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如何组织学生讨论?

 三驾马车1966 2024-05-21 发布于河南

如何组织学生讨论?

刘向军

 

讨论在学习中天然重要。人是群体动物,讨论是人的天性。讨论从来不会停止,从来不会消失,它只会在不好的课堂教学中被扼杀,被窒息。

概括起来,课堂上之所以不能形成有效的讨论,主要有如下原因:没有共同话题,话题不具讨论性,讨论没有规则,讨论缺乏指导,讨论缺乏评估。因此,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就要解决阻碍讨论的前提问题。

1.明确讨论话题。

讨论因讨论话题而存在。选定一个共性的讨论话题,这是讨论得以展开的前提。作为讨论的话题就是课堂教学上的主问题,它或者来自教材的安排,或者来自教师经验的提取,或者来自学生问题的共性。

2.讨论话题要有问题性。

问题性即讨论性,没有问题性就不足以引发讨论,顶多只是七嘴八舌的各自言说,构不成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自然谈不上学习的深入。确定一个高质量的具有讨论性的共同话题,讨论已经完成了一半。

3.明确讨论的规则。

一是明确讨论形式。

或者是同桌讨论,这是最自然状态下的最便捷的讨论方式。

或者是小组讨论,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内的讨论。它需要把课桌的摆放形式或教室空间的利用作相应的调整。一般地,它又分为两种情形:同质小组,异质小组。

或是自由讨论,这是灵活度更高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讨论空间,自主地选择讨论对象。

二是明确讨论要求。

1.尊重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说错话的权利。不能讽刺嘲笑,不能随意打断。

2.倾听的原则。

倾听是尊重的表现,也是交流的必需。要专心听,要听要点,要抓关键。

3.总结的原则。

讨论之后要有总结,要得出某种结论,或达成共识,或引发后续的讨论。

4.分享的原则。

讨论之后要在组内或组间进行分享。如何讨论的?结论是什么?感受是什么?有哪些思考?

5.明确讨论技巧。

或是优生讲给““差生””。

让懂的告诉不懂的,老师就多了很多助手。让学生以同学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讲给同学,既锻炼了优等生,也提高了后进生。

或是”差生”提问优生。

每个优生都是一名老师,学生可以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发问,也必须发问,要切实对自己负责,要真正学懂。在提问中,”差生”就在对优生进行培优,”差生”也在对自己进行强化。

或是”差生”复述讲解。

“差生”必须进行复述,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组织课堂讨论的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技巧。复述不是简单的重复、背诵,而是以合适的方式、以自己理解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理解的思想。

最后明确一下课堂讨论的目的:课堂上的讨论,就是要通过全员、全程参与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优补弱,共同进步。课堂上的教学讨论一切都因此而出发,一切都为此而做结。

2024.5.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