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不只是搞定寄生虫,上热下寒也能用 现在的人很多是寒热错杂病

 拾叁亿人 2024-05-19 发布于云南
乌梅丸不只是搞定寄生虫,上热下寒也能用。
现在的人很多是寒热错杂病,就是是既有寒,又有热,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一个病症,也叫厥阴证。
一方面是饮食嗜肥甘厚腻把中焦堵了,上下焦不通;一方面是不忌寒凉,经常吹空调房不晒太阳,还有就是不怎么运动。
 
有寒有热的人不能用一个寒或者热的思路来治它,要寒热并调,于是这个乌梅丸不错。
 
历代医家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篇的主方,也就是说乌梅丸是对付厥阴病的要药。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阴本不得有热,但是邪在半表半里,邪无出路,常常郁久化热,而火性炎上,寒性趋下,所以常常表现为一个上热下寒的症状表现,临床上我们称之为上热下寒,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寒热错杂的局面。
 
在很多方剂书里面,把乌梅丸放在驱虫剂里面,这不一定恰当,虽然它有驱虫作用,但应该说驱虫作用不是乌梅丸的主要作用,乌梅丸的主要对象是厥阴寒热夹杂证。
 
组成:乌梅、桂枝、当归、干姜、人参、蜀椒、黄连、黄柏、附子、细辛
既有寒药,又有热药,你看黄连、黄柏清上焦的热,这是苦寒的药擅长清热。
同时还有干姜、附子、桂枝,这些辛温、辛热的药则能够温暖下焦,同时把中焦也暖起来,细辛、蜀椒把寒气散出去,再加当归、人参调和气血。
 
乌梅一方面可以消息肉,还能生津止渴,比如说之前火出圈的酸梅汤,就了用乌梅,夏天来生津止渴不错。
 
另外,在乌梅丸中,乌梅的作用在于其能顺接阴阳。梅树冬天开花,过了春天,夏天来临的时候,梅子陆续开始成熟,从阴气极盛的冬天跨越到阳气极盛的夏天,这就使得乌梅具备了这样一个作用,能顺接阴阳,使阴阳和合,各归其位。
 
厥阴篇提纲:“治厥阴病,厥热往还,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脉虚细急数。”
应用乌梅丸,抓住这几大主症:口干、有某一症状在夜里两三点钟加重、脉沉细、面色青黄。 
 
乌梅丸能应对很多情况,这和大多数人寒热错杂有关,慢性腹泻、甲亢、失眠等等,都有病机对应的情况。
具体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口苦咽干而下腹部、下肢畏冷以及饮食上想要吃凉的,但吃完后脾胃不舒服的情况,或者是上热下寒的症状。如果有再看看自己的脉是不是跳的又细又小还没力气,如果是,则可以尝试使用乌梅丸来调理上热下寒了。
 
辨证不准的,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来点儿干货##你相信中医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