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老字号“飘香”小食店,寻找记忆中的味道

 一帆在汕头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在小公园开埠区的国平路北段,有一家老字号的飘香小食店,很有历史且小吃很齐全。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业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人气一直很旺,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个小食店印象特别深刻。大家来到这里觅食,除了美食本身的吸引力外,更多的是寻找记忆中的味道。

       来到这家小食店,整个店面给人的感觉,非常有年代感,仿佛就是一座古祠堂。门前一幅对联“飘四海侨胞弘扬潮菜佳肴,香五洲潮人传承独特美食”,映衬出小食店“飘香”这个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进入内部,小食制作区与用餐区的构造,更像古时祠堂建筑的前厅,用餐区又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仿佛是过去常见的回廊,楼梯栏杆皆为木制,装修极为古朴简易。

       在小食制作区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粿品,有香脆的韭菜粿,有晶莹的无米粿,有甜蜜的豆沙粿,有富有野趣的鼠麴粿等等,品种非常多,颜色形状各异,几乎所有潮汕地区的粿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用餐区就餐的,除了尝新的外地游客,更多的是老一辈汕头人以及海外归来的潮人。

       “飘香”的前身果真是一个祠堂,原为澄海县东墩徐氏敦和公祠,建于汕头市之先,在汕头埠形成之前就已存在这个徐家祠堂,全称为“徐氏汕头大宗祠一本堂”,是闽粤徐氏联宗合族祠,早于漳潮会馆的汕头知名建筑,“门庭轩敞,金碧辉煌”,可以说是汕头较早的建筑古董。1959年,汕头市饮食服务总公司根据当时市场需求,将分散在汕头各门店经营的各种具有潮汕特色的小吃集中起来,在这一家店经营,使小食店成为潮汕粿品的集中地,打响了“飘香”的招牌。

       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之为“粿”。粿品,在潮汕食文化中历史悠久。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至潮汕,按祖籍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粿品,而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粿品,久而久之,粿品便从潮汕地区民间习俗祭神拜祖的必备贡品转变成为可口的美食。飘香小食店正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粿品制作的每道工序都是一辈又一辈的师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要求精工细做。粿品种类繁多,不仅是精美食品,而且更凝结着一种潮汕人文精神,从而成就了典范的招牌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