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的养生长寿之道

 yygltj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又是儒家的代表,据说孟子活了84岁,这在当时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算得上是高寿之人。他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呢?孟子的长寿之道,可以在《孟子》里寻找借鉴。

图片
图片

一、积善成德

图片

孟子是山东邹城市人,名轲,幼年时代受到母亲的精心抚养与教育。当孟母发现居住的环境风气不利于孟子的成长时,曾经迁居三次,使孟子有了良好的居住与学习环境。

孟子在适宜的环境里生活,也养成了他平时爱做好事、积善成德的品行。孟子提倡保有良心,减少私欲;正人先正己,要与人为善;交品德端正之友;为人要安常守分,不忧穷困;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谨言善行,要与民同乐,与人共享;提倡仁、义、礼、智,即要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恭敬之心(礼),是非之心(智)。他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身体也必多有助益。这就是古人说的“仁者寿”“智者寿”的道理。

图片

二、四处游说

图片

孟子生活的时代经常发生战争,孟子目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便到齐、楚、燕、宋、鲁等国进行游说,宣传他的“仁义”主张。孟子在长期外出的过程中,锻炼了体力和意志,为他的健康长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可能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人的筋骨需要活动舒展,人的气血需要运行通畅,这是“体欲常劳”的主旨。人的肢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五脏,通百脉,长养肌肉,强筋壮骨。孟子周游列国,从养生角度来讲,确实有健身之举。

图片

三、勤于用脑

图片

孟子到了70岁以后,不再外出游学,回到故乡从事教育与著述。他由于著述,勤于用脑,使之“思则必有所存,神有所归”。按现代保健学的说法,人的大脑收到信息刺激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其老化的进程也就越慢,即所谓“思可延年”。 

当然,用脑也不能过度,古人所谓“节思”之说便是。孟子之所以长寿也说明他用脑也有节制。

图片

四、生活简朴

图片

孟子的日常生活很简朴,特别是在周游列国时,旅途劳碌,常不得温饱。他从不择食,什么都吃,粗饭菜汤从不挑剔,吃饱肚就知足了。他对生活不奢求,随遇而安,简朴的生活习惯成了他长寿的又一个基本要素。

总之,孟子虽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但他的母亲为他选择了适于他健康成长的环境。当他学有所成之后,又注意自身修养,勤于动脑,乐于动身,顺应自然规律,终使他成为一位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的长寿圣人。孟子没有刻意养生,只是“养心”和“寡欲”。他的长寿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图片

(原文见《益寿文摘》总第3632期  孙宁/文)


文字编辑:陈  莉
版面编辑:时华佳
审  核:夏 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