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年益寿的有效方剂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4-05-14 发布于陕西
 
中医治病养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方剂,而不是单纯的一、两味药,因为方剂有合理的组合,能照顾全面。历代益寿延年的名方不下千余首,要辨证地选择,才会有效。中医无论治病养生,一旦用药,首先就要辨阴阳,分寒热。不要以为阴阳是抽象的哲学名词,一般人搞不懂,其实一旦结合临床,就很具体实在。
《黄帝内经》说:“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这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俗话说的,有的人属于寒体,有的人属于火体。阳虚有寒的人除了怕冷之外,往往体温低,基础代谢低,心跳慢,精力不足,睡眠时间长。阴虚有热的人除了怕热之外,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容易出现口苦、大便干结、咽喉疼痛等“上火”的现象。两种不同的体质,主要来自于遗传,有的则是后天营养失衡或患病所致。人的一生,由于内分泌的原因,体质也可能要发生一些阶段性改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有的人属于阴阳两虚、或寒热错杂,或外有寒、里有热,在用药养生的时候,要细心地剖析。除了考虑阴虚、阳虚,寒体、火体之外,还要分先天、后天,这是治病养生的根本。
“先天之本在于肾,后天之本在于脾胃”。中医的肾,不是指西医的肾脏,而是指人体的三大功能,即泌尿功能,生殖功能,生长、发育、衰老的机制。中医的脾胃,也不是指西医的脾脏、胃,而是指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的三大功能。必须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抓住两个根本进行合理的调节,才能获得长寿。
现在中老年人很流行服六味地黄丸,用以延年益寿,经临床实验研究,六味地黄丸确实有很好的抗动脉硬化作用,但并非古代最好的延年益寿方药,也并非人人都能服用。有的人吃了感觉还好,有的人吃了腹泻,胃不舒服,有的人吃了越来越怕冷,有的人吃了反而上火。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广泛用于治疗肾阴虚的“祖方”,共6味药:熟地补肾,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复又以泽泻利肾中之水,茯苓祛脾中之湿,丹皮清肝中之火,称作“三补三泻”。名日补肾,实则肝、脾、肾兼顾,着眼于整体;虽是补剂,却补中有泻,给邪以出路。药味平和,刚柔相济,开合适度,非常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根本原则,完美体现了中医的辩证法思想。由于整个药性偏凉,所以主要适合于肾肝脾的阴虚证。中老年人经常出现腰酸膝软、舌红口干、头晕耳鸣等症状时,用以养生,是对证的,长期服也不会有副作用。慢性肾炎、妇女更年期等属于肾阴虚的人也适合。然而,肾阳虚弱的人,会越服越怕冷,脾胃气虚的人,服了拉肚子,火气旺的人,服了咽喉疼痛,长痘疹。有些人根本不懂中医要辨证论治的道理,说要养生,统统开六味地黄丸,出现了不适,就把账算在中药“有毒副作用”的头上。
其实,六味地黄丸历来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并不用于养生,它原本出自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用于儿科疾病的,主要治疗小儿发育不良,后来推广到治疗肾阴虚引起的各种疾病,从来没有纳入到古代延年益寿的名方中。历来比较推崇的延年益寿方并非六味地黄丸,只是因为目前对这首方的现代研究比较多,而其他方“养在深闺人未识”,几乎缺乏研究,人们才误以为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抗衰老最好的药方。例如,清初《张氏医通》所载的“清金壮水丸”,就比六味地黄丸养生效果好,它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麦冬、五味子滋养心肺,这样一增添,使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阴均都得到滋润,较之六味地黃丸更全面,后人称之为“八仙长寿丸”。现在的成药叫八味地黄丸或麦味地黄丸,但也只能用于阴虚的人。
 历来比较推崇的延年益寿方非常多,如青娥丸,琼玉膏(成药叫青春宝),七宝美髯丹(成药叫乌须黑发丸),人参固本丸,河车大造丸(有成药),延生护宝丹(成药叫延生护宝液),龟鹿二仙膏,龟龄集(有成药),首乌延寿丹,还少丹等,各有其特色,适合于不同体质的人群。古人强调服延年益寿方宜缓补,不宜峻补,宜用寻常之药,不宜用贵重药品,宜持之以恒,不宜一曝三寒。
其中,属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的,宜用首乌延寿丹;肝肾阳虚,心肾不交的,宜用还少丹属于脾肾两虚的,宜用萃仙丸。
附方
  1.首乌延寿丹
  何首乌72g菟丝子16g豨签草16g8g怀牛膝8g生地黄4g冬桑叶8g女贞子8g金银花4g杜仲
  以上各药按30倍的份量称好,经制作后研末大约4.5kg。再以金樱子、黑芝麻、早莲草、桑椹子各500g浓煎成膏状约2kg,兑人以上药末,加适量炼制过的熟蜜,制成蜜丸,每服10g,一日2次。一料药大约9kg,装瓶收好,冷藏,可服一年左右。这首方的制作程序颇为复杂,何首乌须用黑豆汁浸泡,九蒸九晒,豨签草、冬桑叶、金银花须用蜂蜜、白酒拌浸,蒸晒,女贞子、菟丝子、牛膝须用白酒拌浸,蒸晒,杜仲须用青盐、姜汁拌潮,炒断丝。
加减法:阴虚之人,加熟地500g;阳虚之人,加附子120g;脾虚之人,加人参、黄芪各120g,去生地;头晕,加天麻,玄参各240g;目昏,加菊花,枸杞各120g;麻木加天麻,当归各240g;肥人痰多,加半夏、陈皮各240g。这是按以上30倍的份量确定的剂量,在加减以后,君药何首乌的重量,应是所有药物重量之和。  
2.还少丹
  熟地30g怀山药45g山萸肉45g茯苓45g杜仲30g牛膝45g肉苁蓉30g巴戟天30g楮实子30g枸杞子30g五味子30g小茴香30g远志30g石菖蒲30g研末,为蜜丸,每服10g,日2次。用方心得:
  宋代的《杨氏家藏方》云:本方“大补本气虚损及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聩,气血凝滞,饮食无味,肌瘦体倦,目暗耳聋。五日有力,十日眼明,半月筋骨盛,二十日精神奕,一月夜思饮。此药无毒,平补性温,百无所忌,久服劳齿,身轻目明难老,百病俱除,永无病疾行步轻健。”《中国医学大辞典》介绍:“还少丹大补心肾脾胃四经虚损,治精血不足,精髓不固,饮食不进,发热盗汗,牙龈浮肿,神衰力弱,腰酸体倦,久服轻身还童,妇人服之,泽容颜,暖子宫,去一切病。”明代的《摄生众妙方》在这首方里再加一味续断,名“打老儿丸”,据传出自华佗,显然是附会之言。称:“治五劳七伤,阳事不举,真气衰弱,精神短少,不能行走,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立。”由于这两首方的名气之大,古代有好几种版本的“打老儿”之说,大概被打的老儿都在百岁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