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颠覆我对五味认知的图(进阶-脾)

 ycd2468 2024-05-15 发布于重庆

此篇文章是《辅行决》关于脾的补泻方解读,初学者最好对汤液经法图有一定的了解,建议先阅读这一系列最开始的三篇文章以便对体味用味化味有个充分的了解后再阅读此文,效果更佳。先附上汤液经法图和25味药精图。

图片

图片

   《辅行决》条文:     

      脾实则腹满,飧泻;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胻善瘈,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

小泻脾汤

组成:附子一枚,炮,生姜,甘草各三两 

功效: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脾汤

组成附子一枚,炮,生姜,甘草各三两 各3两,黄芩,大黄,芍药各一两

以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功效: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组成分析小泻脾汤3味:附子味辛,生姜味辛,甘草味甘,两辛一甘,符合小泻汤的两体味一用味的组方特点。大泻脾汤6味药在小泻脾汤的基础上加了黄芩,大黄,芍药各一两,符合小泻心包汤的组方特点。因此可得出大泻脾汤=小泻脾汤(主)+小泻心包汤(辅)也符合阴数6,逆时针为泻的特点,如下图红色箭头方向。

图片

功效分析:当脾实下利清谷,我们用小泻脾汤即可;当脾实较严重出现下利不止,腹胀干呕不能食时,就要用大泻脾汤,脾和心包同泻。

小补脾汤

组成:人参,炙甘草,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

功效: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大补脾汤

组成人参,炙甘草,干姜,麦门冬各三两,白术,五味子,旋覆花各一两,

功效:治腹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组成分析:小补脾汤4味药中,人参味甘,炙甘草味甘,干姜味辛,白术味苦,两甘一辛一苦,符合小补汤的两用味一体味一化味的组方特点。大补脾汤7味药是在小补脾汤的基础上加了麦门冬三两,五味子,旋覆花,各一两,两酸一咸为小补肺方。因此可得出大补脾汤=小补脾汤(主)+小补肺汤(辅)。也符合阳数7,顺时针为补,如下图红色箭头方向:

图片

功效分析:当脾虚症初期表现为饮食不化,心中苦饥等症状,我们用小补脾汤即可;当脾虚症较严重出现枯瘦如柴,干渴汗出气急等非常虚弱的情况时,就要用大补脾汤,脾和肺同补。

问题探讨

1、腹泻到底是脾虚,还是脾实?

     说到脾,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脾虚泄泻,但是从来没有听过脾实泄泻。 在脾脏的补泻方功效中可以看到,无论小泻大泻,小补大补,都有下利的症状,也就是说,脾虚脾实都能导致泻泄。那怎么区分,又如何理解呢?

              脾脏补泻方关于腹泻的描述
小泻脾汤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肢冷
大泻脾汤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
小补脾汤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无力。
大补脾汤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

    脾为土,土承载着万物,在五行中,土具有着相当高的德行,我经常听到土德,水土合德,也常把母亲比作大地,因其孕育生命,并承载生活的各种辛酸苦辣。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胃受纳我们所有吃进去的所有食物并进行消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在自然界,土以各种状态呈现。有肥沃的土壤,有板结的土壤,有坚硬的石头,有贫瘠的沙漠。如果把正常的脾,比作可以生长万物的肥沃土壤(种过菜的一定知道,这样的土具有一定的疏松性,不能太硬,但也不能太松),那么脾实一定是板结的土壤,甚至是坚硬的石头。脾虚一定是过于疏松的土壤,甚至寸草不生的沙土。

    土克水,假设一杯水,倒入适量的优质土壤中,刚好被完全吸收,那么将这一杯水,倒入同样重量的板结的土壤中,甚至坚硬的石头中,会怎么样?会大部分从边上流走,这就是对应脾实证的泻泄。下利清谷,甚至下利不止,清谷就是吃下去什么,拉出来什么;而将这一杯水倒入过于疏松的土壤,甚至沙土中,则水流穿过沙土的缝隙快速流出。对应脾虚证的下利。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脾虚脾实都能导致泻泄了。

图片

     那么,我们腹泻了,该如何判断脾虚脾实呢?还要结合其他症状。想象脾实如一块坚硬石头,石头不仅坚硬而且寒凉。所以,脾实腹泻还伴有里寒,腹冷,甚者腹中胀满,干呕等一系列寒和硬的症状;想象脾虚如一盘松散的沙子,草木不生,毫无生机,对应饮食不化,无力,足痿甚者大疲,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脉微等一系列虚的症状。

2、《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就是小泻脾汤吗?

    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组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组方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剂量不同。用于发汗过度,或者伤害本应发汗却被误下后导致津液不足而里虚,出现下利,清谷不止,四肢逆冷。症状几乎和小泻脾汤一样!而此刻,我们终于可以很好地解释四逆汤的原理了,本是正常的土壤,却被人为地错误蒸发或者泄去水分,导致土壤板结甚者坚硬如石,进而导致土不克水而下利清谷也!

3、半夏泻心汤泻的是心吗?

     记得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解半夏泻心汤辛苦除痞的原理时,讲到了木克土,用到了木的用味辛去克脾土,且辛味药也是土的体味,也相当于泻土,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对应的是脾虚泻泄,而脾虚泻脾就不对了。现在我可以很好地解释,半夏泻心汤,泻的是脾,治的是脾实腹泻。

原因1: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半夏半升、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12枚

此方中半夏、干姜两者辛味,人参,甘草,大枣三者甘味,黄芩黄连苦味。结合用量得知,半夏泻心汤是以辛味为主(半夏半升约 60g量最大),甘味和苦味为辅的方子,符合泻脾汤的组方原则,因此,半夏泻心汤是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的方子。

原因2:半夏泻心汤的主治功效:心下痞。痞即痞满,痞硬,结块了,对应脾实证的腹满,而脾虚症主要表现为虚弱乏力,因此,半夏泻心汤泻脾实。之所以叫泻心汤,我想主要和部位相关,因为脾在心下,治心下痞满,所以叫半夏泻心汤。

拓展:

我们知道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上热下寒(口舌生疮+拉肚子)的机理是以辛味药,泻脾为主,补泻兼施。

若加重生姜的用量,减少干姜用量,就变生姜泻心汤。增加辛味可增强泻脾之功效,适用于脾实较重的心下痞鞭,干噫食臭,心下有水气。且生姜偏于中焦,在胃发挥作用,干姜偏于下焦,在肠发挥作用。由此可推断,半夏泻心汤的泄泻程度肯定比生姜泻心汤要重。生姜泻心汤的重点在胃,食物和水堵在胃中发酵了,产生了干噫食臭。所以有口臭,还容易恶心干呕的,要重点关注下生姜泻心汤。

若加重甘草的用量,变甘草泻心汤,增加甘味可以增加补虚的功效,用于脾虚比较重的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且有心烦。也就是说一天拉肚子拉十几二十次,拉得人都没力气虚弱心烦时,用甘草泻心汤。

附上这个表格,可以清楚对比三个泻心汤的组方区别。


辛味药甘味药苦味药
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干姜三两人参、炙甘草各三两,大枣12枚黄芩三两、黄连一两
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半夏半升、干姜一两人参、炙甘草各三两,大枣12枚黄芩三两、黄连一两
甘草泻心汤

半夏半、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炙甘草四两、大枣12枚黄芩三两、黄连一两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谈谈肺,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