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立夏时期养生)

 循天园 2024-05-15 发布于广西

“夏首云物变,雨馀草木繁。”(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立夏到来,天气转暖,草长莺飞,万物开始奋力生长,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来了。

立夏之时,正是人体阳气由初升至渐强的节点,若补养得当,对一整年的健康都有好处。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但立夏正处于春夏交替时期,此时心阳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因此护阳养心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立夏调饮食

俗话说“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这个时候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立夏饭就是最好的养生食疗方。杭州人最熟悉的立夏饭当属咸肉豌豆糯米饭和乌米饭,前者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五谷丰登;后者则可甜可盐,有人喜欢撒白糖或拌蜂蜜,有人喜欢加肉松或咸蛋黄,也有人直接在蒸制时加入咸肉、春笋、青豆等,做成“二合一”立夏饭食用。

除了吃糯米饭,立夏很多地方都有让小孩吃鸡蛋的习俗,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吃蛋能强健身体,从而避免“疰夏”症状,而多喝牛奶、多吃高蛋白的牛肉、鱼虾、豆制品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这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的缘故,因此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又因为立夏后人体阳气渐趋于外,新陈代谢旺盛,汗出较多,气随津散,人体阳气和津液易损,最应补充新鲜蔬果,古人就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即地三鲜(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鲳鱼、黄鱼、鲥鱼)。这些都是应季美食,非常适合初夏品尝。多进粥汤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汤,既能止渴解暑,又能养护脾胃,可谓一举多得。

立夏慎起居

立夏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更容易失眠,此时可以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但这样又易造成晚间睡眠时长不足,故白天应增加午休以促进心阳的恢复。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初夏时人体受热导致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此时人体最易受湿寒侵袭,所以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或图一时之快过于趋凉。

立夏慢活动

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微微出汗能够调和营卫,利于气血调畅,但出汗过多容易耗津伤血。故夏季运动应选择散步、慢跑等不太激烈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或盐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活动的时候应注意防晒,尽量前往阴凉之地,选择傍晚或者清晨时分外出锻炼。

立夏养心性

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因此立夏养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使气机宣畅。平时可通过静坐、深呼吸等方法摒除杂念。(徐尤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