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节气:自古人生最忌满,小满才是刚刚好!

 伟111 2024-05-1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满而不盈,小得圆满
图片
图片

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又说:“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此时北方的小麦逐渐成熟,但是籽粒还没有饱满,所以叫小满。

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节气成对存在,比如小暑对大暑、小雪对大雪、小寒对大寒。

但是小麦籽粒饱满的时候,却不叫“大满”,而叫芒种。  

在中国人看来:月盈亏,水满溢,大满,是犯忌讳的说法。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图片

图片
小满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

图片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小满节气后,苦菜已经枝叶繁茂;之后,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金史志》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

图片

1
一候苦菜秀

小满时麦子将熟,但仍青黄不接,过去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往往以野菜充饥。食苦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苦菜的品种也多种多样。

《埤雅》以荼为苦菜。

《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莱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图片

2
二候靡草死

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

小满节气,各地开始步入夏天,靡草死也标志着小满节气时阳气日盛。

《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

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根据这些古籍的著述,所谓靡草应该是一种喜阴的植物。

小满节气,全各个地开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

图片

3
三候麦秋至

第三候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

《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


小满节气习俗

图片

小满节气民俗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节气民俗主要有“小满祭车神”、“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和丝车)”、“小满抢水”、“小满祈蚕节”、“小满食野菜”等。

图片

1
祭车神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南方地区的农谚中小满是指气候三大要素(光照、降水、气温)中的降水。小满节气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满。

所谓“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

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水车照例于小满时节启动。

图片

2
祈蚕节

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

中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中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图片

3
食野菜、苦菜

食野菜也是小满的风俗之一。

食野菜一方面是在小满节气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时,可吃的蔬菜不多,而恰巧这个时候苦菜枝繁叶茂,大量生长,漫山遍野都是,方便采摘,由此民间逐渐形成了小满吃野菜苦菜的习俗。

另外一方面就是民间还有“小满食苦,一夏不苦”的说法,认为在小满节气的时候多吃点苦菜,这样在夏季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辛苦了。


小满节气养生

图片

小满节气是春夏之交,具有春天万物升发和夏天多雨热烈的特点。此时阳气刚开始充实,逐渐达到“小满”的状态。

然而,此时气候温热夹湿,人体阳气容易受损,体内湿气容易增加,情绪容易烦躁。

因此小满期间,需注意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的调养,以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

图片

1
饮食调养

夏季虽酷暑炎热,而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外,内则相对空虚,饮食宜温不宜寒,温则养护脾胃,寒则克伐阳气,如此也是“春夏养阳”之道。

饮食宜食热餐,少食冷饮。冷,看似能清暑热,但是寒凉易伤脾胃,脾胃受损,清气不升,易生痰湿,出现肢体困倦、精神萎靡、大便稀溏等症状。

因此《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云:“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图片

2
起居调养

夏季属太阳生长之气,日常起居应天明即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下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就是说:夏季入睡可稍微晚一些,但也不可过晚,入寝最晚在子时前;天亮就起,出去活动、多运动、多晒太阳,使一身阳气向外舒展、涌发,借天地阳气来盛大养护自身阳气。

夏天午间小憩也是调养之道。该季节日长夜短,迟卧早起,中午午休可以恢复精力,同时也能回避暑热,防止中暑,午休时间可稍微长点,1小时左右为佳。

另外小满后,暑热渐渐明显,但不能过度贪凉,防暑降温须有度。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汗出增加,腠理开泄,此时不能汗出当风,否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轻则感冒、发烧等,重则面瘫、肢体偏枯等,乘凉不当是原因之一。

图片

3
情志调养

夏气通于心,所以夏季暑热之时,若避之不及,易扰乱心神,使人烦躁不安,所以夏季养神得关键是“使志无怒”,此时调心宁神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调息静心,气息深长,从而静心;或者登高而望,使心胸开阔,神志宁静,心静自然凉,避暑与调神兼得。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云:“心……在志为喜。”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宣畅太过,遇事情绪不可过激,勿大喜大怒影响气机,使心气涣散。

反之,也不可遇事消极懈怠,稍有不顺则懊恼忧郁,喜怒不溢于色,压抑自己影响气机宣畅,影响五脏气血流通,不可取。

图片

4
运动调养

小满后的阳气逐渐盛大,人体气血旺盛,因此晨起运动幅度可舒展大方,增大开阖。但也须注意适可而止,不可大汗,以免耗伤津液,甚则伤阴中暑。

动能养生,静则亦然,若不胜高温、不能运动,则恬静修养,午后信步,垂钓都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

5
穴位调养

夏季高温湿热,使不少老年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如牙痛、眼屎多等。

此时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老年人清热消暑,顺利度过炎热的夏季。

图片

01. 内庭穴:胃火牙痛

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这时点按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  

位置: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

手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胀为度,1分钟~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如此反复2次~3次。

图片

02. 关冲穴:眼屎增多

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睡醒后眼角有眼屎出现,这是火热之邪侵袭上焦或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要想清除眼屎,经常点按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位置:关冲穴位于无名指尺侧(靠近小指一侧),指甲根角旁0.1寸。

手法:力度以能感到明显酸麻胀为宜,并坚持30秒至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的关冲穴,每日2次~3次。


不宜太满

图片

《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

当我们洋洋得意,自满自大时,必将招致损害。

摆正心态,保持“未满”的状态,谦卑低调,方能受益良多。

《省心录》曾说过:“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一个太自满的人,结果总是在太自满中毁灭了自己。

做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太看得起自己。

守一份谦卑小满的心,去精进,去成长,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不求圆满

图片

《道德经》中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很多人以为,追求完美和圆满,就能开心和满足。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太过求满,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求圆满,学会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美学家蒋勋,也是一个画家,但因为教学任务重,平时很少画画。

于是,每到寒暑假时,便会飞到巴黎的画室,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

他说,自己本来是因为教职工作的沉闷,想通过画画来寻找快乐。

但却由于力求圆满,逼着自己画完,反倒被捆绑,内心更加透不过气来。

蒋勋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后,干脆就搬到了台湾小乡村的旧宿舍里。

在那里,他不强求圆满,不再一次性画上大半天,而是画一画就歇一歇。

结果,反而在这种从容豁达的、顺其自然的平常心里,自得其乐。

莫言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月亮一旦圆满,便会残缺;果子一旦熟透,便要坠落。

一个人,如果追求圆满无缺,最后只会是徒劳伤身,累人累己。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放低期待,放松心情,留点余地,留点空间。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不求圆满,只求心安,才能收获真正的喜悦和富足。


不如小满

图片

《说文解字》中说:“满,盈溢也。”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大满”之后必然走下坡路。

而小满,意味着小得盈满,万事万物还有向上生长的空间。

这不仅是自然之道,也是修身之道,是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春秋时,如范蠡一样功成名就,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他一生,三次即将抵达巅峰时,三次摈弃名利和荣誉,清零重启。

第一次,范蠡作为谋臣,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就春秋最后一霸。

就在别人以为范蠡会安享尊荣富贵时,他却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归于山水间。

第二次,归隐后,范蠡又前往齐国,经营发家后一度官拜国相,风光无限。

但他认为自己无论做官经商,都是满则不吉,于是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悄然离开。

第三次,范蠡定居陶地,从事贸易,不久之后便积财无数,人称“陶朱公”。

最后,范蠡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一世安居乐业,得享高寿,无疾而终。

这一切,都是因为范蠡深知:自古人生最忌满,太满则亏,小满才是刚刚好。

正如《易经》中讲:“亢龙有悔。”

孤高在上的龙,到了极尊之位,再进一步,就是败亡之祸。

而一个人太高调或是将走到顶点时,往往就是招灾惹祸的开始。

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学会退一步,将满未满,方能修得真正的圆满。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