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PT-4o都来了,老师你还不准备改变吗?

 大奔h1wmjlcm1r 2024-05-1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写在前面

5月14日凌晨,随着GPT-4o的发布,仿佛时代真的要被改写了。

发布会上,GPT-4o和人类的对话节奏自然、融洽,完全听不出是个AI,丝滑得像个真人,并且,它可以将文本、音频、图像任何组合作为输入和输出,堪称惊艳。

可汗学院创始人受邀演示实时语音辅导初中数学几何题。过程中,GPT-4o直接化身在线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一步一步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眼看着科幻中的设想一件件成真,活在这个奇点临近的时代,教育要怎么办?老师们要如何应对?

正文

恐怕很少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社会面临着如此快速而深刻的变革。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更迭,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社会文化观念。

每个行业,每个人都似乎感受到不可抗拒的变化即将到来,但却不知道会如何影响到自己。

教育并不是技术变革最直接影响的领域,但技术会对教育观念、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都会提出新的挑战。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既要对旧的观念、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也面临着一系列重构自我的紧迫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最确定的是一切都在改变,不确定的是我们能不能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作为教师,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图片
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带来的能力之变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以受教育机会为目标的教育平等问题,基本消除因贫富、种族、阶层、性别、群体、地域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平等。

中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最具典型性,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普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当这些外在目标实现后,公平和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任务。

当下,中国教育发展有三大任务,即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这些宏大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具体的教育行为发生改变,教师的改变是关键,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要求教师具有育人为本、现代思维的观念转变;高质量发展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方法、策略、评价方面更加科学;教育强国建设侧重于教师有家国情怀、胸怀天下的精神境界。

如果说在此之前,教育的任务是解决入学机会和入学率的问题,教师的责任则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业,让有能力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那么现在,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增强教育的适切性成为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新内涵。

教育的适切性需要教师具有三个方面的能力:以全纳的观念,在教学管理中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全人的思维,充分理解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秉性、不同性别学生的差异,帮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成长,理解世界;以全员的态度,运用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每一位学生能够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克服“学习危机”,让学习真正发生。

图片



图片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角色之变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改变了所有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

以学校学习为主的学习时间、空间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室、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也出现新的学习空间。学校教育为主的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校课程之外的在线课程、慕课、公开课、智慧教育平台,以及在社会公共场所的沉浸式体验、实践锻炼等各种学习途径都是学生信息和知识的来源。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地位已经被撼动。“教师不一定拥有获得真理的特权。他和学生一样,也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杜维明《仁与修身》1996)。

学习方式无论如何改变,教师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教师的角色、价值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重新评估教师角色地位。

教师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就要有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和观念的权威,需要掌握学生在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获得,成为学生学习的理解者、指导者、合作者、引领者,成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在育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工作者,需要理解教育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工作,在支持学生发展中,每一位教师都要与其他教师和各方面专家进行协作,支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图片




图片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带来的智慧之变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发展,时至今日这一任务仍在继续,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

教师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传统文化的阐释者。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所有观念、信仰和行为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会给教育观念和学习行为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崇文重教、修齐治平、因材施教、学以为己等文化观念,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同样,传统文化中一些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下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比如,学生负担过重的诸多原因中,传统文化中宗族血亲为基础的集体观念,让学生学习目标外在化,功利化;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不讲策略地鼓励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观,博闻强记的学习方法论等都减轻学业负担顽瘴痼疾。

传统文化中还存在重伦理、轻科学社会价值取向,重直觉、轻逻辑的思维方式等一些特征,至今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都十分不利。

教师需要有一定文化观念的判断能力和反思精神,在教学指导中对我们的文化的影响有鉴别能力,对传统文化既有继承,又有扬弃。

除了传统文化,工业文明下形成的教育观念也给我们带来认知上的桎梏。

今天的学校教育体系,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强调学习的组织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步调、考试评价的统一化、标准化,导致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不强,缺乏自主性,也导致学生学习内容过多,学习方式机械化重复,学习的选择性和意义感不强,缺乏创造力。追根溯源,这些都是认识今天教育问题的文化因素。

人的社会行为都是受文化支配的,没有对文化根源的的认识,就不会理解教育问题背后的逻辑。已有的文化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了解了文化的影响,才能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洞悉教育智慧,才能帮助学生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图片




图片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素养之变

科学技术已经是今天社会发展进步中最活跃的要素。党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发展、民族进步都需要科学教育的支撑。

技术的发展不仅塑造了今天社会的物质形态,而且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更是提出了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

互联网、智能工具以及相关的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今天的社会生活。科技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有赖于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有赖于科学教育的实施。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的教育,而是观念、思维、认知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是所有学科、所有人的教育。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取决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教育,还需要所有的学科都要有科学观念,也要求所有教师提升科学素养。

包括人文学科的教学也要有科学精神,如果语文教学不重视逻辑性,如果历史教学不重视事实性,如果地理教学不重视想象力,这些学科也是没有出路的。

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教师跨学科知识素养提出了要求。

现在的教师都是以学科分类的,凸显了专业性。但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育人目标,项目式、跨学科的学习成为教学的新趋势,我们已经意识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自然界的各种谜团,都不可能用某一学科的知识认识和解决。

人才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各方面的创造性成果都是跨学科现象的链接产生的,高回报的教育必须超越学科界限。这些教学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的素养也要超越所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局限,拥有跨学科知识体系,胜任教学变革的需要。

图片



图片
社会期待不断高企带来的成长之变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一技之长”到“阶层跃升”,从“实现就业”到“高回报率”,社会对教育的期待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在“水涨船高”。

社会期待不断高企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教师的职业行为备受挑剔,经常被放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下审视,家长难处,学生难管,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全能的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师面临教学之外的能力考验。教师要学会协作性成长,依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不仅要提高应对社会、家长高需求的能力,还要借助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应对诸多的社会问题,把自己从非教学要求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技术快速更迭,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一直处在变动之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考验着教师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学科思政、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等概念不断翻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和方法。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的职业身份、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没有“完成时”,终身学习必须成为教师的成长方式。

教师需要改变经验性的观念,时常跳出自己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教学状态,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让熟悉的现象陌生化,让陌生的现象熟悉化,认识教学变革和教育环境变化背后的本质,从容地应对不确定的变化。

社会在发展变化,教育在发展变化,教师也要适应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不断更新自我的观念、认知、能力、方法,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

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无论我们情愿还是不情愿,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改变。正如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结尾引用的那句话“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延伸视频



图片

责编 | 阿薇

排版 | 阿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