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where5 2024-05-2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01

上课,正讲着《石壕吏》呢,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为什么差役不抓杜甫啊?”

这一问,其余同学纷纷附和,是啊,为什么不抓杜甫,杜甫这时候应该比老翁年轻吧?

我愣了一下,缓慢地回答道:“是因为唐朝有制度,一个人做了大官,他的子孙都免于服兵役,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官职不小,符合这个制度,所以杜甫不需要服兵役。”

听完我的解释,一个学生说:“哦 ,原来杜甫是个官二代啊!”

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始料未及,却又无言以对。

02

其实,学生问这个问题,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

除了这个问题,杜甫为什么不替可怜的老妇求情?甚至杜甫为什么不自请上战场,都有学生提问。

我想在这里统一解答一下。

首先,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其一,杜甫曾在一首诗里写道:“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说自己既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兵役。这是因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死后加赠著作郎,从五品上,按唐制,一个人做了五品及以上的官,他的兄弟子孙都免税免徭役,这也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了。

其二,杜甫当时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是一名在职地方官员。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赶往华州任所。根据大唐律法,有身份或者功名的人不用服役,所以杜甫不会被捉走。

总之,事情发生的时候,杜甫是朝廷官员,肯定不会被小吏捉拿,即使不是官,因为他祖上的庇佑,他也不会被捉拿。

03

杜甫为什么不替可怜的老妇求情?

是因为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虽然到了玄宗时候,府兵制已经逐渐瓦解而变为募兵制,但是石壕这个地方还没有变化,仍然实行府兵制,老妇一家属于军户,军户享受了朝廷分给他们的田地,是有义务去服兵役的。

也就是说,差役是为了国家战事合法抓人。虽然老妇人三个儿子都在前线而且已经牺牲了两个,但是处于国家战事紧急的非常时刻,他们家仍然应该再把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翁派出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人觉得老翁翻墙逃走,是在逃避服兵役,而杜甫不但没有批评老翁,反过来批评征兵的差役是不对的。

其实,杜甫在诗里也没有特别的批评差役,因为杜甫内心也很矛盾,他一直心怀国家,安史之乱爆发后历经千险投奔肃宗也是希望为国家出一把力,现在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需要征兵,杜甫又能说什么呢?

04

杜甫为什么不自己去替代老妇上前线?

他不是忧国忧民的诗圣吗,为什么袖手旁观?

首先,杜甫当时未必是袖手旁观,老翁逾墙走,他毕竟没有去告发不是?

甚至,我们猜测,杜甫很有可能出来参与了问询,甚至也替老妇人求情了,但是差役有任务在身,自然是有他们的理由,而杜甫的官职也没大到可以管这件事。

杜甫这首诗又刻意隐去了自己,隐去了所有的议论抒情,只是如实叙述事实,这是诗人艺术表现的一种选择。

最后,杜甫为什么不能自请去当兵,代替可怜的老妇上前线?

我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是属于电视剧看多了。

05

讲完诗,让学生记笔记,里面有一句话: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那么,是谁残暴?是差役残暴吗?

并不是,差役是最底层的公务员,要把这样的罪名安在他们身上肯定是不合适的。

是李隆基的残暴,是李林甫的残暴,是朝廷中只顾自己私欲不顾百姓死活的众多当权者的残暴。

正是因为他们的不作为,才爆发了安史之乱,而一旦发生战乱,最受苦的,永远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

我写完了---觉得有用的话,点击下面关注一下我吧。分享教学日常,读书感悟,育儿心得和生活记录。别忘了右下角点个“赞和在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