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归丸加减治骨质疏松症医案、配方

 这是九L图书馆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编辑:Holiday   来源:养生之家   发表时间:2021-05-21 17:10:30

养生之家导读:骨质增生症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骨质增生症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及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及跟骨骨刺等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及从事承重、久站久坐的工作人员,以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脊椎的病变多见.骨质增生的病因迄今未明,多归属于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的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假说甚多,如机械说、功能说、血管障碍、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等.基本认识是在内因基础上,由外因的诱发而导致发病.目前西医采用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理疗及手术治疗,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疗法.

在中医中无骨质增生的病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虚劳"、"骨痹"、"骨痿"范畴.

【临床应用】

1.许氏等运用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96例,取得满意疗效.本组患者均以右归丸加味治疗.方药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当归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鹿角胶20g,枸杞25g,骨碎补15g,续断15g,淫阳藿15g,独活15g,川芎10g每2日1剂,水煎于早、中、晚饭前20分钟服,连服30~60天颈椎骨质疏松者服药期间,每日颈椎牵引半小时.治疗期间,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医疗保健操锻炼,根据病情早晚进行颈椎炼功,加强腰背肌、骶棘肌、腹肌、臂肌锻炼,活动可由小逐渐变大.结果:96例经服用右归丸,同时配合2~3种锻炼方法,20天后头颈部、腰腿痛症状减轻者65例,40天后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明显好转者88例,60天后疼痛症状消失者90例,6例疼痛症状有所改善.88例经X线摄片提示:骨密度与骨小梁明显改善.32.华氏等采用右归丸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82例,取得满意疗效.

其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45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9个月,平均病程8年均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用右归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黄芪、山药、鸡血藤各15g,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各12g,桃仁、当归、乳香、没药各10g,红花、制附子、肉桂、鹿角胶(另包烊化冲服)、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分2次,30日为1疗程.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随症加减:伴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伴阳虚精滑者加金樱子、桑螵蛸;伴浮肿、尿少者加泽泻、车前子.结果:痊愈4例,显效23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8%.病情较轻者,一般1个疗程即愈,重者2~3个疗程治愈或显效.

3.赖氏等选用右归丸加味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136例,取得较好疗效.13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性98例,男性38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40~50岁25例,50~60岁70例,60~75岁41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平均8年.治疗以右归丸加减,方剂组成:熟地黄50g,山药50g,山茱萸50g,枸杞50g,鹿角胶50g,菟丝子50g,杜仲50g,当归40g,肉桂50g,附子15g,牛膝50g,桃仁30g,红花15g,穿山甲15g,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次1丸,每日3次.结果:治愈76例,占55.9%;好转45例,占33.1%;无效15例,占11%.总有效率为89%.

【病案举例】

1.王某,女,63岁,于2004年12月初诊.主诉:腰背及双侧髋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年.曾于2003年11月在某医院经摄X线片、CT及采用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2分),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采用口服钙制剂"乐力",注射进口补钙针等治疗,3个月后,疼痛有所缓解.现疼痛再次发作,夜间尤甚,时发双下肢抽筋,难以入睡,腰膝酸软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查体:腰椎生理弧度存在,腰两侧压痛阳性.骨密度仪测定:-2.3分西医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虚劳(肾虚)法当温补肾阳、滋补肾阴、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药用上方治疗,服药20剂后,腰背及双侧髋关节疼痛大减,双下肢未再抽筋.守原方再服10剂,精神佳,诸症消失,复测骨密度为2.5分临床痊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的"虚劳"、"骨痹"、"骨痿"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其变在骨,其本在肾.《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五脏生成篇又曰:"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阐明了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肾能生髓,髓能充骨.所以骨骼的生长、发育、衰退与肾之精气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肾气旺盛则骨骼强劲,肾气衰退则骨骼脆弱,故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到中老年后,其五脏俱虚,尤以肾为甚,故常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正如《素问·痿论篇》指出:"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本方用肉桂、附子、杜仲、鹿角胶温补肾阳、强健筋骨;熟地黄、枸杞、山茱萸、菟丝子滋补肾阴、填精补髓;黄芪、山药、当归、鸡血藤益气养血、健脾补肾;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活血散瘀、伸筋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引药归经.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滋补肾阴、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使阴平阳秘、精充髓满、筋强骨健,故骨质疏松症自愈.

2.方某,女性,65岁,于1992年11月6日就诊.诉腰背部疼痛6年余,活动后及清晨起床时疼痛较重,无双下肢放射痛.住院拍片示"骨质疏松",予钙片及雌激素等治疗,症状未减.察面色白,腰椎棘突及椎旁广泛压痛,腰部各方面活动受限,舌质淡,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损,气血瘀滞.治予温补肾阳,化瘀通络,方宗右归丸加味蜜丸,每次1丸,日服3次服药1个月,症状减轻.服至4个月,症状消失,X线复查骨质密度明显增加,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肾衰是衰老的主要原因,瘀血是衰老的主要表现.骨质疏松、骨质量减少、相对血管窦增加、静脉充血、骨内压增高导致瘀血,疼痛与中医肾虚衰老血瘀证,久痛必瘀相符故以右归丸为主方配入桃仁红花、穿山甲、牛膝等以活血通络,从而达到补肾化瘀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