底。新盏若粘底就不会出厂,但老盏中油滴实在太少有,九州这只油滴,只有底部粘连,其他部分未粘连,切开粘釉部分,其他部分依然是完整的,依然成为传承有序的名品。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油滴盏
口径:19.7CM 高度:8.1CM底径:5.3CM 重量:741g
等级:重要文化遗产

传承:藤田家(大阪)-岩崎家-静嘉堂
IMG_262IMG_263
静嘉堂除稻叶天目之外,还藏有一只颇受瞩目的油滴盏,就是这只大撇口油滴盏。该盏是日本馆藏名盏中,极为特殊的一只建盏。
其他的宋代油滴盏,器形清一色12口径标准束口盏,只有这只是撇口,而且是口径19.7cm的大型撇口盏,重量超过一斤。
此外,该盏底部刻有清晰的字,是几大日藏名盏中唯一带底款的(四只国宝建盏都无款)
其器形作为大撇口,无变形,且舒展优雅,仅一点细微修补,干口极窄,流釉恰到好处;油滴斑呈纯净的银色,且直径大,有立体感、层次感,保持卵状。
综合来看,该盏重要性、艺术成就完全不亚于国宝油滴,事实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两只油滴也是国宝油滴和静嘉堂这只撇口油滴。
美秀美术馆藏建窑油滴盏
口径:12.4CM高度:7.1CM 底径:3.9CM等级:重要文化遗产
传承:加贺藩主前田家-大佛次郎(日本作家)-MIHO MUSEUM(滋贺县甲贺市美秀博物馆)
IMG_264IMG_265
该馆所藏彩油滴盏为标准束口盏,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铁褐色胎。油滴斑纹圆润且带有紫色、紫红色光彩。
小山富士夫认为其可称为亚曜变。但从斑纹的虚实、结构、光晕等关键特征来看,该盏釉色表现与曜变有较大区别,应属于油滴。即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曜变盏,这件盏也是极具特色,极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日本政府将其认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 油滴建盏形成机理 |
当烧到1300℃左右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釉开始形成液相分离结构,釉主体相分离出富铁的另一相。在重力与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富铁相易浮在釉表面层,随着过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铁相越来越多。IMG_266
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没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当烧成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降温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当环境条件适合包裹团中的铁氧化物析晶时,便形成一滴建窑油滴。IMG_267

因此,可以说油滴的斑点越大,烧成难度越高。斑点大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表征烧成难度,但一件精品的油滴建盏还需要从油滴斑点的色泽、层次变化、金属质感、洁净程度、立体感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和比较。

每一只油滴建盏的斑纹真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吗?油滴建盏斑纹的形态和色彩都有明显的差异,既有差异就有优点和不足,其个性也就体现出来。由于油滴斑点是在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的,不是靠人工描绘的,从建窑油滴的形成机理可知,斑点是随机分布的,而且其形态与色彩又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严重制约,所以要想看到一件斑点大小与分布既恰好、清晰度又高、斑点全彩色的达到理想状态的建盏是不可能的。建盏的品质是相对的,永远没有止境,它的美是通过相互比较去发现的,建盏珍品是从成千上万件建盏中优选出来的,因此在斗茶之前,必然隐藏叶氛涤的过程,如果有了一个优异的茶盏,无疑就有了一件出奇制胜的法宝。

IMG_268

即使是油滴建盏制作高手,也不能完全掌控油滴盏的品相,技艺精湛外还要加上许多运气成分。因此无论是老一辈工艺大师还是新生代工艺师,从未停止对上品油滴盏的探索,而这也是油滴的魅力所在,既不像曜变天目那样无法捕捉,也不像兔毫盏那样趋于稳定,而是行踪不定,在某个时刻突然驾临,给守候的工艺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