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了,文化输出的“顶流”还是它

 南京栖霞百仁 2024-05-17 发布于江苏

当如今的我们在谈论“文化输出”时,总在将目光聚焦于音乐、服饰、娱乐之上,却不知在国外,真正的“顶流”,其实是三国文化。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

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影响深远、普及广泛、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

随着借网络的发展,三国文化向欧、美、非等地快速普及,三国题材衍生文学、影视、游戏作品如今依旧层出不穷,世界人民,对于“三国文化”究竟有多痴迷?

01.

“二创”界的巅峰

红了1800年的《三国演义》

0

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虽说如今对于其内容真实性有极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也是大家小时候接触三国文化的第一步。对于外国人来说亦是如此。

早在2003年,欧美的“三国迷”就建立了一个名为Kong Ming的论坛对三国进行交流。

在欧美,三国文化中人气最高的关羽,他的塑像远渡重洋后,没有了镇宅保平安的祭拜礼仪,摇身一变成为粉丝们的“手办”,成为欧美三国迷的精神icon。

美国读者Brian Lanning更是在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之死后,在历史论坛上写下了一篇《The Death of Greatness》(英雄之死)的读后感,引发了国内外的众多讨论。

向上滑动阅览《The Death of Greatness》(英雄之死)

“权问吕蒙曰:'卦主敌人远奔,卿何以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我在起居室里看书, 坐在舒适的摇椅上, 脚放在一只小脚凳上。我能闻到《三国演义》书页的味道;这是一本有着古朴气息的好书,仿佛秋日的枯叶。我在读中国的一个混乱时代, 以及无数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但我发现自己现在只关心那孙权和吕蒙此刻密谋反对的、带着他那百磅的青龙偃月刀以及他那使他得到了“美髯公”绰号的长须的伟大而无敌的关羽。这是本章的结尾,所以我把书合上,放在我旁边的窗台上。我无精打采地坐在摇椅里,深知这两个小鬼不可能战胜关羽。

对于关羽集尽赞美之词的他,当其读到关羽被俘后,依然对关羽抱有十足的信心:“ I’m thinking 'Ahhh… this is where the great Kuan Yu is going to slaughter everybody in the room, whether he’s bound or not!’”(我心想,啊啊啊……这里应该是伟大的关羽要把这一屋子人都打败,就算被绑着也肯定能!)直到孙权下令处死关羽,Brian Lanning破了大防。



我发现我的想象也被冲走了。我在想关于我的生活, 关于我的一切。什么也没想到。有一个黑色的虚空, 把我曾经所有的幻想和伟大抱负, 都取代了。这太不能接受了。在过去的三周里, 我的想象一直在奔流。我所想到的或希望的一切都是狂野而史诗般的;我在策划一统江山的计划和恢复大关羽时代混乱秩序的计策。

现在感觉好像没有必要去拥有那些伟大的幻想,或者变得伟大了。这世上人尽皆知的伟大英雄在一群小人物手里走到了一个不光彩的结局。阅读他的一生给了我这样的希望:伟大将会永远回响在历史里。他在书里,他在电影里,他在游戏里,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他的生命已经被冲走了,留给我的只有空虚。烟已经吸完了,尽管末端还在烧,但已经吸不到了。我把它扔在路上,听余火熄灭的嘶嘶声。烟头也完全灭掉了。这部小说里有首诗在我脑海中回响。以前,我总是能想象到书中的画面和场景,但是现在我只能记起词句,看不见龙凤。

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原文来源:Brian Lanning

翻译:豆瓣@Imalion

电影《青龙偃月刀》剧照

纵观世界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关于“反抗”主题的故事一直为全球读者与观众喜爱,而三国演义所描绘,就是在中国的历史里,在混乱的年代中,草根第一次向世家门阀展示出力量的时代。

鲁迅说,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经历过群雄争霸、忠肝义胆、豪情万丈的燃点,感受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的爽点,当剧情急转直下,猝不及防地面对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和秋风五丈原的外国读者,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式悲剧”的震撼,对其“意难平”的念念不忘,亦是情理之中。

02.

日本送来的“流量”

ACG文化下的“三国热”

《三国演义》对于三国文化的传播,还仅限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爱好者群体里,那么日本人对于三国文化的狂热追捧,则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传入日本。

《三国演义》刚传到日本时,属于奢侈读物,只有日本皇族、学者、僧侣等才能阅读到,传播范围局限在社会上层。1689年,《三国演义》被译著成日语版的《通俗三国志》,《三国演义》的传播范围下沉到社会中层。

1848年,以《通俗三国志》为蓝本的《绘本通俗三国志》问世,图文并现开始了三国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

1994年10月23日,制作耗资1.7亿人民币的《三国演义》在央视一套首播,日本NHK电视台以1集1.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版权,并于1995年4月3日在NHK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进行二次重播,成为首个在NHK播放了两次的中国电视剧。

打开视频及直播网站,至今仍有许多日本主播与粉丝一起反复观看《三国演义》。上至政界名流,下至街头随机遇到的普通民众,都会对“三国”有自己的见解。

作为ACG文化的大本营,日本在漫画、动漫和游戏上,更是三国作品层出不穷。

1971年,日本漫画家横山光辉创作的《三国志》漫画,以中国的三国时代为舞台,描绘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共连载了15年,累计60卷,总页数达到了12000多页,销量超7000万册。

《三国志》漫画曾三年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奖、优秀奖”,有不少日本读者就是通过它了解了古代中国的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1997年,日本光荣株式会社以三国历史题材为背景,推出《三国无双》及2000年续作《真·三国无双》,截止目前,游戏本体+拓展DLC共计20+部,这也是许多80、90后记忆里关于三国类游戏的启蒙之作。

2019年,为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九州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特别展——《三国志》,展出了从中国运过去的曹操墓出土文物。这场巡演大获成功,游客数量突破10万人,累计票房收入超过40亿日元。

高热爱+高流量的多重加持之下,让三国文化在日本热度不断。而许多优秀改编作品在为三国文化进行了强大的宣传后,与之而来的便是“文化挪用”的争议,许多外国人因这些作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认为三国文化为日本所有。

此时,一场关于“文化输出”的风潮,开始从中国再次席卷全球,有些事情,正在悄然改变。

03.

三国的“文化输出”

不仅只是“输出文化”

犹记得很多年前,曾有中国的游戏玩家和历史爱好者自嘲地说过,“如果没有日本光荣公司,最好的三国游戏应该是来自英国”。但是伴随着近些年国人对于“文化输出”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曾有过误解的外国人知道了三国的真正归属,并从三国开始逐渐了解中国历史,也开始懂得,这些英雄的传说,只会诞生在中国的历史中,这样不凡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华的大地上。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混淆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的概念,甚至一度对于“文化输出”的观念,仅仅局限于将文化产品的出口。但随着美国的好莱坞影视行业、韩国的娱乐行业、日本的ACG文化席卷全球,这种靠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色,作品实力,乃至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包装去赢得推崇及喝彩的方式,才是新时代“文化输出”的样板。

好的作品,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面对任何受众,都能拥有它的拥趸。早在崇祯八年(1635年),明刊《三国志传》就流传到了英国。日僧湖南文山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编译出版了日文本《通俗三国志》,目前朝鲜、日本、印尼、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该书的译本。

1820年,当时一位叫汤姆斯(P.P.Thoms)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印刷工在澳门学习中文后,在《亚洲杂志》上发表了他翻译的一篇“The Death of the Celebrated Minister Tung-cho”(《名丞相董卓之死》),自此拉开了《三国演义》英译史的序幕。

《三国》剧照

曾有人评价“三国精神”为“大一统的富强的国家理想+坚贞勇猛的忠义精神+足智多谋的民族智慧+壮志未酬的悲剧美感”,若我们翻看各国的史诗作品,其实无一都是以这些内容为底色,而三国借由小说作品所呈现时代及各类英雄豪杰,更是集大成者。

三国文化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思想,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理想抱负,是一种有着独属于中国人浪漫的热血精神。而三国文化中草根阶层于乱世中展现出的智慧与忠义,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能振奋人心、发光发亮的启示明灯。

- End -

撰稿 / 张颖洁

编辑 / 王依凡

图片 / 百度图片(署名除外)

主编 / little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