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伤寒论》(68-70)

 经方苑 2024-05-16 发布于辽宁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小编的话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2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3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1

SPRING 2024

  小编认为第68条与前面的第29条、第30条是有互通之处的,患者在表证未解的前提下,医生使用了“发汗法”去治疗,患者随即出了大量的汗,我们说“汗”其实是体内“津液”外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流鼻涕”也未尝不是一种特殊的“汗”,小编最近看到一本儿科医生写的科普书上讲小朋友在感冒之后流鼻水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排毒方式,其实不需要特别的治疗,而中医上讲“肺”开窍于鼻,而又主乎“皮毛”,所以有理由认为二者“汗”与“鼻涕”都是“津液”外出的方式!

  患者在汗出后出现了异常恶寒的现象,从后面使用的“芍药甘草附子汤”来看,应该是病情进入到了“少阴”阶段,津液损伤导致“阴阳”不足,所以用该方补充阴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芍药甘草附子汤》!

 第69条中患者就更惨了一点,不仅接受了医生的“发汗法”,还喝了让自己“拉肚子”的“猛药”,患者的病情并没有见到任何好转,反而出现了异常烦躁的表现,从后面使用“茯苓四逆汤”来看,患者此时的病情应该也是进入了“少阴病”阶段,只不过此时有“阳浮阴盛”的阴阳不交的表现,所以要调整阴阳平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茯苓四逆汤》

  第70条中仲景告诉了我们患者在经过发汗后可能出现的两种典型变化,一种是“阳气”损伤偏多,此时病情可能进入“少阴”,当与温法,反之“阴液”损失过多,此时患者可能出现“胃家实”的表现,那么此时病情可能进入阳明,此时当调和胃气,仲景告诉我们使用“调胃承气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调胃承气汤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5436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